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三黄汤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湿疹并感染疗效观察

2016-05-31 02:39张淑丽李琦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感染湿疹

张淑丽,李琦军

(1. 河北省秦皇岛市骨科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2.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苦参三黄汤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湿疹并感染疗效观察

张淑丽1,李琦军2

(1. 河北省秦皇岛市骨科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2.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三黄汤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湿疹合并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8例湿疹合并感染患者按照入院单双号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夫西地酸软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苦参三黄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抗菌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ASI及瘙痒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菌株检出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苦参三黄汤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湿疹合并感染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关键词]夫西地酸软膏;苦参三黄汤;湿疹;感染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其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且易发生感染现象,致使患者痛苦不堪。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因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浸淫肌肤而成,治疗应以“内外兼治”为主[1]。夫西地酸乳膏是外用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湿疹合并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或烧灼感等不良反应,对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2]。而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效果更加显著[3]。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采用苦参三黄汤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湿疹并感染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秦皇岛市骨科医院收治的湿疹并感染患者68例,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中关于湿疹并感染的诊断标准[4]:皮疹呈多形性,集簇成片状,且边界不清,瘙痒明显,存在红斑、丘疹以及轻度肿胀,抓后糜烂,结痂;可发生身体任何部位,常常呈现对称分布。中医诊断主要根据《中医外科学》制定的标准[5],主症:皮损潮湿、瘙痒、有丘疹,抓后糜烂,发病缓慢;次症:疲乏,纳少、腹胀便溏;舌脉:苔白腻、淡胖、脉弦滑。患者年龄15~65岁;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抗组胺或糖皮质激素药物;无柯兴综合征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皮损及皮炎面积在体表面积的20%以内;对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皮损广泛(>20%)者;神经性皮炎或合并严重内脏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对治疗使用药物过敏者; 1周内应用抗皮质类固醇及抗生素治疗者;1个月前接受全身抗生素及抗皮质类固醇治疗者;自动放弃治疗或不按照规定使用药物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单双号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5~60 (30.5±2.8)岁;病程1周~2年,≤1个月14例,≤6个月8例,>1年12例;慢性湿疹8例,急性湿疹7例,亚急性湿疹19例;菌株测定: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其他8例 。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6~58(28.9±3.1)岁;病程1周~2年,≤1个月15例,≤6个月6例,>1年13例;慢性湿疹7例,急性湿疹6例,亚急性湿疹21例;菌株测定: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其他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夫西地酸软膏( 澳美制药厂,国药准字HC20090033)治疗,药膏涂搽局部,轻按摩,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苦参三黄汤治疗,方药组成:野菊花15 g、穿心莲15 g、大黄15 g、黄岑15 g、黄柏30 g、苦参30 g,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和百部各20 g,渗出分泌物者加枯矶和五倍子各10 g。药方加水2 000~2 500 mL,浸泡30 min,中火煮沸后使用文火煎至300 mL,口服,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及瘙痒评分。EASI评分[6]:患者皮损表现包括表皮剥脱、红斑、水肿、脓性分泌物及苔藓化等,按照0~3分的标准对每一个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十分明显为3分,症状及体征清楚可见为2分,症状及体征存在且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得以确诊为1分,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为0分。瘙痒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7]: 0~2分表示无瘙痒,3~5分表示轻度瘙痒,6~8分为中度瘙痒,>8分为重度瘙痒。②观察2组抗菌情况,对其抗菌效果进行比较。抗菌效果的评价标准: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取材做真菌镜检及细菌和真菌培养,检测标本物为痂皮、鳞屑及渗出物。镜检及真菌和细菌培养阳性2次者再次取材进行培养。③比较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症状及皮损情况,采用4级评分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重度计3分,中度计2分,轻度计1分,无计0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的相关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后的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治愈:临床体征及症状全部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体征及症状明显好转,红肿减轻,脓性分泌物逐渐消失,疗效指数60%~95%;有效:体征及症状基本好转,皮损逐渐缩小,疗效指数20%~59%;无效:体征及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20%。总有效=治愈+显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660,P<0.05。

2.22组治疗前后EASI及瘙痒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EASI及瘙痒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EASI及瘙痒评分比较,分)

2.32组抗菌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检出表皮葡萄球菌1例,其他1例,检出率为6%;对照组治疗后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其他4例,检出率为24%;观察组抗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9例,其中皮肤刺激性过敏反应4例、皮肤瘙痒或烧灼感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均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病情复发6例(18%),观察组病情复发1例(3%),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3讨论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具有顽固、易复发的特点,且皮损呈多形状。湿疹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与局部微生物感染及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9]。研究指出,湿疹患者皮损处感染细菌的情况较多,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主要检出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外毒素具有抗原特性,容易诱使炎症持续发作,继而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中医认为,湿疹属于“奶癣”“浸淫疮”“旋耳疮”等范畴,虽病位在表,而病根在里,与五脏病机相关。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已有湿疹症状及病因病机的记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瘑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可见中医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总体归纳为,内因责之于血,外因责之于湿、热、风,发病后可致心、脾、肝、肾、肺等脏腑受累。

