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率比较分析

2016-05-31 02:39李春燕孙冬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年女性老年

李春燕,贺 杰,孙冬霞

(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邯郸 056001)



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率比较分析

李春燕,贺杰,孙冬霞

(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邯郸 056001)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就诊的216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误诊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 (P<0.05);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以Ⅱ~Ⅲ期为多见,青年女性乳腺癌则以Ⅳ期为主;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ER、PR阴性率明显低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CerbB-2阳性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对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误诊率高、进展快、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青年女性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青年;老年;女性;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欧美国家占首位[1],并有逐年增多且年轻化的趋势。虽然我国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低,但是在近几年也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一般认为青年女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笔者分析比较了106例年龄≤35岁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和同期收治的216例年龄>35岁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旨在为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近年诊治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106例为青年组,年龄19~35岁,平均29.2岁;未婚16例,已婚90例(已婚已育78例,已婚未育12例);有乳腺癌家族史7例;临床表现为乳腺包块94例,乳头溢液12例;肿物位于外上象限60例,外下象限12例,内上象限25例,内下象限9例;左乳腺50例,右乳腺56例;非浸润性癌40例(导管内原位癌22例,小叶原位癌18例),浸润性癌66例(浸润性导管癌32例,浸润性小叶癌28例,其他浸润性癌6例)。选择同期收治的216例年龄>35岁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中老年组,年龄>35~70岁,平均54岁;均已婚;有乳腺癌家族史6例;临床表现为乳腺包块180例,乳头溢液36例;肿物位于外上象限130例,外下象限46例,内上象限20例,内下象限20例;在左乳腺138例,右乳腺78例;非浸润性癌116例(导管内原位癌60例,小叶原位癌56例),浸润性癌100例(浸润性导管癌44例,浸润性小叶癌36例,其他浸润性癌20例)。

1.2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2组的误诊、病理分类、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抗体(ER)、孕激素抗体(PR)和CerbB-2表达情况,统计2组3年、5年的病死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比较青年组误诊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临床病理分类以浸润癌为主,临床病理分期以Ⅲ+Ⅳ期为主,多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阳性率低,CerbB-2阳性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生存率比较青年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45%(98/106)和72.64%(77/106),中老年组分别为96.76%(209/216)和81.02%(175/216)。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多发于40~65岁年龄段的妇女,而目前患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癌患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患病群体。国外已有报道证实在年龄<35岁的乳腺癌群体,年龄下降1岁,死亡风险相应增加5%,并且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复发时与年龄呈线性负相关,年龄增加1岁,复发风险和病死率分别降低4%和2%[2-3]。其原因是青年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较差等生物学行为。

乳腺癌的病理分类分为浸润性乳腺癌和非浸润性乳腺癌,分类直接与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青年乳腺癌以浸润性乳腺癌为主,而其浸润性导管癌是女性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4]。Yiangou等[5]报道证实青年组乳腺癌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乳腺癌以浸润性乳腺癌为主,与之研究一致;病理分期以Ⅲ+Ⅳ期为主,而中老年组以Ⅰ+Ⅱ期为主。表明青年女性患者在确诊时病理分期比较晚,在发现时,疾病已经进一步发展,应该引起重视。

表1 青年与中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

表2 青年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比较  例(%)

乳腺肿物大小尤其是恶性肿物大小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乳腺癌本身就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体内激素水平高,乳腺肿物的大小随之增高,肿瘤增长的速度要比中老年女性患者快。在淋巴结转移方面,由于癌细胞增殖能力强、快,导致青年乳腺癌过早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6]。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 ,一方面说明青年乳腺癌侵袭力强,另一方面说明青年乳腺癌的生长速度快、转移快,应该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青年女性乳腺癌相对于中老乳腺癌具有误诊率高的特点,分析原因为肿物大小受到经期变化的影响,症状隐匿、不典型,往往忽略,导致延误治疗,影响预后。另外青年女性乳房丰硕、腺体致密,富有结节感,且是纤维瘤、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的好发年龄[7],如果青年女性正值生育年龄,在合并妊娠和哺乳时,肿瘤更加不易发现,即使发现也会因为恐惧、害羞等心理或孩子小,需要照顾孩子,迟迟不能就诊并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ER和PR的表达在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ER作为一种蛋白质,对雌激素有高度亲和力,当雌激素进入细胞后会与ER结合,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雌激素相关基因,促使细胞生长和增殖,并表达于PR,PR 蛋白反过来可以增强雌性激素对ER的反应,相互协同。ER阳性乳腺癌分化相对较高,预后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因此ER、PR可作为临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组 ER和P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说明青年女性患者相对于中老年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导致预后较差。CerbB-2癌基因作为乳腺癌常用基因标志之一,CerbB-2过度表达可促进肿瘤发生[8], CerbB-2的高表达提示乳腺癌细胞的具有高转移潜能,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增强癌细胞转移能力[9]。另有报道,对年轻并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erbB-2(+)预后均明显差于CerbB-2(-)患者[10]。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组CerbB-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与上述报道相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3年和5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年龄不是决定预后的独立因素,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系统的综合治疗,特别要辅助内科治疗,与文献[11-12]报道一致。所以要求临床医生在检查青年期乳腺疾病患者时要提高认识,避免漏诊、误诊,对可疑病例应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尽可能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另外, 提高青年女性进行定期普查和自查的意识,积极配合检查、治疗。

鉴于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症状隐蔽、误诊率高、易转移、分期晚、ERH和PR阳性率低、CerbB-2阳性率高等特点,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只要广大女性对乳腺癌的防治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高度重视,能够明白早期筛查的意义,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以降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于代友,刘秀梅,陈雯,等. 女性乳腺密度与年龄、生育因素及乳腺癌相关性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469-471

[2]Han W,Kang SY.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t diagnosis and out come of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age less than 35 years is a reasonable cut-off for definingyoung age-onset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0,119(1):193-200

[3]Hartley MC,McKinley BP,Rogers EA,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and effect on survival in young(≤40)breast cancer patients:a case-control study[J]. Am Surg,2006,72(12):1189-1194

[4]韩兴瑞,李巧华,李书芳,等. 青年乳腺癌66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 当代医学,2012,26(18):48-49

[5]Yiangou C,Shousta S,Sinnett HD. Primary tumor characteristics and axillarylymph node status in breast cancer[J]. Bri J Cancer,1999,80(12):1974

[6]ElisabettaR,Gerald F,Helena M,et al. Survival of young and olde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Geneva From 1990 to 2001[J]. Eur J Cancer,2005,41(2):1446

[7]王中华,徐兵河. 129例3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2):111-113

[8]陈军,王懿龄. CerBb-2、P53、nm2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32-133

[9]林本耀,李金峰,王天峰,等. 乳腺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23

[10] 李成贻,曹明智,孔滨. 41例青年乳腺癌ER、PR、CerbB-2、PCNA表达及其临床特征[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09-310

[11] Barber MD,JackW,Dixon JM. Diagnodtic delay in breast cancer[J]. Surg,2004,91(1):49-53

[12] 高标,余建军,梁国良,等. 35岁以下的乳癌临床特征[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5): 458-459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2-1307-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2.019

[通信作者]孙冬霞,E-mail:sundongxia120@163.com

猜你喜欢
青年女性老年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