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华社如何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

2016-05-30 19:37谢锷
新闻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华社受众

谢锷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引领的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普及,带来了影响世界传媒格局的新媒体时代。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通讯社必须调整业务和商业模式,加强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新华社国际传播力建设业务产品代表

当前,新华社正在着力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融合,致力于把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作为新华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排头兵,以下的新闻业务是新华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几个代表作品。

新华网

新华网历经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综合类信息网站,是全球范围内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多语种网站。新华网每天通过不同语种发稿多达1.5万条。依托新华社强大的新闻采集和播出能力,新华网在重大新闻的首发和转载率方面均超越国内其他网络媒体,目前用户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桌面端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1.2亿,移动端日均覆盖人群超过1.3亿。

新华08

中国金融信息网,简称新华08。随着公众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提升,新华社也特别研发了这个提供满足此类用户需求的平台。这是一个提供金融类信息的平台,由新华社自主研发,以全球财经资讯、权威金融数据、专业行情分析等优势,为用户提供覆盖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内容。其产品信息涵盖金融市场的各個方面,包括外汇和货币、证券以及宏观经济等。该平台面世以来,凭借其多个终端的产品业态,受到广大用户肯定。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是新华社主办的跨国新闻电视台。该电视网分为中文台和英语台。2010年7月,CNC英语台正式开播。目前CNC已通过多种不同模式落地海外,每天24小时向海外受众播出全球重大新闻事件以及政治、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新闻节目。2016年1月,CNC在香港实现中文台和英语台双双入户。目前,CNC节目信号已成功覆盖世界上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英美等国的有线电视终端,在苹果手机、安卓手机等客户端都可以收看,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海外社交媒体平台

由于海外社交媒体风靡全球,西方的新闻通讯社代表美联社、路透社等都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开通了官方账号,进一步扩张影响力,新华社也紧随其后,于2013年底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上开通了所属官方账号,并于2015年3月统一账号名为New China,加入海外社交媒体界,提升国际传播能力。3个平台各有所侧重。Facebook注重与粉丝的日常互动,接收用户反馈;Twitter主要用于发布以文字加图片形式的硬新闻、短消息,外加推广新华社在其他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节目链接;Youtube着重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全程视频直播,以及对优秀专题片的播放。目前,3个平台的关注者数量总和超过800万。

二、新华社国际传播力建设亮点

(一)向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方向发展

目前,新华社已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向全媒体新闻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朝以事业体制为主,带领社属企业、社办纸媒为辅,逐步向市场竞争,多种运营方式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方向发展。

1.改革创新,打造融合报道平台

新华社于2014年底试运行了融合报道平台。此平台打破了各部门各干各的历史格局,实现了各部门一体化的协同作战,进一步融合了传统报道与新媒体报道。由过去的多头指挥转换为一体化指挥,把分散的、单一介质的新闻信息生产升级为聚合式、全媒体加工,多渠道、多终端分发,围绕同一主题,生产加工制作出能够满足纸质媒体、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需要的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同时也打通了新闻信息生产的全流程,形成从线索收集、受众需求到新闻采集、编辑加工,从信息发布、用户互动到市场反馈、效果评估的“传播一条龙”。

2.加强视频、海外社交媒体等全媒体业态建设

2010年5月,新华社主办的CNC英语台正式向海内外受众播出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节目。目前,英语台已在海外7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0个省区市落地入户。在英国拥有40%的收视家庭;美国收视家庭600万户。同年7月,新华社在CNC基础上建立了新华网络电视。该网站每天24小时滚动视频新闻,实时更新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并不定时发布权威深度的专题报道。

新华社也加强了在海外社交媒体方面的传播力建设。于2015年3月在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统一官方账号New China,每天上传重要的中国及国外的各类新闻,同时对世界关注的、中国参与的重点事件进行直播。于同年9月3日在YouTube平台上全程实况直播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当天便收获了超过23万的浏览量。同年发生的“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报道中,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在其官网上转载了New China在社交媒体上推出的系列救援图片。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新华社制作的“透视中国”三集英语视频短片,在网络和新媒体上总浏览量超过4500万次,路透社、德国之声等专门播发报道给予正面评价,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依托海外分社布局,前移阵地

目前,新华社在海外拥有180个分社,辐射全球各个区域,新闻信息触角进一步延伸。只有把阵地前移,听到受众需要什么新闻的呼声,更好地与受众进行交流,并利用好受众的主动性,才能有的放矢,生产出受众需要的新闻产品。

