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造假的悲喜剧

2016-06-08 14:46
杂文选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场次电影票房公益

去年,电影《捉妖记》号称以二十四亿元夺得票房冠军。但在这个票房数字里却妖雾缭绕,其中的妖怪已被中央电视台捉出来了。

据央视4月20日报道,《捉妖记》的制片方在一则公告中称,《捉妖记》的内地票房(二十四亿两千八百五十九万元)以两百零三万元的优势超过《速度与激情7》(二十四亿两千六百五十六万元),其中公益场次放映票房总额是四千零四十二万元。

所谓“公益场”,就是自己花钱买公司旗下二十九家影城的电影票,为特定人群免费放映。而许多票房猫腻就出在这个“公益场”里。

有影院把《捉妖记》“公益场”放在凌晨播放。票房数据显示,凌晨场不仅场场爆满,上座率还达到108%,也就是说,有八个人在凌晨站着看完近两个小时的电影!

《捉妖记》时长一百一十八分钟,但在青岛百老汇影城,按照2015年8月28日放映场次与时间计算,几个放映厅仅用十分钟就放完了。造假能造得如此之假,该算是一种奇迹吧?

从《捉妖记》公布的放映时间、场次、人数、票房等情况中,我们会有一些惊人的发现:一是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发烧程度,已到了深夜也不睡觉且愿意站着看电影的地步;二是《捉妖记》果真有高超的时间延展妖术,能把十分钟时间拉长到一百一十八分钟,从而能放完这部影片;三是制片方和电影院都是玩数字魔术的高手,能把各种统计数字随意玩大。

《捉妖记》能把票房造假造出喜剧般的效果,自然就会有人被欢乐气氛所感染,加入这种喜剧的再创作队伍中。

有网友说:“《捉妖记》首映时确实场场爆满,我就是和几十个朋友排了三个小时的队,坐在过道上看完的……”

另一网友附和道:“记得首映时,我和我朋友挤在电影院里,那家伙,树上和墙头上都是人,塞得满满当当的!你那还有过道,我们这里的过道票都炒到一万多……散场后平均一个影厅光挤掉的鞋就扫了五六辆卡车。不说了,我到现在还没出万达呢,人太多了,挤不出去!听说树叶都绿了。不过我不后悔,能看到这种电影,真的值得你用生命去珍惜!”

后面的附和者以“盖楼”的方式越盖越高。有的说“我这《捉妖记》坐票站票蹲票趴票都卖光了,门口一千三百多人急得哇哇哭,最后只好把他们安排在墙上挂着看”,有的称“我从去年排队排到现在都没排上《捉妖记》的票,太火爆了”……

然而涉嫌票房造假的不仅只有《捉妖记》,《叶问3》放映仅两天就因涉嫌票房造假被查;其它一些影片的票房,相信也不是有没有造假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被查出的问题。

夸大票房,显然是利用从众心理吸引后面的观众。问题是我们的电影票房居然与税收没有严格挂钩,使得制片与放映方可以随意合谋欺骗观众。人们常说“吹牛不上税”,而不上税的吹牛,能把牛皮吹破。

吃的有假,穿的有假,用的有假;说的有假,写的有假,拍的有假;学历有假,履历有假,病历有假;学术有假,调查有假,统计有假……如此假假加加架架,能叠加出一个假的大厦和假的迷宫。在这个迷宫式的大厦里,那个名为“信任”的品德已被逼在墙角瑟瑟颤抖,孤苦伶仃地找不到同伴了。

每次问题的出现,人们都免不了要山呼海问“监管在哪里”,可是监管往往除了“高度重视”,就没有“低度担责”了。

插图 / 只闻“雷声”响 / 王 铎

猜你喜欢
场次电影票房公益
7月全国电影票房32.21亿元
演唱会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一季度3省市票房概况
“慢病防治健康行”三年直接受益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