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行为角度看广东省如何构建现代职教师资体系

2016-06-03 17:26吴洁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吴洁璇

摘 要 广东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职教师资的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组织行为角度出发,建议采用标杆学习分析法,借鉴德国和美国先进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广东省构建现代职教师资体系提出初步的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广东省现代职教师资体系 标杆学习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世界正朝着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关联度越来越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在改革开放中一直率先发展的广东省也率先碰到了成长的烦恼。2007年底,广东率先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牵一发而动全身。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我省产业转移升级的必要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情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越高,收入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有助于广东省“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

现代职教师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建立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有良好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有一定实践技能的、高质量的职教师资队伍,特别是专业师资队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出发,利用标杆学习分析法,对广东省如何建立现代职教师资体系做出几点思考。

1广东省职教师资现状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职教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专任教师职务结构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学术带头人缺乏;师资总量不足,师资数量增长速度低于学生数量,过低的师生比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要求

(2)“双师型”数量缺乏。职教师资队伍更深层次的缺陷在于高技术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部分理论课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使得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相分离;而部分实践课老师则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组织能力。

(3)师资培训渠道不通畅。不少职业学校,由于近年来发展迅速,致使许多新教师一到学校,就接受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参加培训。而任职多年的教师,却因培训途径的缺乏,遭遇“玻璃屋顶”式的发展困境。

2标杆学习分析法分析

2.1标杆学习分析法概念阐释及相关“标杆”的分析

标杆学习分析法(Benchmarking)是组织竞争的一项重要战略手段。它提倡将组织内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的最佳者进行比较,研究最佳组织发展的持久优势,并将这种优势作为自身组织内部发展的目标,把最佳组织的做法因地制宜地移植到自身组织内部,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构建广东现代师资体系,不能仅是闭门造车,可以运用标杆学习分析法向职业技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借鉴、吸收其先进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下将重点阐述德国、美国两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尝试为广东省构建现代职教师资体系提供可行性思路。

2.2德国——“双元制”下的职教师资培养

德国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鼻祖,与此同时“双元制”亦为德国制造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实现,离不开优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

2.2.1构成

根据工作时间来分,德国职教教师可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其中,全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根据工作性质来分,德国职教教师可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其中,理论课教师至少要求完成普通大学的教育;而实践课教师至少接受普通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工长培训班教育考核、职业教育学培训考核。这两种性质的教师入职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职前培训,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

2.2.2入职前

德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是“双元制”的“点睛之笔”。理论课教师的职前教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教育阶段,学习四至五年,有志于成为理论课教师的师范生可以在学习主专业课程、辅修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习与职业教育科学相关的课程,攻读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学位;第二阶段是为期一年半至两年的教育准备阶段(德文:Vorbereitungsdienst;英文preparatory service),主要在各州所设的教育学院、职业学校或合作企业里学习。第一阶段结束后,需要参加第一次国家统考,鉴定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结束后,需要参加第二次国家统考,验证相关领域经验和能力。通过两次国家统一考试后,学生才能获得理论课教师资格。而想成为实践课教师的学师范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工作三至五年后,需要到相关教育机构(如工厂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的培训考核,方能上岗执教。

2.2.3入职后

德国职教教师在入职之后,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必须完成法律规定的继续进修教育,并接受两年一次的考评;同时到校合作企业参加不定时的培训实习,以保证职教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知识技能传授能够与时俱进。

2.3美国——以市场为导向、以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教师资培养

2.3.1构成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形式多样,大体分中等、高中后、高等和职业学位四种职业教育形式。前三者由综合高中、地区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学校、社区学院和企业培训中心等实施,后者由综合性或研究性大学。美国职教教师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专职教师多为通用课程的教师;兼职教师则注重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讲解并提供技能培训,多是技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对于职教教师,美国国家规定必须“具备学士以上的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五年以上的实际经验,还要求有当顾问和单独判断与研究能力。”另外,职教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教师资格考核,以取得任教合格证书。

2.3.2入职前

美国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呈现高度自由化和高度主动性的 “双高”特色。高度自由化指的是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社区学院)能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自主招募符合联邦各州政府教师资格证书规定的教师。高度主动性指的是有志于成为职教教师的人员,会自觉在自己的技术岗位上积累实践经验,主动考取相关的技术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再到职业技术学校应聘上岗。

2.3.3入职后

美国职教教师入职后,都要接受 “弹性多元进修计划”。职业技术学校每年会划拨专门的经费,为职教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夜校、研讨会、参观访问、编定课程、专业组织举办会议和休假进修、出国进修等。

综上所述,德国和美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各有特色:德国强调国家统筹,美国强调市场指导。它们的存在为德国和美国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作为广东省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的标杆。

3标杆学习分析法在构建广东现代职教师资体系上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职教界就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并逐渐成为中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笔者认为,需要从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着手,师夷长技,进一步优化整体职教师资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支职业技能过硬、教学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

3.1优化师范专业结构

在德国,许多高等院校设置了与职教师资培养紧密衔接的师范专业,采取“教育方向+专业方向”教学模式,其设置理念符合“双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广东省提高职教师资队伍总体素质的可借鉴模式。目前,我国已经有高等院校尝试设置此类专业,如上海同济大学开设4个职教方向的本科专业及1个职业教育学硕士专业;又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开设“专业方向+教育方向”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范,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师范,本科)等。但是,目前开设此类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省内职教师资数量、质量的要求。笔者建议,可在广东省内更高层次的院校设置此类新型职教师范专业:毕业生获得本科学历、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同时,通过相关技能考试。

3.2完善职教师资准入制度

职业教师较低的入职门槛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因此,既要在招聘教师的环节提高对实践经验和教师资格的认证要求;又要鼓励有志成为职教教师的应聘者在职前取得相关教师资格证明,并参与相关专业的实践培训。

3.3引进企业实战型人才

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者到职业技术学校兼职任教,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所学技能知识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大力支持和鼓励,省内职业技能技术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企业中引进实战型人才。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我国酒店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方法初探
浅论如何通过组织行为学提高企业绩效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