报晓黎明的打更匠

2016-05-30 10:48何锦洲陆能陆逊
红广角 2016年1期
关键词:更夫革命

何锦洲 陆能 陆逊

陆更夫1906年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号梗夫,入黄埔军校后改为更夫,立志“当个报晓黎明的打更匠”。1926年入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战海陆丰。1931年,陆更夫被周恩来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巡视员,10月被任命为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1931年底,两广省委书记章汉夫被捕,陆更夫被推选为中共两广省委代理书记,旋即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两广省委书记。陆更夫主持两广省委工作期间,强调不管反动派如何破坏,各级党组织都要头脑清醒,认真加强思想教育,重建或扩建党组织,团结各群众团体带领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的罪恶行径。1932年,由于叛徒告密,陆更夫被捕,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一、黄埔参军 参加北伐

陆更夫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总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嘉奖。1921年,陆更夫随叔父到成都求学,在成都学习期间,陆更夫经常写信给家里人,表示要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922年陆更夫考入四川高等师范学堂附中,当时吴玉章在四川高师任校长,后恽代英、肖楚女等也由泸州师范转到四川高师任教。陆更夫受到革命前辈吴玉章、恽代英、肖楚女的进步思想教诲,革命思想的影响使他逐渐成熟,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成都成立了学生联合会,陆更夫与叙永同乡、同学、早期党员张子玉、岳风高等在童庸生、李硕勋、杨翰笙等人的倡导下,在各校间开展革命活动,使他更坚定了携笔从戎、献身革命的决心。1923年,陆更夫同岳风高、张子玉等一道,创办文艺刊物《心波》和《红涛周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陆更夫在四川高等师范学堂,经早期中共党员刘竹贤、彭寿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为中国革命奋斗一生的革命征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式创办。当时社会上开始有“革命朝气在黄埔”的说法,要想实现革命目标和理想,就应该到黄埔军校,参军报国!陆更夫和同乡彭寿炽离别故乡与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一道,从成都出发,经长途跋涉,奔波劳累,路经数省,总算到达了中国南方最大的都市广州。1925年10月8日,陆更夫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政治科学习。陆更夫原名梗夫,到黄埔军校后改为更夫,他说:“当前正需要更多的打更匠,彻夜巡逻,对付盗匪,预报黎明。我当个报晓黎明的打更匠,唤醒广大民众更好。”

陆更夫按军校部署,先后学习了《三民主义浅说》、《社会主义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农民运动》、《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中国政治经济情况》等26门功课,还经常参加讨论会和政治问答、宣传队等活动,并积极发表意见,他独到的见解得到教官的赞许。陆更夫还认真学习军事及各种战略战术,对所学习科目都严格要求、勤学苦练,为日后走上革命征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黄埔军校期间,更夫也偶尔写信回家,还请五弟转告爸妈:“多原谅儿子,自己选择了携笔从戎,就立志为国献身,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还望兄弟多多担待,替自己照顾和孝敬父母,待革命成功之日,再回家慢慢补报!”

1926年6月,陆更夫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从事政治工作。在团长叶挺、团参谋长周士第率领下,陆更夫积极做好政治工作,深入连队鼓励官兵,不怕困难和牺牲,为打倒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而努力。在北伐期间陆更夫所在的部队先后取得汀洒桥、贺胜桥战斗胜利,并参加了总攻武昌的战斗。因北伐需要,陆更夫又随部队到江西,协同其他部队与九江、南昌等处工人、农民打败了孙传芳的反动部队,占领了九江、南昌、高安等地。解放后曾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的胡兰畦回忆,“北伐时陆更夫同志领导女生队出发,担任政治指导员,他比叶镛个子小,生得面目清秀,举止文雅,腰间皮带上别着一支军用甲子枪。他领着我们呼口号,声音很洪亮,比叶队长还带劲……”

1927年2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立,陆更夫调任分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并主编《革命生活》日刊。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他是非分明,唤起民众投身革命,接连发表多篇战斗檄文:《我们的校长蒋介石到哪里去了?》、《斥蒋介石》、《再斥蒋介石》。与此同时陆更夫与陈赓、蒋先云等建立了“黄埔各届学生讨蒋筹备委员会”,并当选为该会委员。1927年5月,武汉分校特别党部筹备就绪,陆更夫被选为特别党部常务委员。建国后,徐向前接受陆更夫侄子陆能采访时,也曾经说在武汉分校时,“陆更夫和陈毅是学校党的负责人”。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期间,陆更夫努力为革命工作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参加广州起义 转战海陆丰