目前,临床治疗湿疹常用的方法为抗组胺类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使用可致患者局部皮肤萎缩、变薄,导致毛细血管进一步扩张,容易引起局部感染等不良症状。国外研究表明,湿疹并感染患者重在抗菌治疗,对于反复发作、顽固性湿疹并感染患者应加强对皮损处细菌的培养,并对药物敏感试验,以此作为依据对合理的抗感染治疗药物进行选择[11]。国内学者报道,临床对湿疹合并感染患者实施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2]。其中夫西地酸属于高效抗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此种药物对多种厌氧菌敏感,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可直接杀灭细菌,发挥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有效消除组织细胞渗出、水肿、坏死等细菌感染造成的炎症反应。其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对延长因子G产生干扰而阻断核糖体的易位,进而实现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还能有效避免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有研究表明,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的感染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皮肤感染及软组织感染的疗效更加明显[13],因此常被应用于寻常型痤疮、毛囊炎、湿疹以及创伤性感染、甲沟炎等。但近年有报道认为,单独使用夫西地酸软膏能够发挥显著的效果,而此种药物容易引发皮肤刺激性变态反应及烧灼感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夫西地酸软膏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不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14]。

中医认为疹以血燥脾虚为本,以湿、风、热为标,因此需应用祛风止痒、清除湿热及养血健脾的药物进行治疗[15]。而苦参三黄汤中苦参退热泄降荡涤湿火、杀虫止痒、清热燥湿,黄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抗菌抗炎的功效;大黄具有清泻湿热、解毒凉血、气血双清的作用;穿心莲、野菊花具有燥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同达到燥湿止痒、清热解毒、防腐收敛、抗炎抑菌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不仅具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同时苦参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对肥大细胞释放的LT以及组织胺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四型超敏反应也具有抑制的效果,而氧化苦参碱既能有效抑制皮肤的过敏,也对传染性细菌以及霉菌有的抑制作用[16]。黄柏不仅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同时黄柏水以及乙醇浸出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皮肤癣菌、化脓性链球菌等也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17];另外有实验表明,黄柏水煎剂对醋酸诱导的小白鼠腹腔内膜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18]。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素和黄芩苷,两者均具有抗炎、抑制细胞生长以及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其中黄芩苷不仅能够抑制白细胞内Ca2+的升高,同时对抑制细胞内白三烯C4和B4的生物合成,提高CAMP水平也具有显著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黄芩的抗炎机制[19]。现代药理表明,大黄不仅具有活血通经,降低血管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致密的作用,还能促使血小板凝聚性增强,达到止血的功能,另外其对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也具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清除内毒素以及抗病毒的作用[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感染检出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EASI及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夫西地酸联合苦参三黄汤治疗效果更佳,能明显抑菌杀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国秀,王国安,胡淮平. 急慢湿疹 内外兼治[J]. 光明中医,1997,12(4):27-28

[2]曲松涛. 浅析细菌性皮肤感染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评价[C]. 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2015:2

[3]商万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35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9):1117-1118

[4]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35-937

[5]朱仁康. 中医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

[6]赵辨.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7-8

[7]宗行万之助. 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 实用疼痛学杂志,1994,2(4):153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6

[9]彭开华. 500例湿疹病因和临床初步分析[C]. 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2

[10] 钟宇眉,钟信刚,王叶子,等. 湿疹皮炎皮损菌群测定与抗感染治疗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3):211-214

[11] Bath Hextall FJ,Birnie AJ,Ravenscroft JC,et a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eczema: an updated Cochrane review[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0,163(1):12-26

[12] 廖勇. 丹参酮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65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82

[13] Clark SM,Loeffler A,Bond R. Susceptibility in vitro of canine methicillin-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aphylococcal isolates to fusidic acid,chlorhexidine and miconazole: opportunities for topical therapy of canine superficial pyoderma[J].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5,70(7):2048-2052

[14] 陈国富,张美华. 莫匹罗星软膏与夫西地酸软膏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对比[J]. 中国药业,2014,23(22):39-40

[15] 张妩云. 湿疹中医治法及方剂配伍规律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83-84

[16] 顾关云,肖年生,蒋昱. 苦参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09,24(5):265-271

[17] 胡俊青,胡晓.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J]. 当代医学,2009,15(7):139-141

[18] 杨周平,武志军. 中药黄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J]. 甘肃医药,2010,29(3):95-97

[19] 朱秀美,杨国松,李秀才. 中药黄芩抗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4):111-112

[20] 李强. 大黄药理与临床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2):2740-2741

[收稿日期]2015-11-15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2-131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2.021

[通信作者]李琦军,E-mail:13832121438@163.com

猜你喜欢
感染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地龙白糖液,湿疹无处藏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