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重要地质遗迹类型与分布特征浅析

2016-06-09 08:53蒙永辉王集宁于德杰张丽霞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4期
关键词:古生物遗迹剖面

蒙永辉, 王集宁, 于德杰, 张丽霞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重要地质遗迹类型与分布特征浅析

蒙永辉, 王集宁, 于德杰, 张丽霞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 济南 250014)

在对国内外地质遗迹分类学分析研究基础上,首次对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类型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共划分出7大类、25类和52亚类,为今后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特征;山东省

对于地质遗迹,世界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自199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在世界遗产中创建世界地质公园(UNESCO Geoparks)的计划以来,地质遗迹才逐渐被多数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对其研究才得以逐步深入[1]。有关地质遗迹的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未形成统一认识,仍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之中。

1 地质遗迹分类体系

1.1 主要地质遗迹分类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把地质遗迹划分为古生物类、地层和标准剖面类、古环境类、岩石类、地质构造类、地貌景观类、经济地质类和其他类型重要地质现象八个大类。

1993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提出了一个景点类型分类方案,将地质遗产分为 13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类型,总称为景点类型。

2003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公布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对地质遗迹作了如下划分:经济地质与采矿、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冰川、矿物、古生物、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火山学,同时还列出了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及教学基地等。

1.2 中国地质遗迹主要分类方案

中国的地质遗迹研究起步较早,而有关地质遗迹的分类方案也较多,现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地质遗迹分类方案。

1.2.1 陈安泽分类法

1991年陈安泽提出了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综合分类法,把地质景观分为地质构造、古生物、环境地质和风景地貌4大类,又进一步划分为19类,类下分出53个亚类。该分类基本涵盖了所有地质遗迹类别,得到多数专家认可[2]。

1.2.2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分类

1995年原地矿部颁布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把地质遗迹分为七类,该分类是中国最早的关于地质遗迹的法定分类方案,对指导地质遗迹的研究及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2.3 《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2010年10月试行稿)分类

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起草的《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中将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类、地貌景观类和环境地质类3大类,大类下划分出13类,类下进一步划分出 46亚类;该分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为宗旨,以加强管理为目的,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集各家分类方案所长,以学科和成因及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综合研究后划分的。但该方案至今仍未发布实施。

1.2.4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的分类

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其中地质遗迹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等7大类,地层剖面、岩浆岩剖面等25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全国性标准剖面等56亚类。该要求中的地质遗迹分类体系是中国现行的最新且执行最广泛的法定地质遗迹分类标准。

2 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类型划分

2.1 划分依据

通过对国内外地质遗迹分类方法对比分析研究,根据山东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分类对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科学分类。

2.2 划分结果

按照划分依据并结合山东省地质遗迹的赋存特征,将登录的214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共划归为7大类、25类和52亚类。7个大类分别为地质剖面类(65处)、地质构造类(20处)、古生物类(15处)、矿物与矿床类(11处)、地貌景观类(67处)、水体景观类(20处)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类(16处),各遗迹大类资源分布状况见图1。

从遗迹类型分布上分析,山东省的地质遗迹类型具有显著的特征:①类型全,涵盖所有遗迹大类,类和亚类也较为丰富;②地貌景观类和地质剖面类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在山东省占较重的地位,一方面印证了山东省属于旅游资源大省,另一方面也说明山东省内在地质领域研究的程度比较高。

图1 地质遗迹大类分布及百分比组成Fig.1 Map of geological relics types distribution and percent composition

2.2.1 地质(体、层)剖面大类

鲁中南和鲁东山地丘陵区基岩发育良好,为地质(体、层)剖面大类地质遗迹资源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其地质遗迹露头较多,出露良好,是山东境内分布最多的一类地质遗迹资源,占全省重要地质遗迹总数的31%。本次从科学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安全性和通达性方面,主要考虑精选了65处地质(体、层)剖面大类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地层剖面类地质遗迹21处,岩浆岩(体)剖面类地质遗迹24处,变质岩相剖面类9处,沉积岩相剖面类11处。该类地质遗迹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表1、图2)。

表1 山东省地质剖面类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一览表

图2 地质(体)剖面类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map of geology section of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2.2.2 地质构造大类

山东陆块位于中国大陆地壳一级构造区中的中朝陆块(华北板块)的东南缘,其东南部为华北陆块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央造山区)接合部[3]。山东省历经多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复杂。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地质遗迹露头,均较好地记录和印证了山东省多期次的地质构造演化史,为研究齐鲁大地地壳演化提供了活教材[4]。典型的构造遗迹主要有全球(巨型)构造遗迹4处,如郯庐断裂带、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界线(即墨—牟平断裂带);区域(大型)构造遗迹3处,如灵岩寺—张夏重力滑动构造、下港—化马湾—南涝坡古构造带、泰山韧性剪切带;中小型构造遗迹13处,主要包括褶皱、断裂、不整合界线及一些岩体中发育的独特构造等。主要集中分布于济南、莱芜和沂沭断裂带内(表2、图3)。