1927年9月,陆更夫随张发奎部回到广州,担任第四军军官教导团第一营一连连长。11月,陆更夫参加了张太雷主持的连以上的党员干部会,决定领导全连战士参加广州起义。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主力是叶剑英领导的军官教导团。在第一营营长叶镛指挥下,陆更夫率领第一连负责攻打市公安局并取得胜利,救出了囚禁在公安局牢房的80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11日上午,广州苏维埃政府在市公安局宣布成立。当晚,陆更夫领导的一连被改为总司令部警卫连,负责保卫工作。陆更夫身先士卒,坚守长堤,反击敌军进攻。13日,敌军从四面进入广州,陆更夫率部按照上级的指令向海陆丰方向东江撤退。广州起义时曾是陆更夫领导的一连战士的程子华(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回忆:陆更夫指挥打仗,很有一套。他非常勇敢,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对我们士兵也很关心、爱护。官兵关系极好,很受战士的敬重。

向东江转移的教导团、警卫团和黄埔军校特务营等先后到达花县后,于12月16日举行共产党员会议和连以上干部会议。唐维、王侃予、陆更夫、袁国平、徐向前等出席参加,决定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陆更夫任师党委委员,兼第四师第十二团党代表。1928年1月5日,陆更夫等率领的第十二团,随红军师部到达海丰县城。1月6日,在彭湃的主持下,红四师及师党委进行改组。叶镛仍任师长,袁国平任师党委书记兼师党代表,陆更夫任师政治部主任,徐向前任参谋长。

1928年1月8日,在彭湃领导下,叶镛、徐向前、陆更夫率领红四师两个团进攻陆丰城。到2月中旬,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红四师与红二师及各县农军密切配合,连续作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大到海丰、陆丰、惠阳、紫金、惠来、普宁、五华等7个县,连成一大片革命根据地。为保卫东江革命根据地,红四师在陆丰、普宁、惠来进行了一系列战斗。

6月,叶镛师长因伤被捕,被押至广州遭敌人杀害,年仅29岁。陆更夫获此噩耗,对全师官兵说:叶镛是我们英雄的师长和亲密的战友,他长期征战,足智多谋,身患重病坚持战斗,身陷囹圄,大义凛然誓不降敌,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继承师长遗志,不屈不挠继续战斗,狠狠打击敌人为师长报仇!争取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叶镛牺牲后,红四师师党委召开会议,推选徐向前任红四师师长,因原师党代表袁国平不在海陆丰,推选原师党委委员刘校阁为师党代表,陆更夫仍任红四师政治部主任。

由于敌人多次围剿,战斗频繁,红四师人员幸存者仅数百人。徐向前、刘校阁、陆更夫率领他们在山区农村继续坚持战斗。敌人扫荡频繁,到处设立岗哨,红军生活异常困难,有时连盐都吃不到。为避免暴露目标,他们还不能生火、煮饭,有时食生番薯充饥。一些官兵患肠胃病、疟疾、浮肿等病。当时条件极差,缺衣少药,部队减员严重。陆更夫与大部分官兵是外省人,不懂粤语、潮汕话、客家话,不熟悉地形,更增加了斗争的难度。陆更夫的女朋友郑梅先,曾在红四师师部和东江党校工作,在海陆丰征战中因病牺 牲,以身殉职。陆更夫化悲痛为力量,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仍鼓励官兵,坚持游击战争,伺机打击敌人,尽量保存自己。

7月,据上级领导指示,陆更夫离开海丰到香港,再转赴上海,向中央汇报了红二师、红四师在海陆丰及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战斗概况。8月,中央指派曾担任红四师政治部主任的陆更夫,以中央巡视员的名义,到东江地区了解红军的生存情况。9月7日、14日给中央的报告中,陆更夫详尽汇报了红二、四师在东江的战斗历程。陆更夫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挽救了不少红四师优秀官兵的生命。

三、历任两广军委书记、省委书记

1928年底,陆更夫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期间,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良,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他先后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苏联共产党历史,西方革命运动史,东方革命运动史,俄语等课程。陆更夫还认真学习了斯大林对中山大学、东方红军大学学生的演讲,加深了他对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陆更夫在苏联学习期间,结识了留苏的东方大学同学黄火青及他的胞妹黄海明(黄海鸣)。通过交往,知道黄海明是湖北枣阳人,早年参加革命,曾在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学习,曾任武汉纱厂女工纠察队队长、中央军校女生队队长、中央独立师女兵连连长,后被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苏联,他与黄海明相识、相爱,1928年底结婚。

