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高桩板梁结构的优化设计

2016-06-05 14:58刘淑伟张海民
工程与建设 2016年5期
关键词:板梁现浇横梁

刘淑伟, 席 荣, 张海民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11)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高桩板梁结构的优化设计

刘淑伟, 席 荣, 张海民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11)

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紧邻一期工程上下游建设,由于一期工程建设时,已将二期工程部分范围港池疏浚,因此二期工程建设不具备干地施工条件。经过多次讨论论证,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通过反复计算,对码头结构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为变截面横梁结构和预制靠船立柱的高桩板梁型式,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高桩板梁结构;变截面横梁结构;预制靠船立柱;叠合板

0 引 言

码头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板桩码头、高桩码头和混合式码头等。其中高桩码头是在软弱地基上修建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其工作特点是通过桩台将作用在码头上的荷载经桩基传给地基。高桩码头主要由桩基和上部结构组成,根据上部结构型式又可分为板梁式、无梁板式、桁架式和承台式码头[1-3]。

1 工程概况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南淝河右岸,一期工程2010年底建成运营,至2014年底集装箱年运量已达到15万TEU,运能已饱和。二期工程紧邻一期工程上下游建设,上游新建1个多用途泊位,下游新建3个集装箱泊位。

原一期工程码头采用高桩框架结构,上部结构主要为现浇结构,采用干地施工方案。由于一期工程建设时,已将二期工程部分范围港池疏浚至2.2 m,作为锚泊及等待区,因此二期工程建设不具备干地施工条件。二期工程没有简单延续原一期码头结构型式,而是根据工程区域地质、地形条件及工期要求,对码头结构型式进行优化调整,采用变截面横梁结构和预制靠船立柱的高桩板梁结构型式。码头结构优化后,受力明确,同时可以减少施工工序,缩短工期,节省工程造价。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高程

设计高水位:11.1 m;设计低水位:5.8 m (98%保证率);施工水位:7.5 m;码头面高程:11.3 m;设计河底高程:1.8 m。

2.2 工程地质

在场地勘察的深度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主要为素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土、粉土。其中场地上部地层状态和地质特性较差。桩基岩土设计参数,见表1所列。

表1 桩基岩土设计参数

2.3 设计荷载

堆货荷载:0~11 m:20 kPa;14~20 m:30 kPa;汽车荷载:55 t汽车;Tr-60集装箱拖挂车;起重机械荷载:40 t集装箱岸桥 轨距16 m,基距17.4 m,总轮数8×4=32个,最大轮压250 kN。;船舶系缆力:350 kN;船舶撞击力:413 kN;人群荷载:3.0 kPa。

3 结构方案

3.1 原一期工程码头结构方案

一期工程码头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一期工程码头结构断面图

码头平台长259.4 m,宽20 m,平台顶标高11.3 m,排架间距6.4 m,伸缩缝跨3 m,伸缩缝采用悬挑分段结构。平台上部结构主要由主横梁、前边梁、轨道梁、系梁、面板和靠船构件组成,门机轨道梁间距为10.5 m,平台预留16 m轨道梁。上部结构除面板为预制构件外,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构件。横梁前端设靠船构件,其上安装SA-A400型,L=1.5 m橡胶护弦3套,前边梁和靠船梁上各安装2套。平台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φ100 cm,桩长40 m,每排4根桩,桩间距分别为5.25 m、5.25 m、5.5 m。桩基顶面现浇80 cm×80 cm立柱与上部结构连接,桩与桩之间采用60 cm×60 cm纵横向梁系相互联系。

