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2

2016-05-30 09:39孟子洋
大作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读后感

孟子洋

我看过一栏节目,是专门赏析各类古诗文的。内容十分高雅,名字也雅:“品读”。

品读是件极有意思的事。选择一个稍微有些清闲的下午,捧着一本书,旁边播放一曲音乐,翘起二郎腿来,手边说不定还有一瓶饮料,如此惬意地读上十几页书,多么令人向往!走近了一看,你手中捧了一本《名人传》,神情专注,便心中赞许,绝不叨扰;若你拿了本《哈利·波特》,正手舞足蹈,天马行空,我也一样大加赞同,与你一同疯去了。这些才是我所理解的“品读”,其真谛在于品味与享受。在我看来,“品读”之中,一本名著和一篇文学幻想所带来的快乐是等量的。

家长们却丝毫不能这般认同,倘若他们知道你读的是《哈利·波特》,便要收了你的书,说你不学无术,让你再去重温学过的单词;即便你捧的是《名人传》,他们也会告诉你读书应该好好读,不能这样吊儿郎当,然后关了你的音乐,收走你的饮料,把你扶到课桌前,正襟危坐,再让你摊开书去读——指不定临走时还会招呼你一句:“我会检查你读得怎么样!”

此时,你还想读吗?

我是不会再想读的,因为“品”被破坏了,变成了“被迫”。这完美的意境容不得丝毫“强制”的玷污。于是我每次读书,必然躲过爸妈的监视,以保证我能安然地享受书趣。

也有一些极端的读书者,选择闹市读书,然后写一篇大论,记叙他读书的感受,或是在读完后写一篇冗长的读后感,甚至比那篇文章更长,似乎已脱胎换骨于书中——这样,家长是十分看好的,我却不以为然。倘若用心体验了闹市读书的感觉,又如何分心去感受书?倘若这感受能够如此大篇描绘,那要书何用?只希望这一代的读书者,不要失了“品”,而只用“读”去读书。

点评: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有思想又会表达的人。他从读书这件小事中,体会到如何“品”书。悠闲却又不失本真的品读,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文章语言流畅,耐人咀嚼,主旨深刻,最后点明主题“希望读书者,不要失了‘品,而只用‘读去读书”。

(指导老师:杨立鹏)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读后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成为哈利·波特
好脏的哈利
勇敢的哈利·波特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像哈利那样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