2.2.3 古生物大类

古生物大类地质遗迹资源是山东省最重要最具优势的一类地质遗迹,有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5]和山旺古生物化石群[6]遗迹,其出露规模和稀有性均是举世无双的宝贵遗迹资源。截至目前为止,山东省发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露头及产地12处,其中古人类化石1处,古动物化石9处,古植物化石1处,古生物遗迹4处。古生物类地质遗迹分布较为集中,恐龙化石主要分布于潍坊诸城和烟台莱阳,恐龙足迹主要分布于临沂临沭和临沂莒南,古生物化石群集中分布于潍坊临朐,古植物化石出露于青岛即墨[7](表3、图3)。

表2 山东省地质构造类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一览表

图3 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类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ssils, minerals and ore deposits

2.2.4 矿物与矿床大类

山东省作为矿业大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配套齐全,矿床成因类型多样,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150余种矿产,其中金、铁、煤属于山东的优势矿产资源[8]。本次地质遗迹调查研究只选取了11处典型的矿物与矿床加以论述,其中典型矿物产地4处,典型矿床7处(表3、图3)。

2.2.5 地貌景观大类

地貌景观类地质地貌遗迹是最具观赏性的一类地质遗迹,出露范围较大,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山东省目前有63个不同类型的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类型占多数。经过归纳山东省赋存的61处重要的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其中岩石地貌景观37处,火山地貌景观11处,冰川地貌景观1处[9](暂定,因目前地学界存在争议),流水地貌景观3处,海蚀海积地貌景观11处,构造地貌景观4处。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资源在山东境内广泛分布(表4、图4)。

表3 山东古生物、矿物与矿床类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一览表

表4 山东省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一览表

图4 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map of landscape of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2.2.6 水体景观大类

水体景观类地质遗迹在山东省分布类型也较为齐全,拥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闻名天下的济南泉水[10],此外,山东的湖泊、沼泽和湿地景观也在国内久负盛名。本次确定了具有典型性和观赏性的19处进行类型划分,其中泉水景观9处,湖沼景观7处,河流景观1处,瀑布景观3处,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于鲁中地区(表5、图5)。

表5 山东省水体景观类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一览表

图5 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类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Fig.5 Distribution map of geological relic landscape of water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2.2.7 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

环境地质是一门介于环境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其研究对象就是地质环境。由于山东省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本次在划分环境地质类地质遗迹的过程中以地质作用形成的遗迹为主,同时兼顾人类工程活动所诱发的环境地质遗迹。通过梳理山东境内典型的环境地质类地质遗迹资源16处,其中地震遗迹景观3处,陨石冲击遗迹1处,地质灾害遗迹7处,采矿遗迹5处,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地区(表6、图5)。

3 结论

山东省在长达29亿年的地质历史演化时期,保存了大量珍稀地质遗迹资源,本文在对国内外地质遗迹分类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山东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首次对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全省共赋存有214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划归为7大类、25类和52亚类。

表6 山东省环境地质类地质遗迹资源分类一览表

[1] 赵汀,赵逊.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J].地球学报,2009,30(3):309-324.

[2] 齐岩辛,许红根,江隆武,等.地质遗迹分类体系[J].资源与产业,2004,6(3):55-58.

[3] 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16-17.

[4] 宋明春.山东省大地构造格局和地质构造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1-274.

[5] 王申娜,陈树清,张艳霞,等.山东“恐龙涧”创造三个“世界之最”[J].中国国家地理,2010,596(6):88-93.

[6] 林红宾.珍贵的远古“档案”——记山旺化石[J].科学与文化,2009,26(2):85-88.

[7] 孙淑芳.即墨马山的硅化木化石[J].化石,2005,26(3):32.

[8] 孔庆友,张天祯,于学峰,等.山东矿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02.

[9] 徐兴永,肖尚斌,李萍.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J].石油大学学报,2005,29(4):5-9.

[10] 路海亭,田晓东,白海瑞.2011年济南泉水景观资源普查综述[J].园林科技,2012,124(2):7-10.

(责任编辑:陈文宝)

Analysis of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antGeological Relics in Shandong Province

MENG Yonghui, WANG Jining, YU Dejie, ZHANG Lixia

(ShandongMonitoringCenterofGeologicalEnvironment,Jinan,Shandong250014)

The important geological relics in Shandong Province had been divided into 7 large class,25 categories and 52 sub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taxonom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geological remains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mportant geological relics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and prote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geological relics; typ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handong province

2016-01-04;改回日期:2016-01-15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综合调查》项目(鲁财建指[2012]110号)资助。

蒙永辉(1980-),男,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专业,从事水工环及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工作。E-mail:mengyonghui1122@126.com

X37

A

1671-1211(2016)04-0659-07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6.04.026

数字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60707.1528.030.html 数字出版日期:2016-07-07 15:28

猜你喜欢
古生物遗迹剖面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基于工艺美术视角的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研究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原角龙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
船体剖面剪流计算中闭室搜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