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如何走出困境

2016-05-30 19:37王洪越
新闻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红海都市报蓝海

王洪越

2015年以来,各地都市报均不同程度陷入困境,甚至还有一些影响较大的都市报关门了之。都市报在经历一段爆发式增长过后为什么会同时步入困境,她们又该如何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及认识尝试做一浅析。

一、2015年全国报业用纸量下降1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报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先是各类党报党刊办起了区别于机关报的市民生活类报刊。在这类早报、晚报、小型杂志的基础上,随着出版业企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生龙活虎的都市类报纸应运而生。都市类报纸一改机关报的“高大上”,走了一条“亲民”路线,仿佛是春天里一处新辟的花园,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捧。

2001年,由内蒙古日报社主办的《北方新报》创刊。一直以来,《北方新报》是内蒙古市场零售量和私费订阅量最大的报纸,其发行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经济金三角为主市场,辐射全区12个盟市、102個旗县市区。《北方新报》由创刊初期的16版,发展到后来的24版,以至32版、48版。

还是改革,一场影响深远的住房改革催生了农民工、承包商、开发商、装修公司以及房地产大鳄等一大批新生事物。都市报也跟随着这次重大变革进入了一段高速增长期。大约在10年的时间里,整版整版的房地产广告,让都市报的收入急剧增长。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而都市报发行赔钱,活的是广告,主要是房地产广告。

房地产过度发展,产业整体调头向下,都市报的冬天随之而来。这还不是全部,几乎就在房地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又一个狂如疯牛的行业开始横冲直撞——新媒体诞生,这类以信息手段为核心的新媒体,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闻不再是新闻人的新闻,几乎所有人都是新闻的传播者,也是新闻的消费者;人们不停地关注着他人也被他人关注。传统媒体的严冬来了,足以冻死报纸的严冬来了……

与此同时,传媒业频频有减版动作,今年春节后,就有3家传统媒体发出声明——《东南快报》从日报转为周五报,深圳《晶报》、湖北《楚天金报》将周六日报纸进行合刊。为了降低成本,2016年,内蒙古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北方新报》也进行了“瘦身”,发“敬告读者”宣布减版。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报业用纸量约为221万吨,相比2014年的270万吨减少49万吨,下降约18%。中国报业协会分析认为,各报业集团所拥有的都市报等市场化的报纸广告、发行下降幅度较大,导致用纸量也有较大幅度下降。

二、从竞争转向价值创造

困境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都市报人面前,如何面对,有没有可能摆脱被冻死的噩运?

所有难题的根本解决首先还是要从务虚的理论入手。在经济学研究战略问题时有两个概念: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何为红海战略?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竞争战略,在已知市场空间中展开竞争的战略。在“红海”中,游戏规则已经订好了,你只需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就这么一锅饭,谁抢到就是谁的。报纸现在就是在“红海”中挣扎,除了同行的竞争外,还有迅速膨胀的新媒体,它们已经压瘪了报纸的空间。

再说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的战略,强调的是寻找或开创无人竞争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和全新的商机,即通过开发新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改变。“蓝海”就是在“红海”以外还不曾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广阔空间。

说完了概念再谈谈关系。所谓的“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并不是互相取代、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并存和可以相互转化的。身处市场当中,需要根据自身行业、市场、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审时度势地制定自己的战略,搏击于“红海”的同时把握时机,积极开创“蓝海”,不可顾此失彼。

报业要想摆脱困境,从战略上讲只有闯出一片“蓝海”,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去开拓一片新的市场空间,甚至是创造出大众自己还尚未意识的新需求。就比如火透了的“双11”,消费者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网购的需求。一个长得像火星来客的人变出个淘宝来,一个“双11”创造出突破900亿元的神话,就连世界政坛上的大佬们也频频向“火星人”伸出温暖的大手,看着让人眼热,创造新需求的威力可见一斑。“蓝海”战略的认识基础是认为市场中一定会有尚未开发的需求。如何发现这些需求,就得转思路、转观点,从竞争转向发现新需求的价值创造。要相信市场的结构可以改变,市场博弈的规则也可以改变,市场空间从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

三、重获新生的4个战术

光有战略打不了仗,要想摆脱困境还要有具体的战术。都市报如何才能走出泥潭重获新生?

战术一:头脑风暴。过去我们搞人民战争,现在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逼到墙角的报业不如发动大众来一个“头脑风暴”。一群人一壶茶,就现在的报纸应该怎么办,来上几天的神谈。口干了,谈累了,眼晕了,突然间一个神奇电波击发出了一组密码,主意来了!也许玩笑,但有诸多成功的商业案例就是这么来的。

战术二:长深稳。新型媒体优势突出“短平快”,我们就避实击虚,返其道行之来它个“长深稳”。长就是连载,当年金庸小说不就是报纸连载吗?深就是深度分析,一件事分析得透透的,对事件关心的人他得收藏报纸才行。稳就是不求一朝鲜,但求有常留。比如报纸在服务民生的过程中,不追求第一时间报料,但求彻底解决。在版面上给底层百姓开个窗,有心事、有想法、有困难、有委屈来报上说说。

战术三:换角色。党报定位为“高端”,都市报呢,我认为应该定位在家庭保姆更合适。柴米油盐俗不俗,俗,可是家家有,谁少了也不行。百姓家的事儿惊天动地的少,针头线脑的多,家庭保姆地位不高,可百姓生活少不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一但定位变了,你就会有新的视角,就会发现新的空间。

战术四:战略合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报业走到今天,需要一个有战略眼光、有魄力,当然也要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传媒只会不断地发展,永远不会消失,只是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手段,新的介质。各种手段和介质之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传媒变的只是方式,内容是真的永恒。放低身价主动走出去,向有思想有眼光的商界大佬们展示一下自己,也许能找到一位战略伙伴。在伙伴的支持下,度过这个艰难的探索期,让我们的航船突破“红海”,自由地遨游于浩瀚的“蓝海”中。君不见时下各种新兴的互联+企业,在红红火火的背后,借着风险投资大敞的钱袋,天天做着烧钱的营生。

其实都市报并不是在改革大潮中第一个遇到危机的。就在网络电商迅速崛起之时,第一个受到冲击并深陷泥潭的是书店业。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直到现在还在黑暗中挣扎,不过好像已经有一丝曙光初现在了地平线。据报道:有一家书店24小时营业,顾客可以坐在店里看书学习,甚至可以不看书不学习只为取暖;重新装修后书店卖上了茶和咖啡,有一点点儿小资格调;在小区中书店成了亲子必去的体验店;书店还办了阅读沙龙,从阅读沙龙中走出了情侣……书店已经远远不是旧概念中的书店。书当然还是他的主打,或者更准确地说还是他的核心话题,可形式变了。变成社交沙龙?不是,变成了星巴克?更不是。他说他还叫书店,与以前书店的最大区别是:尽管还是在卖书,可是已经开始盈利了。

报业同书店业类似,同样面临来自网络的竞争压力。近来关于书店成功转型的报道不绝于耳,书店业经过一番阵痛后已经有了突破。从经营战略的角度看,书店业已经驶离“红海”,正在闯入一片深远的“蓝海”。所谓见贤思齐,都市报是否可以从书店业的转型中吸取一些经验,积极调整战略,扭转现实困局,走向新生。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长 青

猜你喜欢
红海都市报蓝海
潮玩市场下一个“蓝海”
春天的小船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炙热的红海
微型农场 未来农业新蓝海
治未病爆发 大健康将成未来蓝海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