1.采编前移

新华社进一步强化海外编辑部前沿指挥部和策划部功能,完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建设。在新闻资源丰富的地区投入更多力量,通过扩大本土化采集队伍,建立以兼职信息员为主体的新闻信息采集点,配备即时移动传输装备,形成区域全覆盖的现代化采集网络,提升新闻信息采集能力。赋予驻外总分社一定的独立能力,实现总分社加工平台本土制作、发布及推广。同时加快了推进驻外分社职能转变,在继续开展国际报道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传播中国声音、加强中国报道上。

2.营销前移

新华社驻外分社以重点国家、重点区域为突破口,加大了新闻信息产品推介力度。逐步健全了以驻外总分社为中心的属地营销管理体系。经过总社授权,駐外总分社根据当地实际,通过市场化手段自主开展营销。构建多元化营销模式,以多媒体融合产品为重点,大力开拓海外主流用户市场,实现了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在每个国家至少有一个主流媒体用户和一个主要社会机构用户。如以“一带一路”为核心,通过筹办“丝绸之路高峰媒体论坛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论坛会”等社交活动,助力主流媒体主流机构落地。

3.终端前移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华社不仅持续推进报刊、电视台、图片库等终端的前移,还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大力推进了新兴媒体的终端前移。如进一步增强“新华08”影响力,积极抢占海外金融信息市场;巩固了纽约、伦敦等8个金融信息采集点建设及与世界各大交易所的合作;与德意志交易所共建德国财经网并深化合作。“新华08”英文版继续向海外市场拓展,推出英、日、韩文版《中国经济信息》电子杂志的手机和iPad客户端。又如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在海外实现更大范围落地。英语台于2016年1月起登录香港nowTV(频道370),不断完善CNC应有的世界性播出平台架构。

(三)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

新华社除了依托驻外分社的辐射能力,也合理借助国家通讯社的地位,开展与国际上其他影响力大的机构和媒体的交流合作,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1.发起世界媒体峰会

首届世界媒体峰会由新华社发起,于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目前已举办三届。这一媒体盛会被誉为媒体届的奥运会。目前,峰会主席团拥有15家成员机构,其中包括来自世界极具代表性的新闻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闻名全球的广播电视集团、互联网集团等媒体机构。

2013年,世界媒体峰会主席团设立了全球新闻奖,并就世界媒体如何进行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媒体与国家的协作关系等议题进行广泛地交流和探讨,对世界媒体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各国媒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建议。

2.加强与联合国机构的合作

截至2012年底,新华社已与包括联合国总部在内的18家联合国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8个联合国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如下表)

通过与联合国所属机构开展以上一系列的合作和公益活动,展示了新华社勇于承担公益使命的负责任大国媒体的形象,有助于新华社在国际社会中提升美誉度和公信力,最终也为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做出贡献。

三、当前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生产内容同质化

新华社当前正走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逐渐融合的摸索道路上,拥有如上文所述的若干个终端,其中包含传统媒体当中的报刊、电视,也包括新媒体中的网站、网络电视、手机客户端等。这样一来,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很容易出现内容同质化。内容同质化的后果就是新闻产能的浪费和受众的审美疲劳。长此以往,只会影响到新华社传播力的发展。如何把差异化做出来,对新媒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避免内容同质化,不同终端的内容生产者应保持高度的个性化,从各自终端的角度出发,寻找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保证各个终端生产出来的内容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同时,提高报道质量和水平,创新报道思路,对避免内容同质化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营销模式不健全

当前,新华社在向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虽然做到了阵地前移,把营销模式前移到直接面向受众的终端,加强了美国、欧洲地区户外屏媒的设立,也正式推出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台的手机客户端等举措,进一步了解受众的需求,但是这还处在摸索阶段。正因为各部门的新媒体建设都处于刚起步、各自为战的状态,造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重复投入,甚至出现了把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原封不动放到新媒体上的现象。因此,新华社在未来应利用好营销总平台,整合营销线路,坚持新闻产品营销统一出口、统一管理、统一协议,规范新闻产品营销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品牌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怡、吴长伟.国际传播能力研究:国家与媒体案例集[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5

[2]唐润华.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M].新华出版社,2015

[3]王苗.从跨文化角度浅谈新华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4(15)

[4]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媒体发展与现代传播体系构建[M].新华出版社,2013

[5]戴仲辉.全媒体发展对我国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M].渤海大学,2013

[6]王庚年主编.新媒体国际传播研究[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

[7]唐润华、吴长伟、文建.传播能力再造:新媒体时代的世界性通讯社[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系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台主播)

编辑:长 青

猜你喜欢
新华社受众
再创新高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