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浪费

2016-06-08 14:33刘兴雨
杂文选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钱伟长钱三强右派

刘兴雨

一说起浪费,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大酒店里没吃几口就倒掉的山珍海味,就会想到花上亿元建起又毁掉的豆腐渣工程,甚至有人会想到每年全国开的大大小小有用没用的会议。当然,还有人人皆知的公款旅游、公车消费。这些数字加起来比较吓人,心脏有病的朋友怕要受不了,我也就不去充当那不是人的吓人角色了。我要说的是一种人们眼睛看不到的、一般的计算工具又无法统计的浪费,但却是更令人痛心的浪费。

先说夫妇都是第二代居里夫妇学生的钱三强。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结果,就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当晚7时,钱三强就遭到了批判。三天后,这个二机部副部长大科学家就被派往河南农村参加“四清”运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钱伟长大家都不陌生,国际上以钱氏命名的科研成果有 “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等等。1957年6月,“反右”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展开,他因五个月前发表的《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被打成了“右派”。划为右派之后,钱伟长被强制劳动改造,先做实验室助理,扫地劳动一年,其子女被禁止上大学。后下放至农村。1968年至1971年,钱伟长被下放到北京特殊钢厂炼钢车间劳动锻炼。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晚年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他的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推崇者把他的学问冠以“钱学”之名。

1969年11月,钱钟书去了“五七干校”。在那里,钱钟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白天看管工具、看菜园,晚上要巡夜,就是不能搞研究。

在偌大的中国,可以到农村搞工作的干部何止成千上万,可是像钱三强这样搞核物理的人屈指可数;在中国,能当炉前工的何止千万,而像钱伟长这样有独特造诣的凤毛麟角;在中国,能送信的、看菜园的更是如恒河沙数,可像钱钟书这样的大学问家真是寥若晨星。可他们都去干了任何一个普通人就能干的工作,这样的浪费令人扼腕。而这样的浪费造成的损失,什么计算工具能够计算出来?

这几个人被迫中止研究时都是五十多岁,正是他们生命最为辉煌、该有大作为、大贡献的时期。可惜,他们就像一片落叶飘到水里,了无生息,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说到这大家该明白了,这种看不见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就是人才的浪费。

【原载2016年2月26日《本溪日报·溪周刊》】

插图 / 钱伟长 / 佚 名

猜你喜欢
钱伟长钱三强右派
钱伟长: 从“物理文盲” 到“中国牛顿”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伟长的两次“No”
钱三强的遗憾
1.49米的跨栏高手
看青
钱伟长的“无理要求”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小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