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刀会》的关羽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016-06-02 21:44张馨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现实关羽

张馨笛

内容摘要:关汉卿的《单刀会》作为历史剧的杰出代表,依据真实历史创作,却又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这样的再创作主要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理的影响,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关键词:关羽 单刀会 社会现实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就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本都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元代已有大量的三国戏出现,在其中,关汉卿的《单刀会》是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一部。在这部剧中,关汉卿在广泛搜取历史和民间艺术等素材的基础上,加之以其个人的理想化描写,刻画出了一个集忠、义、智、勇为一身的关云长。而关汉卿塑造的关羽这一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之邀到江东赴宴,二人代表吴蜀双方来商讨荆州事宜的故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本中也都有对此故事的记载,而关汉卿的剧本相比前两部史书做了较大改动,这是其在创作中为了表达其自身情感与思想所进行的文学再创作。

单刀会一节在《三国志》中被记载于《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具体记载于鲁肃的传中。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得到川蜀之后,孙权向其要回由关羽驻守的荆州,刘备不答应。之后东吴派就鲁肃前往和关羽谈判。《三国志》中关于单刀会事件,侧重于对鲁肃智勇的赞赏,而非对关羽的描写,文中指出鲁肃邀请关羽相见,并且都率领兵马在百步之外,请关羽及将军们单刀赴会。鲁肃其间义正言辞,指出我们国家借给你们土地,是因为你们兵败了,没有立足的地方。现在你们已经得到了益州,还是有还荆州之意,只是要三个郡,你们也不从命。鲁肃的话未说完,关羽那边有一人说:“‘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意思是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有的,而不是一直为一方所有。鲁肃非常严厉地斥责了此人,关羽则站起来说此人知道什么。并且用眼色让此人离开。从《三国志》中重点表现了鲁肃的正义,而非关羽。在裴松之的注释中,更是突出表现了鲁肃的勇敢,在众将领劝阻的情况下,鲁肃仍然到关羽的驻地,并且认为关羽不敢谋害自己性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意思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亲自出战,晚上都不脱鞋睡觉,打败了魏军,难道还不能拥有一块土地?难道要收回土地吗?而鲁肃给予了有力的还击,先是否定了关羽,然后指责刘备在得到主公的施舍和爱惜,给予荆州的土地人才,解决了困难后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取得了西川,又拒不归还荆州,这种普通人都不做的事情,领袖怎么能做出来?贪利忘义,是祸患的开始。刘备恃强凌弱,怎么能得到天下人支持?关羽听了这番话后,竟然无言以对。可见,无论是《三国志》还是裴松之的注本中,都重点表现的是鲁肃的勇敢、机智、据理力争,关羽是鲁肃的陪衬。

与陈寿《三国志》的记载相比,关汉卿在创作此杂剧时对根据创作思想和杂剧体制的需要,进行了较大改动。

首先,关汉卿对历史记载进行了增饰、改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人物的改变。应该注意到,在《三国志》中,单刀会一节被放入了《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其中鲁肃的传记部分。这说明,在陈寿和裴松之看来,单刀会一节的中心人物应该是鲁肃,而不是关羽。并且在《三国志》中记载的是,鲁肃为了讨还荆州,在“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的情况下,毅然前往与关羽各配单刀赴会。突出了鲁肃为了不辱使命,大义凛然,勇敢前往。而在《单刀会》中,则变成了关羽单刀赴会,大义凛然,勇敢前往,中心人物就从鲁肃变成了关羽。

2、正义与非正义的转化。据陈寿和裴松之的记载,在此次鲁肃和关羽关于荆州的谈判中,是鲁肃代表的东吴一方处于正义位置。这可以从鲁肃斥责关羽的话语中以及关羽的反映“羽无以答”中看出。而在杂剧《单刀会》中,从关羽的唱词“想祖宗传授与儿孙,却都是枉、枉、枉!献帝又无靠无挨,董卓又不仁不义,吕布又一冲一撞”中可看出关羽是拿董卓、吕布等人来讽刺鲁肃及其背后的东吴,斥责其不守封建伦理。在剧中关汉卿使关羽及其所代表的蜀汉一方成为了正义的一方。

3、为了能够更加凸显关羽的英雄形象,配合其创作的意图,关汉卿将鲁肃关羽二人相会的地点由《三国志》中的陆上,改到了江边的吴军大营。而《三国志》中记载的两人是在两军对垒的情况下相会也被改成了关羽带周仓渡江单刀赴会。无疑,杂剧采用这样的描写更加能够表现出关羽所处情景之险,也更加衬托出了关羽的英勇无畏。

4、 关汉卿将《三国志》中所述“坐有一人”坐实为周仓。

其次,关汉卿对《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文进行了进一步的艺术创新,在这基础上虚构了一部分内容,突出了杂剧的戏剧性和表演性,推动了剧情发展和人物刻画,表现了关羽的智谋和勇敢。具体表现如下:

