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价值

2016-05-31 02:39杨秀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局灶造影剂螺旋

杨秀文

(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湖北 十堰 442012)



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价值

杨秀文

(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湖北 十堰 442012)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检查与64层螺旋CT(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肝占位性疾病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分别行US检查及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病灶大小数目及患者在US及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US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与CT相当(P>0.05),而在肝癌诊断中CT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组(P<0.05)。CT组在直径≤1 cm微小肿瘤诊断中的符合率大于US组(P<0.05)。与肝炎型假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CT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与US相比,CT对肝癌的诊断率更加准确,能更早分辨出恶性病灶及微小病灶。且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在CT中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方式,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关键词]常规超声;64层螺旋CT;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其病变种类较多,部分病变早期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因此不容易分辨及鉴定,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1]。超声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其图像分辨率较低,敏感性及特异性容易受众多因素限制,从而影响患者诊断结果[2]。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通过螺旋CT增强造影能有效发现肝脏微小病灶,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准确率[3]。本研究将探讨常规超声(US)检查与64层螺旋CT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肝脏局灶性病灶早期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84例(共90个病灶)经肝细胞穿刺活检确诊为的肝占位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均愿意接受US及增强CT检查。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26~78(62.2±5.8)岁;其中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癌28例,转移性肝癌20例,肝血管瘤14例,肝炎型假瘤12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0例;病灶大小:≤1 cm 38个,>1~3 cm 28个,3~5 cm 14个,>5 cm 10个。

1.2方法

1.2.1仪器及试剂64层螺旋CT扫描仪为XVISION/GX,常规10 mm层厚连续扫描,病灶局部层厚为5 mm,造影剂采用博莱科有限公司提供的SonoVue。使用前注射生理盐水,同时配制六氟化硫微泡悬浮液,充分摇匀震荡,直至微气泡平均直径为2.5 μm。

1.2.2常规超声检查采用常规性超声扫查肝脏,并记录肝脏病灶大小、位置、数目,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局部病灶血流频谱信号。对于多个病灶患者,可选择1~2个重点病灶进行MRI扫描。

1.2.364层螺旋CT检查采用美国通用公司提供Lightspeed CT系统,电流130 mAs,电压120 kV,层厚10 mm,层间距10 mm,矩阵:512×512。患者取俯卧位,上臂上举,平静呼吸时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髂脊上缘水平,行轴位、斜位扫描,同时行肝区薄层扫描。平扫结束后,静脉注射碘海醇80~100 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给药,以2~3 mL/s速度静脉推注。图像被传送至AW4.2工作站后观察患者CT值。

1.2.4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病灶各时期的判断参照2005年全国影像学学术会议中的标准,将造影剂注射后10~30 s定义为动脉期,将造影剂注射后31~120 s定义为门脉期;将造影剂注射后120 s定义为延迟期。观察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门静脉、肝动脉及肝实质的增强情况,对不同肝脏肿瘤MRI时间进行分析。

2结果

2.12种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诊断比较经病理组织学确诊48例为恶性肿瘤,36例为良性肿瘤。超声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与螺旋CT诊断相当(P>0.05),而在恶性肿瘤诊断中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见表1。

2.22种方法对不同病灶诊断价值比较螺旋CT在直径≤1 cm微小肿瘤诊断中的符合率大于常规超声(P<0.05)。见表2。

2.3不同肝脏肿瘤患者CT增强时间比较与肝炎型假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MRI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均<0.05)。见表3。

表1 2种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诊断比较

表2 2种方法对不同病灶诊断符合情况比较  个(%)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病灶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疾病,常规性超声可有效鉴别肝囊肿,在常规超声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显示组织内血流信号,但对于低速血流敏感性较差,容易误诊或漏诊[4]。CT造影剂由于含有微气泡,可增加血流信号强度,使得血流信息能清晰显示。SonoVue为新型造影剂,有助于分辨病灶与肝实质间的声学差异,并能有效了解肿瘤灌注时间及血管形态情况,从而有效判断肿瘤血管类型[5]。SonoVue造影剂外膜柔软,韧性适中,不容易破坏,因此在低机械指数灰质阶段成像状态下可获得二次谐波散射信号并能有效被接收,从而获得连续完整的回声变化信号[6]。采用螺旋CT可观察到肝脏局灶结节增生肿块密度均匀,较大的病灶可显示为中央部分瘢痕结构为低密度,病灶血管丰富,增强后动脉期除瘢痕外会出现明显的强化,并能显示供血动脉,同时可观察到病灶周边或中心发生粗大而扭曲[7]。

