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通化市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问题研究

2016-05-30 18:05王雅楠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PEST分析旅游产业支柱

王雅楠

摘要:新常态下,通化市面临宏观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发展困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三产协调程度不够,急需确立升级换挡的新兴产业。旅游产业属第三产业,是资源消耗低、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快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通化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旅游产业;支柱;PEST分析

一、通化市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现实基础

根据PEST分析法将通化旅游产。运行状况进行相关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

(一)P政治(politics):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国家层面上看,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旅游法》、《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从地方层面上看,通过了《吉林省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通化市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推动通化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并立足资源禀赋,着眼发展未来,提出把通化市打造成“吉林生态、文化旅游第二极和东北亚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可见,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通化市打造旅游支柱产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

(二)E经济(economic):坚实的物质基础

旅游是人类满足享受需要的高层次消费活动,需要拥有经济基础。通化市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7575.09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2028.37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市场对旅游的需求将逐年增大。另一方面,旅游项目投资大、期间长、见效慢,企业需要对投资地区进行全面综合考量。通化市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2014年通化市GDP实现1078亿元,增长7.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4亿元,增长7.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82.5亿元,增长11.5%,稳定的经济发展,良好的政府信誉、一定的资金协调能力,为建设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S社会(society):有力的服务保障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心地带,是东北东部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是面向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区域的出关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把通化市打造成为吉林生态、文化旅游第二极和东北亚重要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的地缘基础。目前,通沈、通丹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通梅、通靖、通集高速公路将陆续通车。通化机场的正式通航,北上广深航线正式启用,实现与域外经济发达地区的无缝链接,为通化航空旅游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T技术(technology):强劲的发展态势

通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既涵盖了森林、湿地、冰雪、地质、中医药等典型资源,又汇集了历史、民俗、跨国、养生、保健等独特文化。有我国火山口湖群密度最大的龙湾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长白山区泥炭沼泽发育最典型的哈泥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火山岩溶洞-云霞洞,有界分中朝两国的鸭绿江河谷。通化是高句丽、满清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长白山福地,高句丽曾在集安设都425年,有我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万发遗址,有我党我军第一所空军航校,有新中国第一个高山滑雪场。通化市现已将丰富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十大旅游品牌:文化遗迹游、边境风光游、民俗风情游、乡村生态游、红色经典游、神奇地质游、冰雪体验游、参路寻觅游、工业观光游和浪漫自驾游。

在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通化旅游业仍然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过去六年,通化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年均增长18.77%,2014年达到756.41万人,是2009年的2.26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8.53%,2014年达到97.4亿元,是2009年的3.33倍。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全国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龙湾群国家级森林公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选为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中国区五家之一。通化市先后获得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全国十佳宜游城市等殊荣。

二、当前通化市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障碍有待突破

在旅游产业开发和管理上存在部门分割、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弊病。致使旅游局统一对景区宣传、指导、推进工作造成了阻碍,各部门在旅游规划、发展营销和管理上的协作有限。另一方面,旅游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把旅游局的管理职能弱化,束缚了产业的建设发展。

(二)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通化市较多旅游资源处于偏远地区,道路相对险恶、不便,景区的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致使资源融合度不高,旅游产品要素富集程度不够。集安高句丽遗址是通化旅游产业龙头景区,但存在可视性差、娱乐性不足、体验性简单等产业层次困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把旅游资源要素整合,致使当前通化市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深度、梯次、循环的消费格局,旅游产业仍停留在“门票经济”的阶段。

(三)产业链条有待延伸

当前通化市旅游产业以观光旅游为主,自驾、房车等新业态旅游开发不够,对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足,导致旅游产品、商品品种单一、品质不高,对核心资源例如高句丽文化上下游产品内涵发掘不够,衍生品的研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通化特色的旅游产业链条,造成旅游消费低下。

三、通化市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对策选择

(一)科学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布局

1. 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以“吉林生态、文化旅游第二极”为目标,把产业的发展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交通、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来谋划,侧重战略性,符合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功能定位和业态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完善通化市现已确立的“一体两翼一带”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编制好区域旅游规划、专题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旅游规划,形成通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融入长白山文化旅游的大格局,并将其与通化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从通化市全境的旅游总体布局、空间结构、区域优势出发,实施“多规合一”。

