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巴涅拉舞曲》看比才音乐创作中现实主义情节的展现

2016-05-31 20:31刘雅文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歌剧

刘雅文

摘 要: 歌剧《卡门》是比才根据普罗斯佩尔·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创作的,其中强烈的戲剧性、粗狂的力量和自然气质交织在一起,散发着浓厚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气息。《哈巴涅拉舞曲》中真实地反映社会底层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紧张、激烈甚至残暴血腥的戏剧冲突,这些都是现实主义歌剧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歌剧 比才 现实主义 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394-02

一、比才及歌剧《卡门》简述

1.比才简述

比才全名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年仅九岁就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0年开始学习作曲,1857年二十岁的比才以作曲家兼钢琴家的身份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并获得了最高奖项——罗马作曲大奖。

1855年,比才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交响乐,紧接着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比才探索了各种作曲方法,尝试不同的音乐形式,谱写交响序曲、钢琴曲等,为歌剧创作做准备。主要作品有《采珠人》、《帕斯丽珠》、《嘉米蕾》、《卡门》、《阿莱城姑娘》等。他的作品都取材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热情,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同时他也是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2.歌剧《卡门》简述

四幕歌剧《卡门》是比才最后一部歌剧,取材于法国小说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于1874年秋完成。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从而创作出这部作品。

(1)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悄悄形成。艺术家们无论是从现实主义角度批判社会的弊端,还是用新的眼光从中世纪的艺术中吸收灵感来展现荒诞的艺术,都强调个人的精神情感。

(2)巴黎市场的影响:在格鲁克歌剧改革、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帝国城市文化生活发展的影响之下,巴黎一度成为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的中心。音乐艺术人才蜂拥而至,由此也带了歌剧的发展以及变化。

(3)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影响:他把法国歌剧从意大利歌剧和梅耶贝尔歌剧中的一些不良传统中解放了出来,歌剧《卡门》在传统的分节曲形式基础上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以西班牙的民间曲调为本,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明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4)法国本民族歌剧的影响:浪漫主义歌剧是在在法国抒情悲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歌剧中虽贯穿着爱情、仇恨、欲望等内容,却也不失光彩亮丽和生机勃勃的动人情节,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

二、《哈巴涅拉舞曲》的音乐分析

1.音乐本体分析

《哈巴涅拉舞曲》又名《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主人公卡门著名的咏叹调,旋律深入人心,速度是行板,由d小调转为F大调,2/4拍子,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1.1曲式结构:

《哈巴涅拉舞曲》是一首带副歌的二部曲式,全曲共分AB两部分。

A部分(1-20小节),共分为两个大乐句,四个小乐句。调式始终运行于d小调中,情绪活泼、跳跃。B部分(21-44),调式运行于D大调中,共分三个大乐句,六个小乐句,情绪舒缓。

1.2旋律、节奏特点:

音乐的旋律素材来源于西班牙民间曲调,色彩绚丽多姿,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整首曲子三连音的运用多达18次,运用了持续向下滑行的半音阶小行板旋律。而到了B部分,音乐的表情豁然开朗,旋律改为平稳上行,节奏逐渐拉开。乐句的不断反复并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之间,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进行。每一句都由弱(p)来开头,每个乐句都由弱到强,最后结束在强音(f)上。旋律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色彩,采用哈巴涅拉舞曲的形式,情绪活泼、欢快又有一丝轻佻,将卡门的形象烘托的淋漓尽致。

2.演唱形式

《哈巴涅拉舞曲》是以咏叹调的形式演唱的,它从各方面与宣叙调形成对比。其特征是富于歌唱性,善于抒发感情,有讲究的伴奏以及特定的曲式。因此,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中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卡门是唯一一部由女中音作为主角的歌剧。

三、比才在音乐创作中大胆的运用现实主义情节

1.19世纪的现实主义情节

“现实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35年,指伦勃朗的绘画,它描绘“人的真实”。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论的概念,虽然现实主义的批判者和支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单一或统一的理论。

“情节”一词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指的是想打被压抑后所造成的非正常的行为或者思考状态。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小说中在爱情或婚姻中被俗世凡人视为“水性杨花”的女子作者们却怀着极大的胸怀给予她们宽恕和体谅。

