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究竟能否肆虐?

2016-05-31 21:54蔡晧东王俊聪
大众健康 2016年3期
关键词:寨卡伊蚊登革热

蔡晧东++王俊聪

从2015年到2016年2月5日,全球已有33个国家爆发寨卡病毒疫情,其中巴西最为严重,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爆炸性传播”。随着寨卡病毒的传播,巴西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新生儿先天性小头畸形异常增多。

那么,为什么说这次疫情是“爆炸性传播”?为什么说寨卡病毒不再是登革热“温和的兄弟”?目前我国也确诊了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会不会引起寨卡病毒在我国流行呢?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是乌干达语“Zika”,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1948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1956年,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图1. 寨卡病毒结构的模式图

为什么说寨卡病毒正在“爆炸性传播”?

1952年,尼日利亚首先证实了3例人类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但是,这种病毒的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从病毒被发现至2007年以前,被文献报道的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由于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大多症状较轻,在发病后几天可自愈,没有引起死亡的报道,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人类关注。

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一次寨卡病毒的流行发生在2007年4~7月,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仅有11250人口的雅浦(Yap)岛上有185例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的症状,其中49例经实验室证实为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59例被诊断为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这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人类感染爆发事件,但没有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严重患者。

2007年以后,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几个国家在太平洋常有一些散发病例,但没有大流行的疫情。

2014年以来,寨卡病毒再次受到人们关注。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爆发流行,估计大约有32000人被感染,占当地居民的11%。2015年初,寨卡病毒开始登陆美洲大陆,巴西为疫情的重灾区。仅仅2015年2~4月,就有7000多例病人出现急性发热和皮疹的症状。以后,寨卡病毒在美洲多国迅速蔓延,被世界卫生组织形容为“爆炸性传播”。从2015年到2016年2月5日,全球已有33个国家爆发寨卡病毒疫情,其中巴西最为严重,估计有50万~150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哥伦比亚也报告了2万多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美国、加拿大、瑞典、英国、荷兰、葡萄牙、丹麦、瑞士等多国发现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美国的病例数已经达到66例。今年2月,我国也发现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图2. 寨卡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和流行情况

2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疫情进入国际卫生紧急状态。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把针对寨卡病毒的警戒水平提升至最高级别。

寨卡病毒的流行为什么会惊爆全球?

寨卡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大约为3~12天。感染者中有20%的人会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症状一般持续2~7天自行好转,无需住院治疗。根据其临床症状,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常被医生称为“寨卡热”。人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终生免疫,目前没有感染后再次感染的报道。

图3. 寨卡热的典型临床表现

最初,由于寨卡热的主要其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十分相似,而症状比较轻,故以往多把寨卡热描写为登革热的一个“温和的表兄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2015年7月,寨卡病毒在巴西流行4~5个月后,医生们发现一种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综合征)突然增多。截止到2016年1月22日,巴西共报告了170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医生们高度怀疑这种疾病与感染有关,但在当时还不能确定原因。

相关链接: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一种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经过治疗多数人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

2015年10月,在巴西流行寨卡病毒7~8个月后,巴西东北部一些州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发生率不寻常增加。截止到2016年1月30日,巴西已报告4783例怀疑为先天性小头畸形和/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新生儿。这对巴西简直是一场灾难!

巴西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的报告立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泛美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很快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调查很快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增多与寨卡病毒流行密切相关。

人们回顾了以往寨卡病毒流行期间的数据。回顾调查显示,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寨卡病毒暴发流行期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率比寨卡病毒流行前的发病率增加了20倍。回顾中人们还发现,在寨卡病毒流行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当地至少有17例新生儿出生时发现小头畸形或其他中枢神经发育异常。很显然,10月怀胎使新生儿畸形的出现滞后于寨卡病毒的疫情,使人们没有注意到两种疾病间的关系。

2015年7月,巴西巴伊亚州的医生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近期有寨卡病毒感染史。在萨尔瓦多,2015年12月以来,随着寨卡病毒的暴发流行,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出现不寻常地增多,其中54%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发病前曾出现发热、出疹性疾病症状,可疑为寨卡病毒感染。

2016年1月25日,法国确诊了两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其中1例病人经检测确诊感染了寨卡病毒。2016年2月7日,苏里南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当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增多,他们对10例病人进行了检查,在病人的血液和尿液中均检测到寨卡病毒,证实了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

相关链接:小头畸形多是由于一种常染色体畸变,或胎儿特别是在妊娠早期,受放射线照射或宫内感染而引起,胎儿脑回过小,或无脑回,脑发育明显延缓,常在胎儿第3~5月即停止进展。患儿头顶部小而尖,扁额,头围比胸小,最大不超过43厘米,最小可在25厘米以下,脑重量在900克以下,额与枕部常平坦,前囟闭合早,骨缝全部或部分闭合过早,身体及智力发育落后,语言及行为发育障碍,有的患儿有惊厥,甚至有痉挛性瘫痪。

