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矛盾分析法角度看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2016-06-06 05:54吉佐阿牛
中国市场 2016年19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吉佐阿牛

[摘要]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无时不在,矛盾无处不有,通过观察、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进一步找到解决途径。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进行再认识,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且有助于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矛盾分析法;精准扶贫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51

1前言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以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独到作用。矛盾分析法主要通过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它不仅能阐明社会矛盾的具体性质、揭示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还有助于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及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根植于火热的扶贫开发社会实践,瞄准“共同富裕”根本目标、肩负“摆脱贫困”的使命,常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山区开展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中国扶贫开发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融为一体,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合理运用。

2“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是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如实地揭露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扶贫开发历史的实践者、领导者,在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过程中,始终坚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把这一要求具体化为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扶贫开发行动。由此可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能够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并以之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发展形势及在新常态下,他能够提出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顶层设计,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扶贫开发思想体系。

矛盾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矛盾,以推动事物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开发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上,直面矛盾,机智巧妙地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并解决矛盾,充分体现了他勇于突破陈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胆略和勇气。

3“两个‘重中之重的思想”,体现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并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扶贫开发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由于受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意在表明,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村加快发展,支持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提高发展能力,是“三农”工作的重点、难点,也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我们要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信心,奋力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重中之重”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体现了其根据我国情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分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贫困地区小康的辩证关系,分清矛盾的主次关系及矛盾的主次方面,推进矛盾的相互转化,在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提出恰当的扶贫开发战略对策。

4“精准扶贫的思想”,是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具体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把握政策和策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以实现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在领导我国扶贫开发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把矛盾的特殊性思想转变为适合我国扶贫开发要求的、易于掌握的一系列科学的工作方法。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扶贫工作存在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等深层次问题。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它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他指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这表明,要着力提高政策脱贫精准度,不搞“大水漫灌”、乱撒“胡椒面”,梳理分析具体情况,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深层次问题,要扶真贫、真扶贫,久久为功,务求实效。

5“内源扶贫的思想”,是注重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促进矛盾的转化矛盾转化具有条件性,即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所以,深入分析和认识矛盾转化的条件性,对于促进矛盾转化是十分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内源扶贫的思想”继承了发挥自觉能动性促进矛盾转化的原理,他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总书记的这一论述表明扶贫开发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标志,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只有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其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要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走出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和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打赢扶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他科学、完整、系统地回答了我国扶贫开发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扶贫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扶贫开发实践进行深入调查和系统归纳总结的智慧结晶,是指导我国扶贫开发实践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表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何启刚,王婧邓小平的矛盾分析法[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2).

[3]李清坚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实践问题[J].探索经纬,2015(6).

[4]吴建明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久久为功务求实效[N].闽东日报,2015-03-31(00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98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