1930年,陆更夫回国,被派到中共北方局工作。1931年,黄海明回国,担任上海总工会女工部部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年,陆更夫也被组织派到上海,在中央军委工作。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陆更夫积极从事地下党工作。当时,上海白色恐怖非常严重。陆更夫不顾个人安危,时常来往沪西、沪中、法南、闸北等地下联络点之间了解情况,组织革命力量与敌人周旋斗争,出生入死。“九·一八”事变后,陆更夫在上海与工会、青年会、妇女会、文化团体等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严辞痛斥日军卑劣行径,发动群众参加爱国抗日斗争。

1931年10月,陆更夫根据上级指示,被周恩来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巡视员,赴广东、广西以及两广省委机关所在地香港,检查军委、兵运等各项工作。离上海前夕,陆更夫爱妻黄海明已有身孕,他留下自用的欧米茄怀表,给海明作留念,谁知竟成永诀,珍贵怀表成了烈士的唯一遗物,至今由女儿曼曼保存。

陆更夫乘船到香港,同中共两广省委取得联系,立即传达中央指示精神,防止叛徒破坏,并与同志们一起坚持斗争。中共两广省委向陆更夫通报了一个重要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两广军委书记李硕勋被叛徒出卖,8月在海口市被捕,9月在海南壮烈牺牲。中共两广省委还向陆更夫汇报说:李硕勋牺牲后,现无人接任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希望中央尽快任命。陆更夫将李硕勋壮烈牺牲事迹及其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专题向中央做了汇报。

随后,陆更夫与省委同志巡视了中共两广省委及其辖下的工会、农会、抗日救亡会等分布在香港、九龙、新界以及中环、尖沙咀、旺角、沙田、羲王台等地的地下党联络地点,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紧接着,陆更夫到广州向党组织人员了解广州情况,并对广州特支书记杨泓章说:“中共广州市委、是一个坚强的党组织”。随即又到广西巡视党组织和军事斗争概况,并将中共广西特委由贵县转移到南宁。

陆更夫在香港时,还肯定了中共两广省委1931年9月20日所发《中共两广省委通告(第六号)》文件的正确性,并要求各地加紧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行动,积极联系各地建立反帝大同盟等抗日团体,举行集会游行,开展对敌斗争。

陆更夫的工作,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赞同和充分的肯定。1931年10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陆更夫任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重点抓军事斗争。他与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章汉夫、省委组织部长潘洪波多次商议工作。陆更夫经过调查研究后,向中央军委周恩来同志和中共两广省委做了书面报告,充分肯定了两广斗争取得的成绩。不久,经两广省委同意,陆更夫派员到东江、琼崖指导军事斗争。有时陆更夫也离开香港,到宝安、东莞、惠州指导东江的革命斗争。陆更夫指出:两广红军要遥相呼应,互相配合不断打击敌人,以扩大华南革命根据地,配合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

1931年12月28日,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章汉夫被捕。省委常委召开紧急会议,推选陆更夫为中共两广省委代理书记兼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不久,中共中央任命陆更夫为中共两广省委书记,仍兼两广省委军委书记。陆更夫与省委常委开会商议,决定在两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阻止叛徒破坏党组织,领导华南人民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支持、协助各个反日团体的革命活动,扩大群众的抗日基础,加强工会、青年会、妇女会、文化教育界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发动各界人士奋起抗日,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会后,两广省委制定了《关于切实建立组织工作的决议》等重要文件,发至东江、珠江三角洲、南路、粤西、粤北、琼崖、广西等省市党组织,强调不管反动派如何破坏,各级党组织都要头脑清醒,认真加强思想教育,重建或扩建党组织,团结各群众团体带领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的罪恶行径。

鉴于斗争形势的严峻,陆更夫叮嘱在港的部分两广省委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原设在广州,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更是千方百计要破坏广东党组织。为了组织安全,广东区委迁至香港,经中央决定,改称中共广东省委。省委设在香港是正确的,这样可以减少被敌人破坏的机率。中央机关设在上海外国统治的租界,也比较安全。但敌人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随时都妄图破坏我们的党组织。6月,蔡和森在香港被捕,后被引渡到广州,被敌人杀害。12月,章汉夫在香港被敌人逮捕。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提防反动派特务,注意保存自身安全。”

