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发展路径探析

2016-05-30 10:48郑贻丹
新闻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央厨房路径探索全媒体

【内容提要】 随着全媒体理念在传媒界的普及,各大报业集团开始进行应用领域的探索,其中“中央厨房”式的信息处理机制接受度较高。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社构建的“全媒体协调中心”为例,深入分析“中央厨房”模式下的运营方式和核心理念,就其内容整合与传播渠道的有机配合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媒体 中央厨房 路径探索

1999年6月,《中国经济时报》刊发的《消费真无热点?》一文写道:“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即将成为家用电器行业的新潮流,也将是消费者新的消费追求热点,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必将造就一片新的市场空间。重享受的发烧友追求全媒体、全数字的声音和图象效果。”这被看作是“全媒体”在国内最早的出处之一。1999年至2007年间,虽然多个行业都对全媒体有所提及,但大多是概念的借鉴与引用,并未有深入而全面的讨论。

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多家报业传媒集团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在政策的推动下,报纸媒体纷纷对全媒体化转型提出展望和计划。“全媒体化”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①

随着全媒体理念在传媒界的普及,各大报业集团开始进行应用领域的探索,其中“中央厨房”式的信息处理机制接受度较高。报纸媒体的“中央厨房”多以“全媒体新闻中心”、“中心编辑部”等命名,在报网融合的大趋势下,主要承担搜集线索素材、整合编辑新闻、调动采编人员、各大平台分发等职责。全媒体“中央厨房”具有“集约协作、一次采集、多渠道发布”的运作特色。作为全媒体平台的主导与核心部门,“中央厨房”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报纸媒体传统的内容部门、广告部门与发行部门,成为报社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日常运营成本的创新尝试。

2007年10月29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协作效果。近两年来,“中央厨房”式的运作模式逐渐为国内主流报纸媒体接受并快速普及。作为较早进行这一模式改革运作的中央级报纸媒体,中国青年报社以“全媒体协调中心”为“中央厨房”,已经建立了涵盖中青在线手机版、冰点暖文APP、中青报微信、青梅客户端、中青H5精选、中青微信矩阵6个模块的全媒体矩阵。

一、报业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发展路径

1.国家政策不断推进,“中央厨房”模式普及

2005年对中国报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国传统报业告别了高速增长时期,广告收入整体下滑,进入微盈利、甚至负利润时代。如今10年过去了,传统报业不断尝试拥抱互联网变化的“转型”,政府也面向这一趋势不断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促进报业全媒体平台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7年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工程”,确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安全生产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全媒体数字平台可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数字化传播。“全媒体数字平台”具备“中央厨房”式信息集约处理的功能,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央厨房”模式运作的首次尝试。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②这标志着我国新旧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又被称作是“媒体融合元年”。③

2.信息处理机制集约化,新闻传播渠道多元化

面对广告盈收不断下滑的业绩压力,“节流”成为报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形成高协作效率、高价值密度的生产方式势在必行。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视角下,报社构建“中央厨房”,可以提高现有内容、经营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针对某一新闻线索,报社可以通过一个“全媒体”记者制作采访素材,针对不同栏目、不同终端的用户特点与需求进行材料整合,一稿多发可以节省新闻制作时间与运营成本。

在全媒体“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下,传统报业将新闻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新闻的反馈与跟进方式更加即时、丰富,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新闻门户网站、新闻手机客户端、视频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均可成为新闻线索收集、整合发布的操作平台,并能够针对不同平台的读者与用户人群,选择呈现角度与表达方式,形成互动性讨论与反馈。

3.整合报业采编团队,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

传统报社的组织架构普遍较为冗杂,人力成本早已成为报社日常运营的主要支出之一。“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报社部门以内容领域为主的横向划分标准,立足信息传播各个阶段整合而成新的部门,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避免了采编职责的交叉与重复。

一个传统报纸媒体的文字记者,可以凭借手机等通讯工具,同时进行新闻事件的直播,兼具出镜记者、摄影记者、网络新闻记者的职责;而传统新闻编辑,所面对的不再是“新闻纸”,需要同时具备在各种互联网渠道平台发布新闻,甚至进行HTML5页面制作的技术能力。在web2.0时代,新闻编辑与用户运营的工作也有一定融合趋势,报社全媒体平台运作模式,有利于培育具有一技之长的全能型新闻人才。

二、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矩阵中的“中央厨房”思路

《中国青年报》具有特色鲜明、采编力强的传统优势,在进行“中央厨房”模式运作时,充分体现出“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这一得到媒体普遍共识的核心运营理念。④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6.5级强烈地震后,《中国青年报》成立了抗震救灾报道组,报道组专门建立了“鲁甸地震报道微信群”,前方记者、后方各媒体平台相关编辑(包括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传播终端的编辑)、相关跑口记者、美编和新媒体技术人员、报道组负责人和值班社领导均在群中。记者的行踪信息、新闻线索、相关报道信息、报道提示、组稿计划等均在群分享;选题讨论、前方记者给各数字媒体平台发送稿件、值班领导审稿及如何分发、呈现的指令等均在该群进行。⑤初步形成了重大事件报道“中央厨房”运作模式的雏形。