表3 不同肝脏肿瘤患者MRI增强时间对比±s,s)

注:①与原发性肝癌比较,P<0.05;②与转移性肝癌比较,P<0.05;③与肝血管瘤比较,P<0.05;④与肝炎型假瘤比较,P<0.05。

本研究发现,CT组在诊断恶性肿瘤及微小病灶中的准确率高于US诊断,这可能由于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肿瘤内部液化、坏死,在超声诊断中常表现为无信号增强或回声,容易导致误诊[8]。微小病灶在常规超声下由于信号增强微弱,图像分辨率低,因此容易出现漏诊。CT可以实施跟踪微气泡,并在灌注过程对肿瘤灰质阶段实现实时动态观察,提高了对微小病灶及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因此使得肝脏局灶性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得到较大的提高[9]。本研究对肝脏局灶性病灶患者行CT时发现,不同肝脏肿瘤病变患者CT增强时间存在差异,与其他类型肿瘤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CT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这可能由于原发性性肝癌患者血供丰富,主要由供血动脉扩张迂曲、肝动脉供血及肿瘤中心血管异常增生及动脉吻合有关,使得造影剂在肿瘤内循环时间缩短,使得肝实质主要由静脉供血,导致肝癌病灶与肝组织周围实质造影存在一定差异[10]。转移性肝癌由于原发病灶不同,因此患者血供及CT后病理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中周边环状区可观察到造影剂在肿瘤内存在早于肝实质,所有延迟时间回声低于正常肝组织,因此通过观察延迟期来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恶性转移。肝血管瘤表现为疏松纤维弹性基质间隔,且这些血管表现为纤维机化或血栓,因此血流缓慢,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血流信号表现不显著。注射造影剂后血管周围环状增强并向心性填充,使得病变时间延长[11]。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由于血管丰富,由于放射状分支供血,CT下动脉轮辐状增强,导致患者门静脉及延迟期回声延长。肝炎性假瘤动脉期增强不显著,且与肝实质同步增强,使得门静脉及延迟期回声消退,时间延长[12]。因此通过测定不同病灶不同时期增强时间将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综上所述,与US相比,CT对肝癌的诊断率更加准确,更能尽早分辨出恶性病灶及微小病灶。且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在CT中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方式,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参考文献]

[1]乔英艳,王兴华,马霞,等.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对比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48-50

[2]胡金发. 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128-1130

[3]龙莉玲,黄仲奎,丁可,等.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评价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4):317-321

[4]贺太平,于勇,段海峰,等. CT能谱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9):1506-1509

[5]Zhang XY,Luo Y,Wen TF,et 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proving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guiding individual treatment[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35):12628-12636

[6]A Furlan,Marin,MD,Vanzulli,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tic patients at multidetector CT: hepatic venous phase versus delayed phase for the detection of tumour washout[J]. Br J Radiol,2011,84(1001):403-412

[7]J Hwang,Kim,Lee,et al. Small (≤2 c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comparison of gadoxetic acid-enhanced 3.0 T MRI and multiphasic 64-multirow detector CT[J]. Br J Radiol,2012,85(1015):314-322

[8]马秀华,薛鹏,仲继刚,等.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2):98-101

[9]郭小超,胡晓煜,王霄英,等. 延迟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术前评估价值[J]. 放射学实践,2013,28(3):298-302

[10] 张翔,白人驹,丁建民,等. 动态增强与灌注CT扫描对肝癌射频消融后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5):687-691

[11] 项昆,赵鹤亮,张亚杰,等.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2014,29(9):1137-1139

[12] Dong Ho Lee,Jeong Min Lee,Ernst Klotz,et al. Detection of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tic liver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value of quantitative color mapping of the arterial enhancement fraction of the liver[J]. Korean J Radiol,2013,14(1):51-60

[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2-1344-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2.033

猜你喜欢
局灶造影剂螺旋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旋风“螺旋丸”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