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毛泽东的军事搭档

2016-06-11 10:10
党史天地 2016年21期
关键词:独立团总指挥黄埔军校

职务: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年龄:22岁

卢德铭的军事生涯从他在黄埔军校毕业那天算起,仅两年零三个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成为中共早期著名的军事将才、毛泽东的军事搭档、秋收起义的总指挥。1927年9月,卢德铭在同毛泽东一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遭到袭击,英勇牺牲,时年22岁。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仰天痛惜长叹:“还我卢德铭!”

经孙中山面试考入黄埔军校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1921年,卢德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公学。

1923年冬天,卢德铭从报纸上看到广东革命政府开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招生的消息,十分高兴,认为这是自己当兵习武参加革命的大好时机,遂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卢德铭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广州,却不曾想黄埔军校考期已过。但卢德铭誓不罢休,想方设法通过一个国民党同乡的引荐终于见到了孙中山。

卢德铭向孙中山陈述了自己的履历和来意后,孙中山先生当面出了两道题考他。卢德铭回答得非常得体到位,孙中山很满意,当即写了一张手条:“该生经我面试合格,收他入校学习。”就这样,卢德铭顺利地进入了黄埔军校,被编在第二期辎重兵队学习,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进入黄埔,卢德铭如鱼得水,他刻苦学习,勤勉操练,严格要求,成绩优异,曾被孙中山誉为学生的楷模。更庆幸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教育影响下,他的革命觉悟提高很快,勇敢地参加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并于入校当年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卢德铭从黄埔军校毕业,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员。

跟随叶挺北伐建立卓越战功

1925年11月,共产党在广东肇庆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卢德铭任独立团2营4连连长。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独立团在党的领导和叶挺的指挥下,屡战屡捷,进展神速。卢德铭在各个战役中,英勇善战,立下许多战功。对于卢德铭在北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当时就有诗赞道:“血战两桥敌胆惊,四连直捣武昌城。铁军个个英雄汉,多次冲锋有德铭。”

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独立团牺牲了300多人,但只掌握到191人的姓名,还有一百多人姓名不详。为了表彰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独立团决定把烈士们的遗体集中葬在洪山,并修一座规模宏大的合葬墓。墓碑上准备刻写“无产阶级的牺牲者”8个大字,第三营营长张伯簧等人,以国共合作为由激烈反对写“无产阶级”几个字,卢德铭等则坚决主张刻写。经过激烈斗争,终于将“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刻上烈士墓碑。攻克武昌后,叶挺升任第24师师长,独立团改为第24师73团,卢德铭升任该团参谋长。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又组织了第二次北伐。卢德铭所部奉命进军河南。73团在团长周士弟和参谋长卢德铭的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在上蔡决战中,配合北伐主力将奉军一举聚歼,而后胜利班师回到武汉。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在武昌筹备成立警卫团,中共党组织准备派卢德铭去任这个团的团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原想任用一心腹担任团长,但自他率部投身北伐以来,一直受到中共帮助,拉不下脸面,加之他的参谋处长、中共党员张云逸奉党组织的指示做张发奎的工作,最后他才同意由卢德铭出任该团团长。

卢德铭任警卫团团长后,在团里大量安置中共党员,这个团共4个营,就有3个营长是中共党员,连排军官有一半都是由中共党员担任,使这支部队完全被中共掌控。

参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8月2日深夜,警卫团同时接到两封电报:一封是共产党人周逸群从南昌发来的,通知说南昌起义已经爆发,要警卫团迅速脱离张发奎,火速赶往南昌,参加起义军;另一封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命令警卫团星夜出发,乘船到九江集结待命。卢德铭接到这两封电报后,深知事关重大,他连夜找团指导员辛焕文和参谋长韩浚研究。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坚决响应南昌起义,不理会张发奎的电报,立即带一、二、三营(四营长是张发奎派来的)去南昌参加起义。