2. 设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旅游经济学均衡理论提出,旅游供给的数量和水平要以旅游需求为前提。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应打破固有旅游线路设置模式,旅游产品要从生产导向与产品导向,向市场导向和游客导向上转变。通化市客源可分为:传统黄河以北一级客源市场,新兴上海、广州、深圳一级客源市场,韩国等二级客源市场。针对传统黄河以北一级客源市场可在继续推介高句丽遗迹、三角龙湾等成熟旅游路线外,满足日益扩大的短途、自驾需求,设计家庭旅游产品:如以高丽火盆、鸭绿江鲤鱼为主题的 “美味半日游”;以集安花海、云峰大坝、羊鱼石第一漂为主要景区的“休闲一日游”;以振国养生谷为核心,集采果蔬、泡温泉、戏垂钓、观山水的“养生度假两日游”;以鸭绿江河谷、集安市景区群和朝鲜为目的地的“国际异域风光长假游”等等。从通化市的地理位置考虑,外地或是外国游客,很难高成本、长时间的专程到通化进行城市旅游。因此,针对二级客源市场,要跳出通化市设计旅游线路。一方面,积极参与东北“4+1”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另一方面,模仿华东五市游、云南七日游等成熟旅游路线,发挥通化东北东部重要节点的作用,牵头设计一个东北五市六日游的观光路线,推出通化特色景区,作响通化旅游品牌。

(二)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

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整合营销观念”,要求各要素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形成合力为顾客利益服务。由此可知,只有充分整合现有优势旅游资源,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1. 推动旅游与三产融合发展

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相结合。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主,辐射带动农村餐饮、住宿、旅游商品开发与销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着重将每一项特色农产品加工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相结合。发挥通化市医药城、钢铁城、葡萄酒城的优势,设计工业观光游与商务考察游;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例如,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利用各类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文化、松花石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开发文化旅游商品。挖掘高句丽、万发拨子遗址、三角龙湾等自然、文化遗产内涵,打造一批品质高、娱乐性强的旅游演艺产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以关东文化市场、义乌商贸城、老站地下商场为依托,构建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旅游商品集散中心,着力打造葡萄酒、白酒、人参、松花石砚等“通化元素”的旅游商品品牌,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建设。

2. 推进旅游资源管理创新

政府层面上,通化市现已成立类似于长春、丹东宽甸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小组,但缺乏常设单位使领导小组的作用未能显现。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可在旅游局设立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并探索旅游局下设专门机构统筹景区管理,专门机构由各大景区管理单位代表组成。市场层面上,积极探索旅游资源管理的专业经营公司管理模式,将集旅集团的经验加以总结,进行复制。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是加大城市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集安等旅游集散中心要加大项目建设投入,提高整体接待能力。引进城市旅游综合体概念,加大以展示城市文化,为提供休闲、购物为目的的旅游消费集散地建设。二是加强景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景区应以“食、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为主线,建设与市场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例如提升现有景区的厕所设施,建设通化统一形象旅游商店。并加大景区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及疗养设施,增强景区的体验性、娱乐性和舒适性。

四、明确旅游产业政策帮扶方向

(一)完善招商优惠政策

建立和完善旅游开发项目库,确定优先开发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招商活动,落实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将旅游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对旅游重点项目优先供地。依托长白山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内异地交流,制定客源互送政策。

(二)搭建项目支持平台

搭建宣传平台。一是传统媒体推介。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各新闻媒体,宣传通化旅游优势及热点。二是展会平台推介,充分利用国家、省媒体及展会平台,全力推介通化旅游特色;三是制定个性化旅游手册,学习夏威夷旅游手册的制作全面、详细、重点国家语言介绍,并存放在车站、机场、宾馆、购物中心、旅游咨询台方便领取;四是航空旅游市场推介,在航空对接城市宣传,并与城市联合进行客源互送;五是节庆活动推介,通过龙湾野生杜鹃花会、集安鸭绿江国际枫叶旅游节进行宣传展示;六是智慧旅游推介,建立通化智慧旅游移动客户端,提供通化旅游咨询信息查询服务;七是学校、社区宣传,可向市民发放旅游券,减免门票或是打包旅游门票卡的形式推广,一方面可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形成人人皆向导,处处关旅游的社会氛围;八是娱乐节目宣传,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娱乐节目,走粉丝经济宣传之路。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一是利用省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二是积极与通化域内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通化市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平台;三是培育旅游上市企业及引进风投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基金项目:吉林省委党校课题“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推动通化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吉林省社科联课题“以‘红、绿、古为特色的通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通化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PEST分析旅游产业支柱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基于PEST分析的中国农业众筹发展研究
重庆职业教育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她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