1、 虚构了鲁肃的三个计谋,第一计鲁肃定计索荆州,请乔公商议;第二计鲁肃拜访司马徽,请司马徽做客;第三计是向司马徽打听关羽的德行。

2、 虚构了司马徽领道童上的桥段,用道童之口揶揄鲁肃。

3、 虚构了关羽单刀赴会的情节,在长江古战场上咏叹“大江东去浪千叠”,“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灰飞烟灭”。

4、 虚构关平、关云等带兵接应。

5、 虚构关羽挟持鲁肃相送到江边,用计脱身,驾船凯旋。

可以看到,关汉卿虚构的这部分的作用是为了美化关公而贬低鲁肃,从深层次来讲其实质就是崇蜀抑吴。这样的安排虚构也都是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汉卿的《单刀会》在艺术构思和写法方面都极具特色。此剧一共四折,前两折中关羽都未出场,只是通过鲁肃、司马徽、乔公等人的对话来侧面烘托关羽的英雄形象。这样的间接描写较直接描写更为有说服力,也更为震撼。同时由旁人的赞叹来渲染气氛,为后两折关羽的出场造势。在经过关汉卿的刻意美化之后,关公的形象在《单刀会》中相比在《三国志》中变得更为完美。

在《三国志》中,关羽的优秀性格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忠义无双。和刘备、张飞若亲兄弟一般,被曹操俘虏之后,受曹操厚恩却在得知刘备消息之后毅然“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且曾经对张辽叹曰:“我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2、 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在白马之战中,曹操大将张辽与袁绍手下猛将颜良久战不下,关羽“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3、 忍耐能力惊人,勇敢之至。在刮骨疗毒一节,据陈寿记载,关羽“毒入于骨”,需要“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4、 丝毫不为名利所动,不攀龙附凤。“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

5、 治军严明,赏罚分明。“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

而在《单刀会》中,关汉卿第一折写了鲁肃请来乔公,商议索还荆州之事。乔公出来后,对汉家的衰亡表示哀叹,以八支曲词和对白做载体,批评了鲁肃的计策。其中还提到曹操用计降关羽失败,以此说明关羽的勇猛无畏和所向无敌,从而初步勾勒出关羽的形象。“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支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用乔公之口将关羽的威武雄伟表现的淋漓尽致。关汉卿不仅描述了关羽的外貌,“美髯”和“虎躯”,写出了关羽的不凡气度和精神气概,动态的表现关羽的勇猛,又侧面用敌军见了他后的魂飞魄散,表现他的虎虎生威,将一个雍容、勇猛、豪迈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来。第二折鲁肃拜访司马徽,又借司马徽之口继续展现关羽的精神气概,表现关羽刚烈的个性,他的赞美更加具体,以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描摹了关羽发怒的情景,警告鲁肃不能轻举妄动,神情毕现。比第一折更近了一步,加强了一层。他若是玉山低超,你安排着走;他若是宝剑离匣,你则准备着头。枉送了你那八十一座军州”。在第二折中,关汉卿为了表现关羽的英雄豪气,甚至对于鲁肃进行刻意的贬低。

前两折都是对关羽的侧面间接描写,在为关羽后来的出场做铺垫。但是两折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折侧重于突出关羽的神勇,鲁肃商讨周公,询问自己的计谋是否可行,是借乔公之口对关羽的赞叹;第二折侧重于突出关羽的刚烈,借司马徽之口,向他了解关羽的智谋和德行,做到知己知彼,好在单刀会上占有利地位。由此可见,关汉卿前两折除了要展开矛盾以外,还塑造了关羽神勇的个性,为下文做铺垫,而且没有一开始就让主角出场,还引起了观众的审美期待:神勇刚烈的关羽与阴谋多端的鲁肃之间的斗争在后面。而这种安排,也是又杂剧文体决定的,因为没有一、二折的铺垫,也就削弱了第四折关羽斗智斗勇的的精彩。关汉卿在第一折中借乔公之口赞扬了关羽奋印封金、义辞曹操、千里送皇嫂的义行,第三折关羽又自己回忆,“想当时,俺弟兄三人,在桃园中结义,宰白马祭天,宰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打这以后,无论千难万险,急切里倒了俺汉家节”。形成了互相呼应的关系,增强了艺术效果。

但关汉卿在《单刀会》中所表现的不只是在《三国志》中关羽忠义、神勇、刚烈的思想性格。他还为关羽塑造了以下的性格特征:

1、智勇、谋略的性格特点。《三国志》中着重表现了鲁肃的忠义,而在《单刀会》中则塑造了关羽智勇和勇猛。特别是第三折中写关羽收到单刀赴会的邀请,深知这不是待客的宴席,是鲁肃的计谋,是设计杀人的,但是关羽并未退缩,而是发出了“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心里已然设下防备,在第四折单刀会上,伏兵要冲出来的时候,关羽凭借勇敢,挟持了鲁肃到江边,才最终脱离了险境。