8月4日,卢德铭率警卫团2000余官兵、中央武汉军分校2000余人在武汉分乘4艘轮船沿江而下。部队到达奉新后,卢德铭才知道,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已于8月3日撤走,南昌又被张发奎部重兵占领。卢德铭深知部队已处在险境之中,遂立即决定将部队带到修水一带。

警卫团迅速撤离奉新,一路前进,沿途还有不少青年农民军成员和一些起义失散人员找来,警卫团兵员迅速得到补充。警卫团开到修水后,卢德铭与驻扎江西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总指挥朱培德取得联系,暂以江西省防军一师名义驻防修水。在修水,还有一支以邱国轩为首的土匪武装,约千余人枪,卢德铭很快将这支队伍收编。

卢德铭遂将部队扩编为师,由卢德铭任师长。部队发展壮大了,下一步到底怎么行动?卢德铭决定亲自去找湖南省委,请示下一步行动。

毛卢共同发动秋收起义

一番周折后,卢德铭找到了党在武汉的主要负责人向警予。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要他们立即回去发动群众,协助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

盧德铭回到部队后,宣布成立两湖农军总指挥部,由他担任总指挥,并开始集结各地农军,准备编组。此时,毛泽东也已奉中央政治局指示来到了安源。毛泽东在铜鼓找到了卢德铭,同他商量秋收起义的具体军事行动计划。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在党内,他们的职务悬殊,毛泽东是党的高层领导,而22岁的卢德铭只是个普通党员,但毛泽东认为,卢德铭是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

1927年9月9日,参加起义的部队集结于修水渣滓镇,举行秋收起义授旗仪式和誓师动员大会。会后,各部立即向自己的作战地区开去,拉开了秋收起义的大幕。秋收起义部队经过10天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起义便面临江西朱培德部的重兵围攻,地方反动民团也十分疯狂,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企图将秋收起义镇压下去,彻底消灭起义武装。

在险恶的形势下,部队召开了前委会,决定部队今后的去向。在前委会上,出现两种意见:毛泽东认为现在是敌强我弱,不能再打长沙了,应该将部队转移到罗霄山脉中段广大农村山区去,保存革命力量,开创农村根据地;余洒度则认为应该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攻打长沙,向农村退却是没有出路的,是错误的。

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认为大敌当前,部队连浏阳都守不住,面对敌重兵攻打长沙,部队会拼光的;退一万步说,就是打下了长沙也守不住,最后还是会把长沙丢了,这样的打法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是没有意义的。由于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他在部队中威望很高,会议上意见渐渐统一,少数怕不打长沙犯错误的同志听了毛泽东和卢德铭的意见,也打消了顾虑。

9月20日,部队在毛泽东、卢德铭的率领下出发,经萍乡的桐木、小枧到达芦溪。

23日清晨,部队从芦溪更田村出发沿芦溪河行进,毛泽东和卢德铭率领指挥部走在前面。但爬上离芦溪镇15里的山口岩时,突然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的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伏击。起义部队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损失很大。混乱中,许多参军不久的农民战士四处逃散,部队有被打垮的危险。

在此危急关头,总指挥卢德铭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自率领一个连折向队伍的后面,占领路旁高地阻击敌人,掩护毛泽东和部队转移。在这场恶战中,敌人一部占领了附近的一个山头,居高临下,雨点般的子弹疯狂地向卢德铭所在的阵地扫射。卢德铭全然不顾,继续指挥战斗,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毛泽东听到噩耗后,痛惜不已,他悲愤地大呼:“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

敌人撤退后,当地群众含着热泪将卢德铭和一起在战斗中牺牲的40多位工农革命军指战员的遗体一同掩埋在小土坎的茶树下。

(摘自《文史春秋》、《党史纵横》)

猜你喜欢
独立团总指挥黄埔军校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鼠国要上天之谁是总指挥?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机器人担纲管弦乐团总指挥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机智勇敢的总指挥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
黄埔军校初期的办校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