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倾斜政策的执行状况

2016-05-30 10:48吴雪婷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期
关键词:预科班预科少数民族

吴雪婷

一、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政策的发展历程

1950年,政务院批准并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在《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中明确规定:中央民族学院的任务之一是“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的干部。”提出目前行设立军政干部培训班、本科政治系和语文系,本科政治系以两年时间培养各民族的革命骨干,其中,水平较差者先进入预科学习半年到一年。这一方案的相关规定可以看作是新中国最早的高考民族预科政策。当时的招收对象是当年未完全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或子弟,其中具备长期学习条件的,可以进入预科学习之后直接升入中央民族学院政史系本科或其他专门学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1980年6月,教育部《关于1980年在部分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的通知》指出,高考制度改革后,一些重点高等学校对少数民族考生降低分数线录取,但存在由于学生文化水平太低,跟班上课有困难等情况。为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决定1980年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在部分重点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并对招生办法做出了具体规定。至此,民族预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预科教育由原来单纯的文化补习转到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培养、输送合格少数民族人才上。预科生的招生与当年的高考录取工作同步进行,各院校录取的预科生送到有关院校预科部学习一年或两年,成绩合格者直接升入录取院校本科专业学习。

1984年《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部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1986年《国家教委关于1986年继续在部分高等院校举办少数民族班的通知》。1990年2月,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关于内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支援协作规划会议纪要》指出,根据新建文化教育基础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内地为新疆举办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班)、本专科民族班,均列入国家计划。重点招收农牧区、边远山区。特别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1999年《教育部关于下达1999年部属高等少数民族班招生来源计划的通知》,200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谈到了关于如何确定民族预科班招生规模、预科生的经费标准及经费核拨的问题,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等。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在其指导下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中“民族教育”的部分提到了“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随之,2010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该通知强调:“预科班是基础强化班实行相对集中化、规模化办学。”

二、Y民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概况

Y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在学校建校时成立,至今已为中南、西南、西北、华北等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近8000人。接受教育部委托先后为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等院校培养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千余人。学院现有学生近500人,涵盖来自全国各地的40个民族。预科学制一年,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开设有中国语文、高等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基础、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物理、化学等必修课及哲学、数学文化、数学史、解析几何、化学与生活、书法等选修课。

三、Y民族大学对“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倾斜政策的执行状况

1.预科教育学院农村和城市学生比例分析

本人调查了从2012年到2014年的预科招生数量的统计,其中农村少数民族招生人数逐年下降。如下表所示:

表1-1 少数民族预科招生人数

年份 农村人数 城市人数 总人数 农村占总人数

的比例

2012 154 189 343 44.90%

2013 143 224 367 38.96%

2014 150 346 496 30.24%

Y民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尤其是从2013年到2014年增长了129个学生,但是农村招收的学生人数仅仅增长了7名。相比之下,剩余的122名学生名额都被城市考生所占。并且农村招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从44.90%降低到30.24%,降低了14%的比例,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当前的民族预科教育已逐步“由作为向农村地区学习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倾斜政策转向城市学生收费的高等教育政策。”

2.高寒地区、偏远山区、牧区少数民族预科招生概况

预科教育学院在2014年招收497名少数民族考生,相比2013年增长了129人。其中主要来自甘肃、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经济不发达的西北地区。如下图所示:

3.预科教育学院主要省(自治区)招生人数情况

根据图中所示,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增长了36名,贵州省、云南省各增长了15名,甘肃省、青海省各增长了10名,宁夏回族自治区增长了8名。在西部大开发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Y民族大学预科招生也相应地增加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招生人数。同时为了增强民族团聚力,主要提高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考生名额。但是西藏自治区的考生由2013年的8名减少到2014年的3名。

总体上看是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班”倾斜政策针对偏远地区加大了招收名额,但是其中主要来自县城,而来自牧区、高寒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只占了约15%。并没有真正解决高寒地区、牧区、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就读预科教育的问题,所以在执行“少数民族预科班”倾斜政策有所偏差。

4.少数民族考生父母年收入情况

Y民族大学2014级预科班分为2个预科文班和8个预科理班,一共10个班级。随机抽出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抽取的班级是预科理2班,一共34名学生。问卷收集后通过SPSS软件频数分析得出表1-2。

