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

2016-06-08 02:55江生元艾正湖
景德镇陶瓷 2016年2期
关键词:陶瓷意境绘画

江生元 艾正湖

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观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审美观念,本文试就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识特征,陶瓷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浅析自己的理解。

一、审美意识的发展规律

名扬中外的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代代相传。因此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识也就得到相对独立的发展,这种发展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审美领域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了独立而迅速的发展,以至于审美意识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作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识既遵循这种发展规律,同时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识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征都有重要的关系,它的影响决定了古人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并造就了古代艺术家审美意识各个方面的特征。传统的审美意识与整个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了一种交融渗透、浑然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陶瓷绘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自始至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情感。例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它们就含有宗教文化、古代文学色彩,是典型的古典审美观念。

审美历来就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一种表达方式,由于意识形态在不断丰富,表现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审美也就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陶瓷绘画艺术与生活也就形成了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的生活方式促使了陶瓷绘画艺术形态的不断变化发展,使陶瓷绘画艺术形态不断出现新的面貌,陶瓷绘画艺术也就别具一格,随着历史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样式;另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的共时性差异也使陶瓷艺术的形态特色各异,陶瓷的样式更趋多样化。这种共时性的差异也是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特征的显现。例如“写意”与“写实”它们就是截然不同的审美表达方式。

在二十世纪以前,绘画模仿的越真实,被认为技术越高超。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它直接影响着陶瓷绘画艺术,图像更逼真,层次更丰富。当陶瓷文人不断涌现时,另一类画派的审美观念随之更新,绘画则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了。当画家的一幅绘画作品出现的时候,鉴赏家或许已经说不清作品究竟画的是什么,是要表现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有表现,但当作者盖上了自己的特殊烙印,也就是向人们阐明这是我的审美风格,下意识提醒欣赏者“请仔细品赏”,当欣赏者不断地琢磨绘画其意时,似乎感觉越品越有味,审美也就成为作者自我的展现。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审美风格,当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美学价值。

二、伦理和道德审美

陶瓷绘画艺术深受社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制约,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众的审美方式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伦理及政治的重视所产生的影响。—个民族文化总是与这一民族的心理、民族性格以及风俗、思维方法和伦理观念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作为伦理性的文化体系,中国人把人视为主体,以物相辅助,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有四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智”,这表明中国文化系统中,重视人与物的关系,在对自然物的摄取和创造中,又找到社会意义,使造物的真、善、美统一起来。完美的民艺品都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十分注重物品的人伦性和社会意义,并特此作为美与丑的标准之一。这种审美标准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人伦道德的一种推崇。但在民间造物活动中,这一特点体现为两个方面,广义的人伦道德作为规范制约人行为的一种标准,更多地反映在人的创造意识方面;但民间造物则主要表现在造物中对题材的选择和对情感的表达方面。例如民艺经常表现祥瑞题材,表现人们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大部分内容都是吉祥、富贵、求生、避邪等,这关系到人生的现实,这种表达不是用抽象化的概念,而是用人伦道德的符号,也就是说,用一种寓意性的物来表现这种理想。画鸡和羊寓意吉祥;画牡丹、芙蓉寓意富贵,画莲花、石榴寓意象征求生;画五毒寓意在消灾避邪。这种寓意、象征、符号性的表现手法当然是中国民间文化特有的产物,虽然是一种表现方法,但它同时也具有一种文化内涵,一种执着于对善良、美好追求不懈的内涵,这也是强调伦理和道德标准,讲究人的主体性和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在工艺技术上自觉不自觉地注重人与物的感情沟通,从而在作品中显示出很浓的人情味。这是陶瓷绘画艺术中“求善”特征的表现。

三、审美的相互渗透

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渗透着审美意识是相互的,它的形成,应当是艺术家对传统艺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对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思想、情感、观念充分了解与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的结果。而这种思考是一种“人类共同情感”的交流,是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之所共有的对宇宙、对人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永不泯灭的情感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绵延与扩展。这种情感的历史绵延是流动的、鲜活的、有情有意的,因此作品情感并不是“化石”也不是“凝固的熔岩”,它渗透着画者另一层含意,例如画“鱼”,他并不是仅仅表现鱼的鲜活,而是祝福人们“年年有余”。画“竹”也是如此,竹有节,一节比一节高,祝你“节节高升”。艺术创作的现代意识只有通过这种深入、认真的思考,画其形渗其意,其审美意义就不言而喻。

四、空旷的审美意境

陶瓷绘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思想的精,而审美意境是中国思想在艺术上的表现。艺术意境既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人文气息,又表明了道家超旷空灵的美好理想,更有直探生命本源的浓浓禅意。因而,陶瓷绘画艺术无不表现出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空灵的幽深的生命实体。这种意境的美在于体现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一种与天地宇宙同呼吸,一种深入万物本源的宇宙境界。中国陶瓷就是在这种理想的美学哲思中走向艺术的幽深境地,从而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而这种“宇宙秩序”、“宇宙生命”在艺术领域中是以“意境”体现出来。陶瓷绘画艺术无论从造型、线条还是装饰技法上都具有有限中透出无限的意境美。当然,陶瓷绘画艺术的成熟也像其它艺术一样,如魏晋时期由于“士”的清谈与玄思,使得青瓷的颜色首先符合“士”的审美理想,因为青瓷的青既与玉色相似,又与江南山水的颜色相近,恬淡宁静的青色给魏晋“士”人留下无限遐想。意境说自魏晋南北朝开始,艺术的审美境界就逐渐以“心匠自得为高”。中国陶瓷也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获得前所未有的艺术品味。在这之前,中国陶瓷以儒家“礼”“乐”为主导,以及受后来的佛教影响,主要体现出实用美与宗教美。而自魏晋以后直至近代,无论何种类型的陶瓷绘画无不透出深深浅浅的意境美。

当然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远远不止这些,包括符号性、观念性等等都未涉及,这里仅仅是对一小部分的一小点而做的一些随笔,归根结底陶瓷绘画艺术对欣赏者来说是需要依据的,最为基本的依据就是对形体的写真,这也是审美的最为基础的阶段。从人类早期懵懵的对形体幼稚的描摹,到能够符合人的眼睛的光学意义上的科学的再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是绘画历史性的一大跨越。

猜你喜欢
陶瓷意境绘画
趣图
春色满园
陶瓷艺术作品
一朵花的意境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陶瓷鉴赏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