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险”为扶不扶开出“镇痛剂”

2016-06-05 14:59白墨
金秋 2016年1期
关键词:镇痛剂诉讼费用投保人

文/白墨

“扶老人险”为扶不扶开出“镇痛剂”

文/白墨

近年“扶人被讹”事件屡屡发生,“扶不扶”引发民众持续热议,越来越多的人对搀扶跌倒老人而担心。近日,支付宝在“我的保障”中新增了一项“扶老人险”,用户支付3元,一年期间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并提供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2015年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

针对扶老人这种举手之劳的小事竟然出了“扶老人险”,扶老人被讹还能最高获赔2万,听来着实觉得新鲜。此消息一出,不少人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开启厉声质问的模式,对“扶老人险”进行口诛笔伐。在他们看来,扶老人是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怎么能用保险对道德投保呢?更有甚者进而借题发挥上纲上线,斥之为“社会退步”。而笔者看来,仅仅3块钱的支付宝“扶老人险”更像是一块试金石,试图用商业化的视角戳中“扶不扶”的道德痛点,也给那些纠结于“扶不扶”的人们开出了一帖“镇痛剂”。

近年来,“扶不扶”已经成为了不少人需要“掂量一下”的问题。“扶老人反被讹”时时见诸报端,真相扑朔迷离的罗生门屡屡出现,“扶老人险”的面世也算是“生逢其时”。据悉,“扶老人险”保的并不是案件败诉后赔给对方的赔偿金,只是赔付“摊上”这类案件本身的诉讼费用,最高可达2万元。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它除了赔偿诉讼费用,还会无偿赠送给投保人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如果投保人真的遇到了“被讹”或“碰瓷”的状况,能够立刻寻求法律咨询服务,从而保障自身合法合理的权益。可以说,这与之前推出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扶老人”之举上了“双保险”。

也许有人会说,金钱和道德并无关系。的确,2万元的诉讼费虽无法与人们的善德善举完全对等,但这种做法旗帜鲜明地表达出一种理念——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苦苦搜寻着“扶不扶”难题的解决之道,并希望通过“扶老人险”这种新颖的形式来纾解扶老人难题,从而让社会“正能量”得以弘扬,让人们敢于“扶老人”。

笔者不敢断言,买了保险是否真的就能让人腰板硬、扶得起。但必须承认,“扶老人险”的横空出世,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符合社会需要的商业行为,这种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用商业化的方式破解道德困局。愚以为,“扶老人险”理应被认可、被肯定,对于此创意之举,我们应予点赞。

猜你喜欢
镇痛剂诉讼费用投保人
论诉讼费用裁判的救济
胸外科腔镜下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剂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有必要创设“第二投保人”概念吗?
——与林刚先生商榷
健康素养
(怀尔德:死亡恐惧的镇痛剂
——《白噪音》中“无知”的力量与脆弱)
我国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保险理财 四大要点获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