1932年1月下旬,中山大学等部分广州大中学生组成代表团奔赴首都南京请愿,向国民政府提出准许军队开赴东北收复失地、准许民众开展爱国活动等9项要求,并与北平、天津、上海等学生代表团举行联合示威,捣毁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地点。广州学生代表团返羊城后,陆更夫与中共广州特支同志赞扬广州大中学生代表团做得好,振奋了全国同胞的抗日精神,反映了爱国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应该充分肯定。

1932年初,“一·二八”事变爆发,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这支部队绝大多数是广东广西人,华南民众踊跃支援子弟兵。不久,广州学生抗日运动联合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强烈要求对日宣战,收复东三省失地,坚决反对不抵抗政策。华南机械、榨油、电力等行业工人和广九铁路职工捐款给十九路军抗日,华南榨油职工集资组织义勇队,准备随时出征赴上海抗日。陆更夫要求华南各地党委坚决贯彻两广省委关于抗日的《第六号通告》,支持广东、广西群众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

2月29日,广州全市大学、中学、小学等学校学生绝食一天,款捐给前方抗日将士,反对日军侵占东三省和进攻上海。陆更夫获悉后,委托中共广州特别支部同志,转告教育部门和学生,对全市学生的爱国行动表示钦佩和感谢,决心与同学们一起,坚持反抗日军直到收复失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月5日,设在广州的广东留日归国同学抗日救国会,应多数会员要求,召开第12次会议,决定组织赴沪参战队,并通告全省留日归国同学,迅速参战报名。陆更夫得悉后,对中共广州特别支部同志们说,留日归国同学绝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他们爱国热情高涨,准备投笔从戎,参战救国,应首先肯定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参战的勇敢行动,并给予大力支持。

总而言之,“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广东、广西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群众性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陆更夫在此关键时刻,领导两广省委干部群众积极宣传、贯彻中共两广省委关于抗日的相关指示,派员到华南各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高潮。陆更夫本人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到广州、桂林了解指导工作。

1932年5月30日,中央巡视员定川(翁泽生)给中央的报告中,这样评价陆更夫领导下的两广省委:“在二、三月之交,省委的确渐次的开始了转变。对于政治上的错误执行了自我的批评;对于各种及各地的问题开始了整个的、具体的讨论;常委会亦由事物问题解放出来,有了充分的时间讨论政治上的问题。”曾一起在两广省委战斗过的区梦觉也深情回忆过在白色恐怖最艰难时期,两广省委在陆更夫同志领导下对敌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大家都将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坚持一线斗争。

四、英勇牺牲 后人缅怀不已

中共两广省委虽然设在香港,但并不安全,屡遭破坏。据中央巡视员定川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2月底,陆更夫就曾被捕过。“他被捕的原因是受了大站破坏的影响的。大站王弼和黄春元两同志因交通王学孔同志被琼崖叛徒抓到之后供出了他们,两个都被捕了。香港政府政治侦探部的部员按照他们的电车的月季票的地址,押着他们到跑马地要他们指出自己的地方。在陆同志跑到跑马地的时候,恰好侦探在跑马地,就把他一同抓到侦探部。但因他应付的好,又没证据,同时敌人想放出他来进行更大的破坏,就把他放了出来。陆同志出来之后,本想即日离港,一时他不能离开;二来香港侦探注意他,坐船很困难,所以结果没有离开。”

3月16日,中共两广省委在陆更夫主持下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但开会前两广省委常委廖多汶被捕叛变,并当即供出省委常委开会地址。这一突发事件,致使中共中央巡视员定川,中共两广省委书记陆更夫、两广省委秘书长王兰英(王文灿)、妇委余一梦、中共广州特支书记杨泓章,赴香港向省委汇报工作的中共广西郁西特委(当时领导广西党组织)书记詹恒祥等多人被捕。定川脱险后报告中央,“这次常委的被破坏绝对不是因为他(陆更夫)被侦探跟着了,而是因为廖多汶的叛变。侦探部捕到了我们之后,一面用尽他们的‘技术工作,要使我们误认为这次的被破坏是由于陆同志被跟到(其实他从来不出门一步)”。

