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消积胶囊改善癌症恶病质研究

2016-05-31 02:39毕俊芳李雪松毕朝霞张立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恶病质癌症

毕俊芳,李雪松,边 莉,毕朝霞,张立欣

(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2. 河北省阳原县中医院,河北 阳原 075800)



养正消积胶囊改善癌症恶病质研究

毕俊芳1,李雪松1,边莉1,毕朝霞2,张立欣1

(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2. 河北省阳原县中医院,河北 阳原 075800)

[摘要]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改善癌症恶病质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0例癌症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饮食指导及一般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养正消积胶囊,对照组予醋酸甲地孕酮片。2组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并对中医症状及卡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细胞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用于癌症恶病质在体质量改善方面与甲地孕酮疗效相当,但在提高中医症状积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方面效果优于甲地孕酮,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关键词]癌症;恶病质;养正消积胶囊

癌症恶病质是一种伴随癌症出现的以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全身衰竭以及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恶病质在晚期及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发生率分别高达50%和80%, 而且约有22%的癌症患者并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直接死于恶病质[1]。医学界试图从多个角度解释恶病质的发病机制,但因其发病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参与,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能得到满意地阐释。西医以增进食欲、抗分解代谢等为本病主要治疗原则,但这些药物的总体效果不佳;甲地孕酮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因其有血栓栓塞、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养正消积胶囊是源自传统中药方剂的抗肿瘤药物,经临床观察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研究在辨证基础上应用养正消积胶囊治疗癌症恶病质,并观察患者体质量的变化,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旨在明确其治疗优势,为临床治疗癌症恶病质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石家庄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诊断符合2007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学术大会制订的《中医癌症恶病质诊疗指南(草案)》[2]中的有关标准:3个月来渐进性消瘦,体质量较原始(诊断时)下降≥7.5%,或BMI<20 kg/m2;伴有食欲不振(食欲差,食量比健康时减少1/3)、乏力者;总蛋白<55 g/L,或白蛋白<35 g/L,或前白蛋白<250 mg/L。均确诊为恶性肿瘤,辨证为脾肾亏虚、瘀毒互结证[3];预计生存期>1个月。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病等不能耐受此项治疗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50分者;存在精神障碍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参加临床试验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病种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饮食指导及一般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地孕酮分散片(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60 mg/次口服,1次/d,疗程1个月。治疗组给予养正消积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4粒/次口服,3次/d,疗程1个月。

1.3观察项目①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相关内容,根据消瘦、气短、乏力、纳差、腹胀,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根据积分比例判定疗效。积分比例=(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 积分比例>70%~100%为显效,>30%~70%为稳定,≤30%为无效。②KPS评分: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KPS评分[4],治疗后评分增加≥10分为显效,改变<10分为稳定,减少≥10分为无效。③体质量: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排尿后测定,参考《临床肿瘤手册》[5]评定体质量疗效,治疗后体质量上升≥1 kg为显效,治疗后体质量稳定<1 kg为稳定,治疗后体质量下降≥1 kg为无效。④治疗前后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⑤不良反应监测:主要观察与醋酸甲地孕酮有关的不良反应,如血栓性栓塞,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外周水肿,突破性(非月经周期内)阴道流血等。

2结果

2.1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例

注:2组比较,Z=-2.098,P=0.036

2.22组KPS评分疗效比较治疗组KPS评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KPS评分疗效比较 例

注:2组比较,Z=-2.251,P=0.024。

2.32组体质量疗效比较2组体质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体质量疗效比较 例

注:2组比较,Z=-0.893,P=0.372。

2.42组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细胞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2.5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受试者血糖值略有增高,2例发生少量阴道出血;而治疗组未见上述情况出现。

表5 2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恶病质是伴随癌症疾病进展而发生率日益增高的并发症之一,一旦进入恶病质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生存期将显著缩短。目前尚不能清楚地解释其发生机制。尽管孕激素类药物可使部分患者的某些症状短时间内有所缓解,但远不能达到长期维持现状和减慢恶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西医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对所有恶病质患者都有效,积极治疗只能带来有限的益处。随着中医界对癌症恶病质的深入研究,将其归入中医“虚劳”范畴来论治已达成共识,恶病质又与一般的虚劳不同,此时患者脾肾俱虚,先天耗竭,后天失养,正虚邪恋,病情趋于恶化;在治疗上,必须扶正祛邪兼顾。瘀、毒作为癌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贯穿于癌症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针对性地健脾益肾、化瘀解毒显得尤为必要。