3.2 二期工程码头结构方案

二期工程码头(图2)平台与一期工程平顺布置,宽20 m,顶标高与一期工程一致,为11.3 m。平台上部结构主要由主横梁、前边梁、轨道梁、纵梁、面板和靠船构件组成。上部结构根据码头上部荷载作用,相对一期工程将原系梁改为1.7 m高纵梁,可大大增加码头纵向刚度和改善码头受力情况。为保证码头结构的整体性,除靠船构件和面板预制外其余均采用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构件。门机轨道梁间距与一期工程一致,为10.5 m和5.5 m,可满足门机通用性。横梁根据船舶受力情况,沿水侧断面尺寸为230 cm×90 cm(高×宽),沿陆侧为170 cm×80 cm;前边梁断面尺寸120 cm×80 cm(高×宽),其上安装2套SA-A400型橡胶护弦;轨道梁断面尺寸163 cm×80 cm(高×宽);纵梁断面尺寸170 cm×50 cm(高×宽);面板为叠合板,预制部分板厚20 cm,现浇部分板厚25 cm。受施工水位影响,靠船立柱为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为110(70) cm×90 cm(宽×高),其上安装3套SA-A400型橡胶护弦(2套L=1.5 m,1套L=1 m)。

图2 二期工程码头结构断面图

平台下部结构采用φ1 000 mm钻孔灌注桩基础,平均桩长46.5 m,每排4根桩,桩间距分别为5.25 m、5.25 m、5.5 m。桩顶通过180 cm×180 cm×120 cm的桩帽与横梁连接。

系船柱采用250 kN铸铁系船柱,码头平台临水侧、上下游侧设置护轮坎,护轮坎高30 cm,外侧采用角钢护边;护轮坎涂刷黄黑相间醒目油漆标示。

港池开挖边坡与一期工程一致,为1∶2.7,护坡采用浆砌块石护砌,M10浆砌石厚30 cm,碎石垫层厚10 cm。

4 结构计算及结构方案优化

4.1 结构计算

主要结构计算结果[4-6]见表2所列,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计算模型

表2 结构计算结果

4.2 结构方案优化

(1) 码头横梁为变截面结构,优化结构受力,减小自重,节省工程造价。

(2) 根据实际施工水位为6.5 m左右,将靠船立柱调整为预制结构,由传统长方形截面优化为梯形截面,减轻自重和工程造价,节省工期。

(3) 增加纵向梁系,可增加码头纵向刚度,改善码头受力情况。

(4) 码头面板由45 cm预制板调整为20 m预制板和25 cm现浇板组成的叠合板,可提高码头整体性。

(5) 根据南淝河常水位,取消下层靠船平台,减少构件类型。

(6) 码头后沿和伸缩缝处面板改为现浇结构,便于施工,可缩短施工工期。

5 结束语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位于南淝河上,属于内河码头,水工结构吸收长江装配式码头工期短、易施工的优点,本项目在缩短工期和节省造价间寻求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自2014年建成运营以来,整个码头运行一直良好,说明该结构方案可行有效,随着港区信息化、标准化的全面推进,目前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整个码头为港口吞吐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7-10]。

[1] 韩理安.港口水工建筑(第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JTS 167-1-2010,高桩码头设计规范[S].

[3] JTS 167-4-2012,港口工程桩基规范[S].

[4] JTS 144-1-2010,港口工程荷载规范[S].

[5] JTS 147-1-2010,港口工程地基规范[S].

[6] JTS 151-2011,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7] 韩冰翰.对高桩码头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运,2010(11):234~235.

[8] 王春泉.高桩梁板结构码头水工建设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消除[J].中国水运,2014(1):286~287.

[9] 蒋倜军.某高桩梁板结构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2009(9):88~89,104.

[10] 张 晟,程志宏.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后方陆域处理方案[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5):239~241.

2016-10-24;修改日期:2016-10-30

刘淑伟 (1986-),女,安徽铜陵人,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U656.135;U656.113

A

1673-5781(2016)05-0637-03

猜你喜欢
板梁现浇横梁
关于单、双向板梁板用钢量的对比分析
软横跨改软索式硬横梁研究
装配式空心板梁铰缝病害分析与维修
立式车床高精度、高刚度进给式横梁设计
一种前风窗上横梁连接板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浅谈汽车吊跨既有线架设空心板梁的施工方法
浅谈框架式玻璃幕墙闭腔横梁系统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
浅谈现浇预应力连续空心板梁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