表1-2 少数民族考生父母年收入

根据分析结果,该班主要来自新疆、宁夏、甘肃和青海。根据这四个省(自治区)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2万元,该班大于2万元的人数为20个,占了58.8%,小于2万元的人数为14人,占了41.2%。所以该班有20名学生父母年收入大于该4个省(自治区)的年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共有8名学生父母年收入小于5千元,其中2名学生的父母年收入仅为2千元,小于每年预科教育学费3375元。1名同学的家庭年收入主要靠低保维护。有10名学生父母年收入大于5万元,但是只有3名学生的父母年收入大于10万元。

根据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少数民族预科生招生情况分析,可以得出Y民族大学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班”倾斜政策执行过程中,努力增加了少数民族种类的数量。促进了人口少的少数民族就读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好的一方面。不好的一方面是预科教育招生趋向逐渐偏向了城市少数民族考生,尤其在2014年虽然扩大了预科教育招生人数,但是这里面扩大的80%来自城市,出现了民族预科教育招生向城市学生转移的现象。

通过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Y民族大学预科教育招生并没有出现被富裕的少数民族考生所“垄断”的现象。虽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少数,但是富裕家庭的预科学生所占比例也很小。

四、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班”倾斜政策偏差的原因分析

1.高考政策与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不相辅

高考政策与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就不起多大作用了。首先,虽然民族预科教育中有降分录取政策,但前提是根据高考招生的原则按照填报该志愿的考生分数高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样一来,实际招生情况的决定性因素变成了填报志愿的考生,而无论民族预科政策中再怎么强调注意招收边远地区、高寒地区、农区、牧区的考生也无济于事。其次,由于偏于地区、高寒地区、农区、牧区和农村都是经济欠发达,文化水平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考生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成绩相比县城的考生差距很大,即使采取了降分的录取优惠政策,也不能减小过大的差距。

2.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中的经费少

虽然在2010年,国家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经费,其中针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经费也相应提高了。但国家在财政拨款上,拨给预科生的经费比本科生相差甚远,仍然不能解决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情况。从2009年起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费就固定在一学年3375元,加上住宿费600、800、1200元三个档次,每年学费将近在3975元到4975元之间。这只是学费,不包括生活费。同时,国家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相关规定中没有针对预科学生的内容,所以,针对就读预科教育的贫困学生申请贷款相比本科贫困学生要难。并且就读预科相当于大学多读一年,在贫困学生的考虑中,他们宁愿选择就业快的专科,也不会选择多花费一年的时间和钱财去就读预科。

3.人们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认知偏差

当前家长针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认识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就读想去的学校。由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中要求预科教育集中办学:“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的监管,提高预科阶段教学质量,从2005年起,全国高校本、专科预科阶段培养实行相对集中办学。”2014年,Y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生中有86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培养,80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培养,82名是为武汉理工大学培养。即这些学生在Y民族大学进行预科教育学习,结束并考试合格就可以去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就读本科。这相比高考来说要容易,所以许多城市里面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分数没有过重点大学分数线,可以通过上预科这个办法就读重点大学。因为预科会针对重点大学分数线进行降分优惠政策,并且只能是少数民族考生就读预科教育,竞争减小。而生活在偏远山区、牧区、农村的少数民族考生,他们相对要多读一年的书,增加了他们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就读专科也不选择预科教育。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它为难以直接进入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创造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得以进入高校深造。随着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更为重要。党和国家为了少数民族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高校入学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其中包括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但是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了偏离,城市生源越来越占据主要的名额,相比之下农村生源、偏远山区、牧区生源越来越少,难以实现真正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目标,表现出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面对优惠政策的无奈和原因。

参考文献

[1] 宋太成,民族预科教育简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2(4):16-20.

[2]杨超、张宝昆.我国高考少数民族倾斜政策的反思与调整[J].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

[3]敖俊梅.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文化分析[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4]何忠志.广西民族预科教育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

[5]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1.

[6]康晓卓玛.浅谈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确定本科专业之虞[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5).

[7]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Z].教民【2005】5号.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预科班预科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跟踪导练(二)(6)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高职教育的预科班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留学生预科教育的管理——以北京大学预科教育管理经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