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用人口老化理论的集成研究

2016-06-04 08:10何迎朝左美云王丹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理老化老年人

何迎朝 左美云,2 王丹丹,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四种常用人口老化理论的集成研究

何迎朝1左美云1,2王丹丹1,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集成的成功老化模型;人口老化

随着人口老化趋势日趋严重,如何引导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充分发挥老年人拥有的知识、经验等宝贵财富,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应对人口老化的理论已经有健康老化(HA)、生产性老化(PA)、积极老化(AA)、成功老化(SA)四种,这四种理论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通过梳理四种老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集成的成功老化模型,该模型将老化当作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强调个体的身心健康,也强调个体参与社会活动及社会为个体提供必要的保障等因素,通过健康、参与、保障三个因素为基础的积极老化过程,最终实现老年人客观的身心状态和主观的幸福度方面的成功老化。该模型既有助于全面、综合的理解老化理论,也为人口老化的应对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参考框架。

1四种老化理论分析

1.1SARowe等〔1〕认为,以往的研究根据老化是否是由病理变化引起的,将老化的结果划分为与疾病相关的病态老化和年龄决定的正常老化,有着严重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正常老化的人群中,人们在生理和认知特征上也存在着异质性,正常老化又可以分成平常老化和SA。SA是指那些相对于其年轻时的平均状态来说,在生理和心理功能上有很少或者没有损失的老年人〔2〕。Rowe等〔1〕认为成功老化包括低发病率和失能率、高认知和生理能力、积极参与生活三部分的内容。目前,关于SA的主要定义参考文献〔2,3〕。然而,按照Rowe等〔1〕的SA概念,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实现SA,因为人们在老化的过程中很难避免由于年龄的增加而产生的一些慢性疾病,而且由于成功老化的前提是身体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残疾人实现SA的可能〔4〕。还有研究将基于主观评价进行自我报告的成功老化人群比率与用Rowe等〔1〕标准区分出的SA人群比率比较,发现50.3%的老人自我报告是SA,但是按照Rowe等〔1〕的标准,只有18.8%的老人可以算是成功老化〔5〕。

另外一种被当前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SA就是通过对资源(自身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管理,达到最大化获得(期望的目标或结果)和最小化丧失(不期望的目标或结果)〔6〕。在这种视角下,每位老年人,无论其身体是否健康都有可能在个体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持续的达到最大化获得和最小化丧失,而实现成功老化。本文赞成这种观点,认为SA就是在个体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自身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客观功能没有下降或下降很少,主观幸福度较高的状况。无论身体健康与否,每个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身心状况,实现自身的SA。SA根据其评价时关注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客观SA和主观SA〔7〕。客观SA是指从生物学或躯体健康方面进行测量,如将进本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没有慢性病,能从事部分体力劳动的老人状态定义为成功老化〔5〕。这种SA可以被看作是自身机体的一种不受个人意志影响的客观状况。当然,在具体测量时也有不少研究者从自评角度对健康、认知等客观指标进行测量,以此来测量成功老化〔8,9〕。

主观SA是指老年人主观感受的SA。比如将主观幸福感作为成功老化的测量指标〔10〕,认为主观幸福感强的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高,其老化也就较为成功。

1.2PA1983年,为了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能力和他们对家庭、社区作出的宝贵贡献,Butler〔11〕在萨尔茨保举行的学术会议上提出了PA这一概念。随后,Butler〔11〕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和阐述。2001年,Howell等〔12〕进一步将老龄生产活动限定为工作、志愿服务和照顾三种。目前被学者们广泛接受的生产性老化的概念参考文献〔13~16〕。PA在国内经常被译为“老有所为”,并将“老有所为”定义为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发展,为社会所做的力所能及的有益贡献〔15〕。

PA是一个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紧密相关的概念。从各学者对PA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要想实现生产性老化,就必须参与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是社会角色的活动(工作、志愿活动),也可能是家庭角色的活动(照顾)。参与活动的类型既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因素〔17~19〕和健康状况〔20〕的影响,也受经济收入〔21〕和社会支持〔22〕的影响。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在生理层面,能够显著地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提高老年人的感知运动功能等,降低老年人患病和死亡率〔23〕。在心理层面,积极开展社会参与的老年人具有更好的认知功能〔24〕、更高的幸福感〔25〕,以及更少的抑郁症状〔26〕等。在社会层面,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仅有利于消除社会对人口老化的偏见,而且有助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结构性人力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增长,降低社会养老成本负担〔27〕。因此,社会参与是影响老年人成功老化的重要因素,适当的社会参与有助于老年人的成功老化〔28〕。