养正消积胶囊是在吴以岭院士指导下研制的,由河北以岭药业集团公司生产的国家级新药,全方包括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茵陈、白英、蛇莓等清热解毒类药物以及莪术、徐长卿、土鳖虫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及人参、白术、灵芝、茯苓、女贞子、黄芪等扶正补虚类药物,诸药相伍共奏健脾益肾、化瘀解毒之功效,正符合癌症恶病质即中医谓虚劳阶段“脾肾亏虚、瘀毒互结”的基本证型,虚劳阶段是其治疗的适应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中人参皂苷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发生等多种作用[6];黄芪、莪术配伍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7];黄芪辅助化疗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8];女贞子水提取可明显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具有防癌活性,对因放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具有升高的作用[9];灵芝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灵芝多糖及灵芝三萜均具有抗肿瘤作用[10];绞股蓝总苷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活性,可提高免疫功能[11-12];白花蛇舌草和蛇莓三萜类物质具有抗肿瘤、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半枝莲黄酮和生物碱类则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血管新生[13-15],白英可抑制肿瘤生长、调节免疫功能[16];白术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它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17-18];土鳖虫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功能[19];茵陈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20],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茯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作用[21];徐长卿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作用[22]。上述药物协同作用,从多个靶点发挥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养正消积胶囊改善体质量的疗效与甲地孕酮相当;但在增加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甲地孕酮;同时,可显著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养正消积胶囊之所以具有较好的抗癌症恶病质疗效,与其严谨的组方思路密切相关。全方在从不同角度抗癌的同时,大量应用具有健脾益肾功效的药物,攻补兼施,达到扶正抗癌的目的;而且诸多药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免疫抗癌的效果。该方为癌症恶病质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途径,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小,周期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tewart GD,Skipworth RJ,Fearon KC. Cancer cachexia and fatigue[J]. Clin Med,2006,6(2):140-143

[2]崔慧娟,贾立群. 中医癌症恶病质诊疗指南(草案)[C]. 2007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会刊,2007:487-48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2-363

[4]孙燕. 临床肿瘤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2

[5]周际昌. 实用肿瘤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48

[6]权恺,刘群. 人参皂苷抗癌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4):427-431

[7]臧文华,唐德才. 黄芪、莪术配伍抗肿瘤作用基础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8(15):143-145

[8]顾恪波,孙桂芝. 黄芪及其提取物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431-1432

[9]车德亚,陈林. 女贞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10):323-325

[10] 刘高强,王晓玲. 灵芝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菌药学报,2010,29(1):152-158

[11] 张若青,张继洪,张国伟.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2015,8(4):174-176

[12] 巫世红,胡丰,杨晨,等.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86-88

[13] 单保恩,张金艳,杜肖娜,等. 白花蛇舌草的免疫学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370-374

[14] 吴培楠,段宏泉,姚智,等. 蛇莓中具有抗癌活性的三萜类成分[J]. 中草药,2007,38(9):1311-1313

[15] 郑永红,韦晓瑜,龙继红. 半枝莲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0,41(8):1406-1409

[16] 万春霞,杨香生. 白英抗肿瘤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10,41(12):75-79

[17] 邱根全,赵云,刘昳,等. 白术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抑瘤作用及对Bcl-2 基因表达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6):759

[18] 关晓辉,曲娴,杨志萍,等. 白术挥发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22-124

[19] 江寒沁,钟伟才,朱国福. 土鳖虫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12,34(3):455-457

[20] 董岩,王新芳,崔长军,等. 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874-876

[21] 曹颖. 茯苓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17-218

[22] 赵丽萍. 徐长卿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2011,20(2):79-80

[收稿日期]2015-10-10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2-1290-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2.012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项目(2014074)

猜你喜欢
恶病质癌症
癌症恶病质相关肌肉萎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康艾注射液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观察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癌症恶病质的中西医概况*
癌症恶病质的中西医诊治现状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邓大君:矢志不渝 为癌症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