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记者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2016-06-01 08:38田婷
新闻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记者舆论引导党报

田婷

【摘要】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党报工作者要从工作全局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大群体,转作风改文风,察实情说实话;同时,不断开拓大视野,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推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关键词】党报;记者;舆论引导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精准有力地明确了新闻工作的导向、定位、作用和要求。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将这些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握大方向、贴近大群体、开拓大视野。从工作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工作定位,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把握大方向从全局出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把握大方向,就是要有工作全局视角,牢牢把握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好党的政策,是党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对“双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码。随着创业创新政策环境的优化,我省创新主体不断涌现,全社会创新创业蔚然成风。为了宣传好“双创”工作,2015年7月底,记者冒着酷暑奔赴我省经济活力旺盛的皖江地区,深入马鞍山、芜湖、安庆、潜山等地多家创新型企业,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在采访了3个沿江城市的6家初创企业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获取了第一手、最新鲜的创客故事。2015年8月10日,《安徽日报》9版刊登了《“创客”是怎么炼成的》一稿。稿件以动态的视角观察马鞍山、芜湖等地城乡创业者从初创到企业走上正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展现创客群体“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互联网+”时代下迸发的创意和锐意进取。报道生动反映出创客们完整清晰的创业路径,并展现了我省“双创”工作的政策亮点以及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2016年年初,《安徽日报》推出“聚焦2016年经济工作”系列报道。围绕着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布局、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8个方面的2016年我省经济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解读。报道通过采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并结合实际,对我省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站位高、内容实,充分体现了党报服务大局的意识。

从全局出发做好新闻报道,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锤炼文字,增强报道的吸引力,讲好安徽故事。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城镇化战略部署,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省,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何生动形象的展示城镇化给进城农民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也显现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精心谋划,在2015年3月2日头版刊发《三代农民工的城市梦》,后陆续推出“农民工进城”系列报道。在当时我省刚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的大背景下,这组报道踩准了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再返城的节点,派出记者深入到合肥、宿州等几十个工地、厂区采访,反映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系列报道折射出我省城镇化波澜壮阔的进程,生动反映农业人口在融入城市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同时,还就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贴近大群体转作风改文风倾听群众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的思想、温度、品质的背后,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情怀。有情怀的记者才能写有温度的新闻,讲出有灵魂的故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要求新闻工作者转作风改文风。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既要把党的政策传达给群众,也要将群众的工作生活状态,特别是社会中有代表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出来,传达社情民意。安徽日报的“记者走江淮”栏目,就是一个接地气的好栏目,传导着暖人的新闻温度。栏目的稿件都是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的鲜活故事,“视角”下移,现场感强,带着泥土的清香和写作者的情感,读来亲切、感人。写作《良种加良法调优结构降成本》一稿时,记者在春耕生产前夕奔赴庐江县,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多家种粮大户和企业,及时反映了今年春耕生产的新动态。

调研式报道,主要是聚焦当前社会热点、难题问题,通过扎实深入地采访,挖掘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2016年2月23日《安徽日报》刊登的《渴望城市能接纳我们》,就是记者连续几天奔波于多家人才市场,最终成功采写的稿件。采访中,记者走近不同诉求的求职者,坦承地与他们深度交流,有时遭到拒绝也不气馁,采访数十人,终于提炼出跳槽提升自身技能、返乡就业却专业不对口、看重薪酬更看重生活品质、积累工作经验后再创业等不同类型的求职故事,从而立体地呈现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新鲜形象,升华了主题:他们比父辈们有着更宏大而执着的职业梦想,期待更广阔的“新世界”,渴望城市的接纳。稿件中呈现出的求职者细腻情感、纠结心态,真实动人。这一切都与贴近群众、扎实采访分不开。

开拓大视野立意高远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还需要记者不断开拓视野。好的新闻作品,可以从小切口切入主题,但要立意高远,以小见大。虽然报道的是平凡人的小故事,但主旨却在于服务安徽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新闻报道记录时代风云、烘托时代背景;通过采写小故事展现时代大气象,引领人们在鲜活的故事中感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向心力和奋斗的动力。

《安徽日报》2015年12月24日见报的《带田入股,收获“红利”——全省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调查》,就是记者抓住了我省启动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这一新闻,走访了六安市、肥西县多家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社员、合作社负责人“唠家常”而写成的。听农民盘点带田入股的一年分红、在合作社如何有了话语权,也记录下他们“入股万一经营亏损了咋办”的担忧。稿件虽然从小处落笔、描写了很多细节,叙述了一些农家“小事”,但却剖析了农户带田入股的“重要现象”,主旨宏大。为了回应采访中遇到一些问题,记者还采访了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三农”问题专家,使稿件更加丰满,视角更加多元。

《安徽日报》3月21日见报的《“菜花经济”如何延伸产业链》也是一篇以小见大的稿件。记者前往绩溪县采访,将目光对准了春季盛开的油菜花。在农村随处可见的油菜花,并不是什么奇花异草,如果不是因为连片生长带来的观赏效应,恐怕也不甚起眼。然而,就从皖南农村常见的小小油菜花中,记者却看到了长长的产业链。在绩溪县,油菜花带动了休闲旅游,当地也围绕油菜花进行了一系列深加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访。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油菜花带动了旅游业,但花期短暂,当地基础设施仍有待加强;从经济价值来看,当地围绕油菜花开发蜂蜜、有机菜籽油等相关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种植情况来看,尽管油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由于种植起来颇费人工,农村人手也不够,种植面积自然减少。记者不仅记录下油菜花产业的现状、追问缘由,并采访当地有关部门人士,为延长菜花产业链“出谋划策”。由此可见,小切口的稿件通常更“接地气”,行文活泼,细节丰富,但更重要的是从现象中挖掘、提炼出更深刻的意义,这就需要记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思考、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振武.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3-21.

猜你喜欢
记者舆论引导党报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采编探析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