2.歌剧题材以及剧中人物真实性的展现

人们往往在提到“卡门”这一角色时都认为她是一个‘放荡的坏女人。实际上随着1830年司汤达《红与黑》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始,在法国一大批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诞生了。其中小仲马、梅里美、雨果、福楼拜、司汤达等作家的笔下均描绘了一些世人看来“水性杨花”的女人,但作家对这些女子的态度都是非常宽容理解甚至是赞赏而非斥责。而比才歌剧中卡门这一角色正是这种思想的化身,她将感性的生命个性向理性的社会提出挑战。在这里作者的目的不是让我们知道孰是孰非,而是在于表现一种人的本性与社会传统理性的一种斗争。

3.歌曲中人物性格方面现实主义的展现

侨居古巴的西班牙作曲家依拉蒂尔(1809——1965)曾经写过两首哈巴涅拉舞曲,但比才对其简单平淡的曲调作了加工用以表现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

本剧运用大量的现实主义描绘手法进行创作,真实地再现劳苦大众的日常生活。这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为这样创新使得《卡门》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哈巴涅拉舞曲》是一种以主人公的自我表白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是主人公的自我情感宣泄,在自我宣泄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用词也是用第一人称演唱。

4.比才音乐创作中现实主义情节的展现

比才音乐创作中现实主义情节的展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歌剧题材的现实主义性;其次是剧中人物的真实性;最后就是用音乐来积极表现现实。

“她的皮肤非常光滑,但是,几乎是铜色的。眼睛是斜眼,但是细长而动人。嘴唇稍厚,但形状端正,不时露出去了皮的巴旦杏似的皓齿……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野性美。她的容貌并不使你一见倾心,但是,她能让你见过之后永远难忘。尤其是她那狼一样的眼睛,不但充满情欲,还蕴藏着残暴。后来,我在任何人眼里都没看到这样的眼神。

格劳特认为这一歌剧中采用的是“地道的现实主义戏剧”,描绘的大多是市井小人物,比才在歌剧中表达了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同情与关怀。卡门在传统的吉普赛风俗影响下养成了自由不羁,桀骜不驯的个性,她所追求的全面的自由,不仅仅是在精神方面,也在肉体、灵魂方面,在自由和生命两个选项中宁愿选择前者。而正是因为卡门的这种性格,注定了她悲剧性的结局。“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任谁都无法驯服,如果它选择拒绝,对它的召唤都是白费,威胁或乞讨都是惘然……爱情!爱情!……”[选自《哈巴涅拉舞曲》,原文为“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Que nul ne peut apprivoiser…Rienn'y fait, menace ou prière,L'un parle bien, l'autre se tait…”]最后悲剧性的结尾深化了歌剧中现实主义的情节,揭露了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通过《哈巴涅拉舞曲》的音乐本体以及创作理念的分析,再结合比才的其他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比才的创作中都无不大量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法国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这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19世纪法国的社会形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比才的歌剧创作手法直接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形态,打破传统歌剧华而不实的现状,为后来普契尼等人的真实主义歌剧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蓝本。

四、结语

歌剧同时具有文学意义与音乐表达双重效果的艺术形式,音乐是文字的延伸、是直接触及人之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文字又可以给人以回味。作为歌剧来讲,其所体现的矛盾远远超出纯文本的叙述。从《哈巴涅拉舞曲》曲调的转换、文字的重叠以及主题的浓缩点化上,以多个角度来体现主人公的思想情怀,生动的刻画了卡门热情、奔放、野气的性格,生动的表现出作者比才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种对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因此我们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不要仅注重表面上的一些现象而忽略作品本身所传达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欧洲音乐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411-421.

[2]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01-103.

[3]王燕.歌剧《卡门》——《爱情像只自由鸟》的艺术特征初探[J].长江师范学院报,2009.

[4]张建平.歌剧《卡门》的人文诠释[J].宁夏银川,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5]夏冰.从《哈巴涅拉舞曲》看比才歌剧创作风格[J].江西南昌,《艺术传媒》,2009.

[6]陈蔚从.文学名著到经典歌剧——试析歌剧卡门的创作特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7]曾焱,從歌剧《卡门》剖析《哈巴涅拉》的音乐特色及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J]. 重庆文理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6.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歌剧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走进歌剧厅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