在以即时通讯APP为依托的“中央厨房”中,报社领导决策、记者采编信息、读者受众反馈充分共享,各岗位人员互相配合、信息互通、及时纠错,有效保证了新闻即时性与稿件采编质量。

参与报道记者白皓表示:“这次报道明显感受到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之间的沟通顺畅,形成了合力,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体力、电能,提高信息传回的效率,我通常会选择在现场用语音发回信息,后方编辑和实习生马上将语音整理成文字稿在群里传回,我确认无误后,值班领导立即确定在中青在线或微博、微信中如何呈现。”⑥

目前,中国青年报社立足青年用户群体,运营着六大媒体平台:依托报纸信息的中青在线手机版;以“给奋斗的年轻人一米阳光”为理念的冰点暖文APP;以“历史的一份底稿”为理念打造的中青报微信;“专为每个学校单独定制,依托本校校园媒体、知名社团自主运营的校园手机客户端”——青梅客户端;另有中青H5精选与中青系列微信矩阵。纸媒平台、PC网站与移动集群端,三大主要平台相互配合,形成了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特点鲜明且互补的产品结构。

根据2015年1月1日起试运行的《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报道组织架构》(以下简称“组织架构”),作为报社全媒体平台构建主导部门与“中央厨房”的“全媒体协调中心”被赋予了整个报社体系中最具综合性的职能:“在中青在线的配合支持下,统筹协调报网互动及当日重要见报稿件与融媒稿件”;“在值班编委指导下负责见报稿件与融媒稿件等级分类的评定工作,与‘全媒体考评和培训办公室配合工作”,报社将不同终端发布的稿件统一评定分级。

此外,全媒体协调中心的职责还有:组织突发事件的全媒体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另成立临时小组);统筹协调报纸时效新闻版面的稿件和特别报道版的稿件。作为《中国青年报》优势版面部门的“原特别报道部撤销,并入全媒体协调中心”。组织架构的重要调整不仅从记者、编辑等人力资源方面为全媒体“中央厨房”注入了强心剂,更是中国青年报社对重大新闻事件“机动”报道模式进行的新探索与尝试。协调中心初步设正副主任共4名,白班编辑(早晚轮班)3名,下设“机动采访组”(3名机动记者),人员配备齐整。

三、全媒体“中央厨房”模式的启示及反思

全媒体化是促进报业发展、集成协作的必然趋势,但“中央厨房”并非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唯一模式。全媒体化不仅是传媒机构内部的流程改造,也是一个重新定义自己在产业链条中位置、选招合适的外部合作伙伴的过程。⑦在建设全媒体化的过程中,报媒应摒弃以往大而全的运营理念,以自身特色与优势为发展着力点,在深挖新闻价值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运作方式与合作方式。

构建“全媒体中央厨房”,报纸媒体的核心“菜肴”依然在于高质量、专业性的内容。随着线索收集、传播渠道的不断扩展,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风靡,用户生产内容理念的兴起,报媒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内容领域的挑战与危机。然而,新闻评论、深度专业报道等报纸传统优势,不仅是读者买报的原因,更是报媒全媒体平台受到关注,形成流量价值,巩固老读者,拓展新用户的立身之本。一些报媒过于注重渠道的拓展,反而忽视了对传统优势的培养,仅仅发展技术而削弱内容的转型无疑是本末倒置,其结果很可能是,空有平台与渠道,却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着力运用互联网“用户思维”运作“中央厨房”,提高用户参与度,打破报业以往单向度为主的传播方式。报纸媒体不应将全媒体简单理解为发布渠道的增加,更应该充分利用web2.0技术环境下网络平台即时性、互动性、网状连接的优势,加强媒体与读者受众之间的联系,培养用户接触新闻产品的消费习惯,从“请用户注意”到“请注意用户”,这才是运作“中央厨房”的关键点。

发布平台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受众与用户人数的增加,而新闻信息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会带来新闻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全媒体“中央厨房”运作模式,不仅对新闻即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在垂直领域提出了“内容深度”与“精准到达”的课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媒体收集用户信息、进行精准推送等成为可能。因此,要给用户他想了解的,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简单发布未经筛选的新闻。全媒体“中央厨房”运作模式取得良好效应的前提,在于内容整合与传播渠道的有机配合,两者缺一不可。

注释:

①⑦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4个关键变革[J]. 青年记者,2009(06)

②《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引业界关注——媒体深度融合热潮将至[EB/OL].

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23719.shtml

③ 2014年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tics/2014-07/22/c_1111741909.htm

④姚丽亚.基于“中央厨房”模式的新闻生产理念创新[J]. 新闻界, 2015(14)

⑤⑥吴湘韩.融媒时代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组织与策划——以《中国青年报》云南鲁甸地震全媒体报道为例[J]. 中国记者,2014(09)

作者简介:郑贻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生

编辑:范永

猜你喜欢
中央厨房路径探索全媒体
媒体“中央厨房”的实践与思考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