1.3HAHA最早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的。“健康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组成的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14〕。要实现一个国家整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个体和群体必须能够认识和实现自身的愿望,满足需求,改变或应对环境。因此,健康被看做是日常生活的一种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29〕。有学者指出,所谓HA,是指在老化社会中,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同时也指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化的影响〔30〕。HA的含义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进人老龄阶段的老年人自身能维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和较高的生活质量,身体功能障碍只在生命最后阶段很短暂的时间里发生,老年人以“无疾而终”为目标;(2)在老年群体中,健康、幸福、长寿的老年人占总体大多数,且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在中国,老年人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3)进入老化的社会能够克服人口老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包括老年人)的健康、富足、幸福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31〕。从健康的含义出发,它是一个强调社会和个人资源,以及体能的积极概念,但是健康老龄化的概念中也暗含着老年人是社会负担,通过健康老化克服和减少负担的思想。

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行为(体育锻炼)、个人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技巧、社会经济环境、物理环境、医疗保健服务等。学者们研究发现人们50岁以前的行为习惯会对他们65岁以后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在生命的早期阶段有着诸如规律的锻炼、灵活的处理压力状态等好习惯的人,在他们的老年阶段将会更健康和快乐〔32,33〕。

1.4AAAA的概念是由WHO于2002年,基于对老年人的人权和联合国独立、参与、尊严、关怀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上提出的。之后学者们根据各国的国情及自身的理解对其进行相应的解读和解释〔34,35〕。AA的观点认为,老化的状态是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行为、习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AA是一个以健康为基础,以参与为主导,以社会保障为支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过程〔36〕。影响AA的因素包括:(1)个人因素,如文化、性别、基因、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等;(2)行为因素,如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是否有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个人卫生等)、药物治疗历史等;(3)健康和照料因素,如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4)经济因素,如收入,工作等等因素;(5)社会环境,如文化、社会支持,社会保障以及物理环境。因此,积极老化的政策和规划应该关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60(或65)岁以后的阶段。为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本身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家庭要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照料服务,社会要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服务照料保障、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权益保障等。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表现为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认知的健康及幸福度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成功老化的本质所在。

2四种老化之间的关系

2.1HA、PA的关系HA是更多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或社会的福祉问题,强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而PA是由Butler〔11〕提出,更多关心的个体如何消除老化的消极影响的问题,更多地强调老年人参与工作、志愿活动、照料他人等对社会的贡献。身心健康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参与生产性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参与又会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这两种老化呈现出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2.2AA与HA、PA的关系AA概念不仅包括了健康老化的含义,还包括支持老年人根据其自身的基本权利、能力、需要和偏好,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活动,为社会做出生产性的贡献(PA),以及由社会为老年人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等保障等〔36〕。因此,积极老化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生产性老化的概念,但实际已经包含了生产性老化的内涵。因此,AA是包含了HA和PA的含义在内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2.3HA、PA、AA与SA的关系AA表现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参与和社会保障的机会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过程,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表现为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认知的健康及幸福度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SA的本质所在,因此,基于上述这些概念的梳理,我们提出一个SA导向集成模型,如图1所示。

3集成的SA模型

整个老化的过程包含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要素,而结果是成功老化。

在老化的过程中,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是首要目标,也是HA的主要内容。除保持身心健康外,还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社会角色活动和家庭角色活动,这是PA关注的重点。身心健康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参与生产性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参与又会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这两种老化呈现出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为了保障老年人实现HA和PA,社会必须提供经济、精神文化、权益和服务照料等方面的保障,从社会层面促进成功老化,即通过包含健康、参与和保障三方面内容的AA过程,最终实现成功老化。

从老化的结果来看,SA既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认知等客观状况的成功,即客观SA;也包括老年人感知的幸福感等主观方面的成功,即主观SA。

图1 集成的成功老化模型

4结语

集成的成功老化模型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老化的相关理论,也为有效地应对老化问题、引导人们实现成功老化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5参考文献

1Rowe JW,Kahn RL.Successful Aging〔J〕.Gerontologist,1997;37(4):433-40.

2Rowe JW,Kahn RL,Human aging:usual and successfu〔J〕.Science,1987;237(4811):143-9.