被捕时,他们均用化名,陆更夫化名为张清泉。港英当局原打算将陆更夫等立即由香港移交到广州,后经党组织积极营救,他们被关在香港陈昌利监房。他们在狱中表现很好,无一人叛变,港英当局多次审讯一无所获。后经互济会渠道疏通,被捕六人被押解出境,5月8日由香港引渡坐船到上海。不过,港英当局早就通知国民党反动派,据定川报告,“船到了上海吴淞江口之后,我们就发现有五、六个琼崖人跟着我们。船未到吴淞口我们就离开了房间,分散开来。船近杨树浦码头时,跟我们的人即一部分站在楼梯口。同时,公安局的督察员立即上船,拿出我们的照片(跟来的人带来的),命令我们‘不要动。”除了定川侥幸逃脱后,其他人全部被捕。他们先被关在上海市公安局,后被转押到广州市公安局。

反动派妄图拉拢陆更夫,说:你曾是中国国民党员,担任过国民党的连长,中央军校的宣传科长,《革命生活》日刊主编、国民党中央军校党部常委,是国民党的重要官员。只要你声明脱离共产党,重返国民党,把中共机密和共产党在广州、香港地址告诉我们,你立即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还可使你与家人团聚,难道你就不要亲情和家人?何况还有可观的巨额奖金,甚至可以担任比共产党期间的职务更高的官职。陆更夫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泄露党的机密和革命同志住地,是白日梦!你们要斩要杀随便!既然落入你们的魔掌,就没有准备出去。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以我血荐轩辕!

敌人见收买无效,妄图用更加强硬的手段,威逼陆更夫供出共产党的机密,用皮鞭毒打,把他打得皮开肉绽,他们还用木棍、吊打、坐老虎凳等酷刑折磨他。使他多次昏死过去,又用凉水泼醒再打,直至腰椎骨折打断……陆更夫被严刑拷打后,仍坚持狱中斗争,为战友们树立了榜样。定川给中央报告,评价“陆更夫等同志,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英勇气节”。陆更夫在赴刑场前,挥毫写下壮烈诗句:“长夜漫漫困黑牢,横眉冷眼对屠刀。头颅换来乾坤赤,中华英魂振九宵!”。

1932年7月15日,陆更夫等一行五人,被押赴广州市东郊石牌刑场,沿途高呼“中国革命必胜”、“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激昂从容就义,年仅26岁。当日,上海《大公报》、《大晚报》等报纸头版刊登《两广省委已被枪决》消息:广东省会(广州市)公安局,特别侦缉前在香港捕获中共两广省委书记张清泉 (陆更夫)、男两广省委委员黄俊元、杨子海、女两广省委委员王文灿、吴书玉五人,引渡回省城广州。均直认在香港密设机关,图谋不轨。15日,经提赴东郊 枪决。

1932年陆更夫牺牲时,他从未见过面的女儿曼曼才3个月大。随后,其妻女和帅孟奇大姐一同被捕,关押在上海监狱,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才被释放。几经辗转,终于平安到达延安。1945年,中共“七大”纪念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在延安召开,陆曼曼代表革命烈士子女发言,立誓要继承父亲的遗志,继承父亲的未竟事业,为革命奋斗终身。

近些年,陆能赴各地采访中,许多老同志给予陆更夫高度评价或深切缅怀。叶剑英说:“陆更夫很有才华,能说会写,也很会打仗!”帅孟奇在长达2个小时的采访中,回忆了与陆更夫一起革命战斗的日子,还将她珍藏了半个世纪的陆更夫黑白六寸照片赠送给陆能。柯麟深情地回忆说:陆更夫年轻时非常聪明,很有才华,是政治宣传的骨干,说话风趣、幽默,很有水平,是我党难得的人才。区梦觉曾高度评价陆更夫是我党我军早期优秀的政治工作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很有水平,是难得的人才。胡华教授两次抽出时间与陆能面谈有关陆更夫烈士生平事迹,还高度评价陆更夫是我党我军早期革命优秀领导者和指挥者之一,值得大家学习和怀念。

(本文责编:张丽红)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等编《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内部印刷。

3、陆更夫采访叶剑英、帅孟奇、柯麟、区梦觉、胡华等访谈记录。

4、林江:《回忆我的父亲翁泽生》,《福建党史月刊》198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更夫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古代为什么要打更?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闲话旧时打更声
闲话旧时打更声
闲话旧时打更声
闲话旧时打更声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