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2016-06-06 05:42李文生林丽媚
中国市场 2016年19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大学生

李文生+++林丽媚

[摘要]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文章主要围绕职业指导课程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分析现阶段一些未经过职业指导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并就以上问题提出完善高校职业指导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就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24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同时大学毕业生也随之增加,而就业岗位一时间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目前的就业形势向着市场化发展。多元化的就业形式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逐渐衍生出很多问题。在新的就业环境下,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到底该如何应对?而我们的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怎样能更加有效的展开?很多实际问题都亟待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1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涵

成功的经验表明,职业指导能够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题,不仅仅是帮助毕业生就业,同时还有助于用人单位。首先,对于求职者来说,引导其客观地认识自优缺点、了解职业特点、提高求职成功概率。而对于用人单位,能够帮助其制定合适的人才需求方案,选用优秀的人才,扩展招聘方法和途径等。[1]职业指导实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帮助大学生随时补充相应技能,从而保证学生走出校门有基本的就业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能力站稳脚跟,适应社会。

学校职业指导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职业指导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教育课程。职业指导主要从职业意识和职业德行以及职业技能三方面展开,最终引导大学生保持一颗正确向上的职业价值观。第二,职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做出正确的选择。[2]第三,职业指导的主要课题是指引学生具备职业意识,有自己的理想,同时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就是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特点做出职业判断,快速适应岗位。第四,职业指导同时还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清职业信息,并且解答各种就业疑问。

2职业指导中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有:第一,职业指导缺乏理论研究。我国对于职业指导的研究工作开始较晚,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于获取知识,而忽略了就业问题,这就导致我们在该领域发展进程缓慢。另外,我国采用的关于职业测评的系统一般都是学习国外的成果,然而,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使得成果并不明显。[3]第二,作用对象和指导的内容局限性。现如今应用的职业指导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毕业生,而不是全体高校学生,目前大部分的学生职业意识还很淡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狭隘,而且指导的内容也受到限制,形式单一,内容空洞。这就造成了指导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取得满意成果。第三,当前组织机构还没有建立健全。虽然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已经专门设立起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但是其开展工作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在散播就业信息,宣传和推广就业相关政策方面,只起到了通知传达的作用,距离职业指导的本质还相距甚远。第四,专业的职业指导人才匮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很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难以开展,这也是阻碍大学生职业指导进程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现在部分高校负责职业指导的教师只是由行政人员或者是思想政治人员代替,根本无法传授给学生所需的专业信息。与国外高校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国外对该领域非常重视,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专项素质和能力。

3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建议

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度过就业时期,就要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改变。

1转换思想,准确定位

职业指导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其教育理念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在内的一种教育形式,经过系统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社会需求和结合自己的特点,正确理智的选择生活理想,确定人生方向,而且还能在走出校门前做好升学或者就业的准备。[4]然而,就业指导属于阶段性的,其作用对象只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就业帮助和咨询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高校职业指导分阶段进行,将目标分为阶段递进完成。比如,最初的把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作为首要目标来进行;然后,下一阶段的目标则是帮学生寻找更加匹配的岗位;而最高的目标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职业意识,具备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的技能,寻求更长远的发展。高校职业指导需要从基础做起,不断向上攀登。

2拓宽职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高校大力发展职业指导工作不仅仅能独立完成,同时也能借助一些活动机会,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等多样形式。主要需突破以下方面:

首先,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全面地传授现代职业与个体特征的基本知识;普及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必要联系;阐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以及行业竞争等问题的主要特点;鼓励学生培养自身兴趣,开发潜能,提高自身素质,指导他们要主动来适应职业的需求。另外,不要故步自封,定期邀请社会专家、创业人士举办讲座,丰富内容和形式。其次,实时获取搜集职业信息,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深入接触,拓展人才供求途径,尤其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帮助完成指标,推动现代化职业指导管理体系。[5]最后,加强咨询和引导,避免大学生走入职业意识误区,并有针对性的解答职业问题。

3职业指导应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技能的提升本身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所以职业指导也应该全面不间断的开展。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提升都会对以后产生重要影响。职业指导的初级阶段要把了解并规划职业作为工作重心;第二阶段需要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第三阶段是对职业的定向指导;最后阶段辅助大学生选择职业和提供就业咨询。[6]

4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创造力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激发学生突破自我,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理念,也需要把发展学生现代化意识放在重要位置。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不仅仅是帮助毕业生学会寻找工作机会,更加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激发创造力,牢牢从根本上为国家栽培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质、专项技能的新时代大学人才。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大学生才能轻松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市场,并掌握人生发展方向的主动权。

35职业指导必须向专业化转变

现代职业指导是大学课堂上的一项重要课程,要想把职业指导转入专业的正规,就必须改变传统将之归为思政范围的观念。首先要做的是将负责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正规地向前发展。国外一些强国都比较重视大学生职业指导,通常都有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职业指导人才团队。比如,在加拿大,几乎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根据学生数量配置足够的专职教师,并且对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国家也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使得职业指导人才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并走上专业化轨道。

4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职业指导在高等学校开展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各大院校的现状逐步开展指导工作刻不容缓。只有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宏观看待,并不断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指引大学生坚持科学、正确的择业观念,了解职业信息,看清市场发展规律,避免进入择业误区,端正求职心态,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的健康心态,引导大学生向着健康、光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光成,何琦玲,于志杰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06(5):87-88

[2]杨乃鹏,凌正飞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J].常熟高专学报,2012(16):39-40

[3]金晓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4):261-262

[4]郭江平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理工高教研究,2014(12):96

[8]娄进举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启示[J].交通高教研究,2011(3):42-43

[5]胡亚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26

[6]谢纳泽,冯文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55-157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