3杜鹏,加里·安德鲁斯.成功老龄化研究——以北京老年人为例〔J〕.人口研究,2003;(3):4-11.

4Masoro EJ.“Successful aging”-Useful or misleading concept〔J〕?Gerontologist,2001;41(3):415-8.

5Strawbridge WJ,Cohen RD,etal.Successful aging: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activities〔J〕.Am J Epidemio,1996;144(2):135-41.

6Baltes PB,Baltes MM.Successful aging: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successful aging:the model of 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J〕.Optometry Vision Science,2002;79(Suppl):342-50.

7Pruchno RA,Wilson-Genderson M,Rose M,etal.Successful aging:early influences and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J〕.Gerontologist,2010;50(6):821-33.

8Tate RB,Lah L,Cuddy TE.Definition of successful aging by elderly Canadian males:the Manitoba Follow-up Study〔J〕.Gerontologist,2003;43(5):735-44.

9Montross L,Depp C,Daly J.Correlates of self-rated successful aging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06;14:43-51.

10Weiner IB,Lerner RM,Easterbrooks MA,etal.Handbook of psychology:developmental psychology〔M〕.NewYork:Wiley,2003:37.

11Butler RNGH.Productive aging〔M〕.New York:Springer,1985:25-9.

12Howell SMM,Hinterlong J,Rozario P.Productive aging:Theoretical choices and directions〔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260-84.

13Bass SA,Caro FG,Chen YP.Achieving a productive aging society〔M〕.Westport:Auburn House,1993:15-7.

14WHO.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 WHO Chronicles〔M〕.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47:16.

15邬沧萍,王高.论“老有所为”问题及其研究方法.老龄问题研究,1991(6).

16老龄委,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年—2000年),1994,全国老龄委.

17Utz RL,Carr D,Nesse R,etal.The effect of widowhood on older adults' social participation:an evaluation of activity,disengagement,and continuity theories〔J〕.Gerontologist,2002;42(4):522-33.

18钱鑫与姜向群,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6;(5):24-9.

19Bukov A,Maas I,Lampert T.Social participation in very old age: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BASE〔J〕.Gerontol,2002;57(6):510-7.

20Groenou MBV,Deeg DJH.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young-old′in The Netherlands in 1992 and 2002〔J〕.Ageing Soc,2010;(30):445-65.

21Chen G,Gao Y.Changes in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older adults in Beijing〔J〕.Ageing International,2013;38(1):15-27.

22谢立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老年人网络使用影响因素研究.老龄科学研究,2014;7(2):12-20.

23Maier H,Klumb P.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urvival at older ages:is the effect driven by activity content or context〔J〕? Europ J Ageing,2005;1(2):31-9.

24Lövdén M,Ghisletta P,Lindenberger U.Social participation attenuates decline in perceptual speed in old and very old age〔J〕.Psychol Aging,2005;3(20):423.

25Morrow-Howell N,Hinterloay J,Rozario PA,etal.Effects of volunteering on the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3;3(58):137-45.

26Chiao C,Weng L,Botticello AL.Social participation reduces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older adults:an 18-year longitudinal analysis in Taiwan〔J〕.BMC Public Health,2011;1(11):292.

27Formosa M.European Union policy on older adult learning:a critical commentary〔J〕.J Aging Soc Policy,2012;4(24):384-99.

28Levasseur M,Richard L,Gauvin L,etal.Inventory and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found in the aging literature:proposed taxonomy of social activities〔J〕.Soc Sci Med,2010;12(71):2141-9.

29WHO.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R〕.1986.

30邬沧萍,姜向群.“健康老龄化”战略刍议〔J〕.中国社会科学,1996;(5):52-64.

31陈小月.“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探索〔J〕.中国人口科学,1998;(3):51-6.

32WHO.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healthy ageing〔R〕.1998.

33Bower B.Healthy Aging May Depend on past Habits〔J〕.Science News,2001;159(24):373.

34WHO.Active Ageing:A Policy Framework〔M〕.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51-3.

35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J〕.人口与经济,2003;(4):1-7,13.

36宋全成,崔瑞宁.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4):35-41.

〔2015-08-10修回〕

(编辑滕欣航)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26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Z184)的成果;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SHB018)

通讯作者:左美云(197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智慧养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9-2270-04;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106

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第一作者:何迎朝(1980-),女,博士,主要从事智慧养老,信息系统研究。

猜你喜欢
生理老化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杜绝初春老化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