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

2016-06-03 07:57汪洋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鲁迅

汪洋

摘要:全球化语境是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化为基础,是全球化现实处境的自我营构。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进入视野。本文从鲁迅与日本、日本的鲁迅研究史、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等角度梳理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鲁迅;跨文化

“全球化”这一现象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大航海时代。通过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在世界各地开拓殖民地,开始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的“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使用出现了高潮。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当世界中的人们在全球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中进行文学交流的时候,则说明全球化语境已然形成。鲁迅著作从单行本到全集,已被译成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50多种语言,在大约4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对鲁迅的研究,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数百名汉学家在研究鲁迅。中国的鲁迅,已然成为“世界的鲁迅”。当然,最早译介鲁迅著作并对期进行深入研究的,当属日本。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下,分析日本对鲁迅的研究,是国内研究的重要参照,也将成为本土文学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课题。

一、鲁迅与日本

鲁迅早年在日本的留学经历,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决定了日本人必然对他怀有浓厚兴趣。提到二十世界初留学日本的有代表性的中国人,必然会提到鲁迅。

1902年4月,20岁的鲁迅作为官费留学生被派往日本留学。甲午战争战败的中国,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作为改革的典范,清政府于1896年派遣了13名中国留学生赴日本学习他们的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以此拉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帷幕。此后,人数年年递增。鲁迅留学时已达到六百多人。文明的落后、国家的兴亡,怀抱着“知识救国”意识的鲁迅,在仙台医专经历了“笔记本事件”、“幻灯片事件”等冲击后,毅然从学医转向了改变人们精神面貌的文学。但在经历了医专这些不愉快的同时,恩师藤野先生的关爱也始终温暖着鲁迅的内心。鲁迅从藤野先生身上感觉到了日本人对待工作、学习的严谨及热情。同时,把从藤野先生得到的关爱与援助,回报给了日后在中国与鲁迅有亲密往来的日本人,并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当然,鲁迅也非常憎恨日本的侵略行为。在认同日本人善的一面的同时,对一部分日本人感到失望。不一味示好,也不一味憎恶,日本留学的经历,使鲁迅对日本有一种辩证、客观的态度。他的这种日本观,还体现在抗日战争时间,不一味地贬低日本,认为日本有值得中国人学习之处。

二、日本的鲁迅研究史

鲁迅在海外传播影响最广、最深刻的当属日本。鲁迅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挣扎、反抗随着他的文学作品,作为某种精神象征,得到了许多日本知识分子的认可。

日本迄今为止对鲁迅最早的介绍,是由藤井省三发现的,1909年5月1日出版的《日本及日本人》杂志。是年3月,鲁迅与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在东京出版,该杂志对此给予了报道。虽然,鲁迅与周作人这一文学活动由于读者反响冷清而告终,但《日本及日本人》的报道,记录了鲁迅兄弟的文学活动,是相当珍贵的。

而以“鲁迅”为笔名绍介给日本的,则是著名中国文学研究学者青木正儿。他在题为《以胡适为中心的潮涌浪旋着的文学革命》一文中写道:“小说方面,鲁迅是位有远大前程的作家,如他的《狂人日记》,描写一个患迫害狂的人的恐怖和幻觉,达到了迄今为止的中国作家尚未达到的境地。”文中不是“周某”,而是以“鲁迅”这一笔名介绍给日本的最早记录,可以说青木正儿是最早发现鲁迅价值的日本人。

引用东京大学尾崎文昭教授的话,鲁迅在日本的研究是“有史”的,主要有三次高潮。

战前1936年到1940年是第一个高潮。这个时期,相继出现了丸山昏迷、清水安三、佐藤春夫、增田涉等人的译作和对鲁迅的介绍,使鲁迅的作品在日本得到了广泛传播。从第一个高潮过渡到第二个高潮期间,不得不提的是竹内好的《鲁迅》,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这是日本鲁迅研究的真正起点,战后所有的鲁迅研究者,都是从学习竹内好开始的。第二个高潮是1951年到1960年。二战结束后,日本成为战败国,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屈辱感,这时很多日本人视鲁迅为民族精神的偶像,鲁迅的影响已然超越了文学界。以东京大学学生为主的“鲁迅研究会”于1952年成立。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强调要用科学的、历史主义的方式来研究鲁迅,不能跟着社会上政治运动的路线走。第三个高潮是1976年到1985年,日本的鲁迅研究进入了鼎盛时期。丸山升、丸尾常喜、伊藤虎丸、北冈正子、山田敬三等大批学者发表了既有深度又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仙台的研究者和民间人士组织了“鲁迅在仙台记录调查会”,通过他们的调查和研究,产生了不少新的成果。

三、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

(一)竹内好。是日本鲁迅研究的奠基人,与鲁迅在“抗拒为奴”这一点上达到了“深度契合”。战败后,在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对中国的人民革命格外高涨。竹内好在1944年发表了《鲁迅》、1953年发表了《鲁迅评论集》,继而发表了《鲁迅作品集》。通过这三册鲁迅作品的译作及评论,竹内好成为了日本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止,介绍鲁迅的第一人,被称为“竹内鲁迅”。这是以鲁迅乃至同时代的中国为抓手,对日本的现代化进行评论的特殊的外国文学兼日本文化评论。

(二)丸山昇。是实证学者的代表,其著作《鲁迅——其文学与革命》,在竹内好、增田涉等前辈的评论及传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周作人、许广平等人的回忆录中的资料进行研究。该书是鲁迅评论与研究的代表作,不仅在日本,在东亚作为“丸山鲁迅”而广为人知。

(三)丸尾常喜。其著作《鲁迅 “人”与“鬼”的纠葛》一书,从中国的民俗、宗教的深处,分析了人性内面的“鬼”,鲁迅巧妙地借由传统的“鬼”塑造了阿Q、孔乙己等人物形象。是继教“竹内鲁迅”、“丸山鲁迅”后,被称为“丸尾鲁迅”的划时代的研究者。

(四)北冈正子。侧重于鲁迅留日时文化渊源的发掘与考证。其著作《鲁迅——在日本的异质文化中》,发掘了弘文书院、日本外交文书、明治时期的报纸及杂志等大量新资料。从鲁迅到日本的具体时间、路线、船名等着手,围绕当时肩负教育救国使命的鲁迅及其他留学生们的“国民性”进行了评论。

四、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自从20世纪初被介绍到日本,鲁迅以及其作品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文化的隔阂,在日本得到了广泛阅读和研究。日本有鲁迅作品全集的日文翻译,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有收录其作品,各种文库本的鲁迅作品每年日本的鲁迅研究自成体系,成果丰硕,在20世纪的文学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日本对鲁迅的译介、研究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交流的滥觞。日本的鲁迅及其作品的阅读与研究一直在持续的原因,是研究中国本土文学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线索。全球化语境下,以鲁迅等作家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文学,需要更主动地参与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序号:125344)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鲁迅
鲁迅防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孔乙己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阿迅一族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