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诗话

2016-05-30 12:39吕云祥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画船横塘景语

吕云祥

江南水乡,塘特别多,池塘、水塘、沙塘、堤塘……到处都是。塘多,带“塘”的地名随之也多,就拿我的家乡,被誉为浙东平原上的美丽明珠上虞来说,长塘、谢塘、中塘、西塘等乡镇和村落比比皆是。在全国各地,带“塘”的地名就更多了。在这么多“塘”中,我觉得更有诗情画意的还是“横塘”之名之地。

昔读古典诗词,对唐朝诗人崔颢所写的《长干行》印象很深:“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诗很特别,是一首“代拟诗”, 拟游女与游子相问答之辞。游女询问游子,君家住在何处,不待其答,而又自言其家住在金陵横塘,只因你的口音与我相近,故此停舟询问,恐怕是故乡之人吧。此诗题为长干,文说横塘,是因为长干与横塘很近,都是金陵即今南京市的属地。诗意非常可爱,很有生活气息,爱屋及乌,所以,我对诗中女子所说的居住地即“陆地”横塘一直有美好的向往。

后来读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横塘》诗,又知道还有一类横塘是“水路”。范诗云:“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这里的横塘,诗情画意更浓了。你瞧,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横卧,朱塔屹立,南浦之畔,风光明媚。这样的情景,年年都有,年年都在这样的情景下,横塘送客,南浦道别,离情别绪,通过与之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表露出来。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景语即是情语,更烘托着横塘送客的惜别之情。

然而,这里的横塘又在哪里呢?我曾去过上虞的横塘——即过去的横塘乡、现在的驿亭镇横塘村,似觉范成大写的美丽风光与上虞横塘的自然景色很相像。上虞横塘,青山含翠、碧波升烟、小桥流水、柳枝系舟,无论春日,还是秋月,这样的景致太与范成大的《横塘》相吻合了。但范成大没有来过上虞,显然他写的不是上虞横塘。原来,范诗人所写的横塘,乃是泛指,因为古代的人,写离情别绪,往往借用“横塘”“南浦”等地名说事。而既为横塘,那全国各地的横塘,想来形貌是差不多的吧。

当然,横塘还有水陆之分,根据“地理学”的概念,塘有两种意思,如上所言,一是指陆路堤岸,二是指水路河池。前者的横塘,有名的有两处,一是三国东吴于建业秦淮河南岸修筑的横塘,为百姓聚居之地。晋左思《吴都赋》云:“横塘查下,邑屋隆夸。”说的就是此处。二是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宋贺铸《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又《青玉案·南歌子》词:“一钩新月渡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即指这里的横塘。

至于水路河池呢,历代诗人以“横塘”入诗者也不少。唐朝诗人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前蜀诗人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南宋诗人陆游《秋思绝句》:“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写的都是各地的水池。而上虞横塘,原是水乡,想来是因“水路”横塘得名了。

由“横塘”之地、之名想到,我国的许多地名原来都是如此“诗化”地传下来的。想那各地许许多多的横塘,或堤或池,或大或小,或显或隐,都“诗意”得令人神往。千百年来,横塘就这样优美地耸立在诗林画景里,无论绿水、青山,还是古渡、小桥,都是横塘的诗话;无论春雨、秋月,还是烟柳、画船,都是横塘的景语。

而上虞横塘呢,依傍着驿亭古镇,衬托着白马湖山水,这种诗话、景语更是不言而喻的了。我不仅赞美它们的“诗意之塘”,更羡慕它们的“仙果之路”。在“四季仙果之旅”中,横塘的杨梅最为有名,因为它素有“二都杨梅甲天下”之称。“二都”乃上虞横塘之古名,据有关史料记载,此地自古以来盛产杨梅,如今杨梅成了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想那每年农历五月,横塘满山遍野都挂着色彩斑斓的杨梅,飘浮着蜜一样的香甜,那红的鲜艳欲滴,愉人眼目;白的晶莹如玉,引人垂涎。行人入境,仿佛置身于果园仙界,见到的是杨梅树,吃到的是杨梅果,闻到的是杨梅香……杨梅色美味鲜,正是“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宋诗说得一点不错。

走笔行文至此,有感而发,作诗一首:“杨梅弄粉日催红,娇态盈园沐暖风。曲径横塘芳草路,年年游客集虞东。”名为《上虞横塘》,聊表敬意。

猜你喜欢
画船横塘景语
烟波画船
夜游南京夫子庙
李宏允
横塘——藏在宋词里的小镇
伏日(新韵)
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比中悟情感情动中练表达
对比中悟情感 情动中练表达
——《一切景语皆情语》整合教学磨课记
横塘往事
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