新生儿小头畸形的调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巴西的调查显示,小头畸形的地区分布与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分布是一致的,而且其发生率随着寨卡病毒的流行强度增加而增加。有医生在两例妊娠妇女的羊水中检测到寨卡病毒的基因,还有医生在4例妊娠妇女的血液中检测到寨卡病毒抗体。尽管她们没有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但医生认为她们可能是寨卡病毒无症状感染者。1例新生儿因小头畸形在出生5分钟后死亡,医生从这例新生儿体内检测到寨卡病毒基因。

最近,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两名因小头症致死的婴儿脑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从另外2例流产胎儿的胎盘中检测到寨卡病毒RNA基因,证实了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图4. 先天性小头畸形的模式图

截止到2016年1月,已经有7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异常增多,有两个国家报告了寨卡病毒感染导致死亡的病例。寨卡病毒的爆炸性传播及与它相关的严重神经系统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惊爆了全球,寨卡病毒感染再也不是以前人们眼中的登革热“温和的表兄弟”了!

寨卡病毒为什么能快速传播?

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的传播途径相似,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传染源是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动物和人,包括隐性感染者。伊蚊(也称“花斑蚊”)是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蚊子叮咬了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动物和人后,再去叮咬别人或其他动物,造成疾病的传播。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发布报告称:登革热是全球蔓延最快的虫媒传播的疾病,发病数量在过去50年间增加了30倍。但现在看来,寨卡病毒比登革热的传播速度更快。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与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都属于伊蚊。伊蚊在全球广泛分布,多分布于气候较潮湿的大小城市及其周边。在巴西,59%的城市都有伊蚊分布。新加坡的研究发现,人和动物的血液比较,雌伊蚊更喜好吸食人的血液,因此83%的雌蚊分布在城市。城市中人员密集,容易造成疾病传播。伊蚊的生命力很强,只要有少量的积水就能繁殖,很难消灭干净。伊蚊叮咬人也与其它蚊子不同,常在早上或黄昏前叮咬,而且每次要叮咬多人才能吸饱血液,所以容易把疾病从一个人传播给另外的多人。因此,只要有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存在,就有传播寨卡病毒的条件。而寨卡病毒感染又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传染病,全球绝大多数人对这种病毒毫无免疫力,因此传播更迅速。

登革热只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而寨卡病毒除了蚊虫叮咬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寨卡病毒像乙型肝炎和艾滋病一样可通过母亲传播给婴儿。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爆发流行期间,2例母亲在邻近分娩前感染寨卡病毒,婴儿出生后不久也出现了感染症状。近来对新生儿小头畸形的调查进一步证实,妊娠早期寨卡病毒感染可以透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

寨卡病毒还可以通过性传播。2008年,美国两位科学家在塞内加尔进行一项蚊子的研究,不幸被寨卡病毒感染。两位科学家患病后返回家乡,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妻子发现丈夫的精液为血性,事后妻子也被感染。医生怀疑他妻子是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的。最近,美国1位旅游者在委内瑞拉感染了寨卡病毒,返回美国后通过性接触把病毒传播给自己的性伙伴。

寨卡病毒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在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爆发流行期间,当地血液中心对1505例无症状的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寨卡病毒的检查,从其中42例(3%)献血员的血液内检测到寨卡病毒,怀疑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2016年2月,巴西证实了两例通过输血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感染?

随着寨卡病毒的爆炸性传播和旅游的人员流动,有可能还会有病例输入。防止寨卡病毒在我国流行的重要措施是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对输入病例严格管理,防止蚊虫叮咬病人,同时做好灭蚊、防蚊。

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与登革热相似,主要是消灭蚊子,防止蚊虫叮咬。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最爱在室内外犄角旮旯的锅、盆、瓦、罐或坑洼地的积水中滋生。因此,要“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滋生地。

图5 预防寨卡病毒传播的方法

2016年的奥运会要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如果到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旅游、出差或看奥运会,要注意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在室外要穿浅色长袖衣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皮肤上涂沫避蚊剂,防止蚊虫叮咬。在室内注意关门,使用纱窗,减少蚊虫进入室内,也可使用杀虫剂消灭室内蚊虫;睡觉时挂蚊帐,使用蚊香驱蚊,避免蚊虫叮咬。

若发生寨卡病毒感染,无论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临床症状,都有可能危及孕妇腹中的胎儿或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因此,有怀孕计划的女性最好不要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旅游,或者暂时取消怀孕计划。旅行者一旦在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怀孕,一定要咨询医生,进行寨卡病毒相关检测,确定是否有寨卡病毒感染。小头畸形可以通过超声波早期诊断。怀孕期间进行超声波胎儿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小头畸形,中止妊娠,避免小头畸形的婴儿出生。

曾在寨卡病毒流行国家逗留过的人,在回国后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的症状,要将自己的旅行史告诉医生,请医生帮助进行寨卡病毒相关检测。如果出现四肢无力、软瘫,应该警惕寨卡病毒引起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立即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寨卡伊蚊登革热
感染登革热病毒,该如何救治
航空旅行导致登革热扩散
登革热是什么
应对“寨卡”疫情的几点体会
寨卡肆虐
“寨卡”病毒离我们有多远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