2、责任和担当意识。关汉卿在第四折中,引入全剧的高潮,直接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但是要采取了延缓情节的方式,展现关羽面对滔滔江水,袒露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用《新水令》和《驻马听》曲子,表达着自己匡扶正义和保卫“汉家基业”的壮志胸怀,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3、儒家理想人格。在关汉卿的《单刀会》中,赋予了关羽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理想人格。对关羽儒家人格的塑造集中在第四折,通过鲁肃与关羽的正面冲突,突出关羽的性格特点。鲁肃赞扬了关羽“仁义礼智俱足”,但是就是少个“信”字,指责刘备不归还荆州就是失信的表现,傲物轻信。关羽则回敬了一曲《沉醉东风》,历数汉朝皇统的承袭历史,指出天下是汉家的天下,不归还荆州是保护“汉家基业”,指斥鲁肃“不克己先生”。而“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一部分,这里则体现了关羽遵循封建正统和儒家封建道德的人格理想。

布莱希特说过:“艺术反映生活,用的是特殊的镜子”。就是说,文学是透过这个包围着他的意识形态环境的“折射”来反映生活的,而这个环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文学反映的只是这个意识形态环境,是在这个历史具体环境中的折射出来的“生活”。所以,关汉卿在《单刀会》中所刻画的关羽形象,一定是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

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文学”应该坚持历史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既要尊重历史真实,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再创作。作家的创作意图应该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艺术组织和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塑造来呈现。

关汉卿生活在元代。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掌握政权的朝代。在元代,汉族人民遭受压迫,文人地位地下,甚至有“九儒十丐”之说。这使整个社会下层民众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文人空有一腔热血但大都壮志未酬。《单刀会》作为元代俗文学的优秀代表,其对于关羽形象的再创作就表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第一,褒扬忠义和神勇的理想人格。在历史和民间传说中,关羽就是忠义和神勇的化身,为了使关羽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关汉卿先是在剧中褒扬关羽的神勇忠义,又将“汉家基业”与关羽的神勇联系起来,从而使关羽拥有了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性格特征。关汉卿在《单刀会》中以浓墨重彩歌颂关羽,是在为社会呼唤英豪。他希望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即可解民于倒悬并可以光复基业的英雄人物。

第二,歌颂封建正统观念。关羽之所以成为正义一方的化身,与历史传统密不可分。自北宋开始,民间就明显带有“蜀汉正统”、“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苏东坡的《东坡志林》卷一《怀古·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话》,就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擎更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关羽拥有正面形象离不开宋王朝的政治情况,这种政治倾向,是与汉民族抵御外辱 的民族情绪息息相关。如《单刀会》的第二折关羽就唱到“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第四折又唱到“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从中可以看出,关汉卿明显在强调以汉为正统的观念。

第三,汉民族人文精神和人心思汉的意识。在关汉卿的《单刀会》中借乔公口说出了“俺本是汉国臣僚”,奠定了全剧保护“汉家基业”的基调,即“不忘本”,“不忘本”代表的是汉民族的精神。关羽也在《沉醉东风》中也唱到“俺哥哥合情 受汉家基业”,更是表现了汉的正统地位,人心思汉的民族精神和意识。而这种民族主义意识,正是元代汉族人民在外租的压迫下产生的。

第四,尊崇儒家的人文精神。我国传统的处事根本一直是仁、义、礼、智、信,在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更是大力弘扬了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关汉卿对此也有自身独特的理解。他借着鲁肃之口,说出了对“仁”是“济拔颠危,匡扶社傻”,对“义”, “待玄德如骨肉,觑曹操若仇徽”,对“礼”和“智”也有自己的理解。也指出了“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可见,在关汉卿的观念中,仁就是拯世救民的胆识;义就是能够辩忠奸,知恩情;礼就是正统,不忘本;智就是有文韬武略;而信就是在仁义之上的承诺。在《单刀会》中,传统儒家思想的这五个方面又是有机统一的,包含着明正统的政治伦理倾向和不忘本的民族意识。

综以上四点所述,汉民族在元朝统治时期,受到了极端歧视,关汉卿创作的元曲《单刀会》有一个深刻的意义和暗指:通过关羽这一英雄形象,表达出自己对元朝统治下对民族发展和汉民族精神的关心,寄托了自己要弘扬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决心,以及重建时代特色汉民族人文精神的愿望。

任何文学生产都是时代的、意识形态的生产。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都需要处理好历史材料和所处背景的辩证关系,而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承载着作家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心愿和希望。《单刀会》正是这类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优秀代表,其对于史料进行增饰和改动,正是在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理的影响下的再创作。

参考文献

[1] 马欣来辑校:关汉卿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0

[2]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9

[4] 张烨:论关汉卿在《单刀会》中对华夏民族精神的呼唤[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

[5] 畅广元、李西建:文学理论研读[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8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现实关羽
“关羽”去世
过五关斩六将
闲话关羽护嫂
成长之痛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一位伊朗导演的社会史诗:贾法·帕纳西电影主题意蕴的现实主义哲思
马克思社会现实概念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