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研制秘闻:苏联专家的情感饥渴

2016-06-11 15:27
党史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老大哥将军小猪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什么?导弹、原子弹!美国有、苏联有,中国没有。在苏联人的秘密帮助下,中国10万大军秘密挺进戈壁滩,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导弹发射基地……

翻译惨遭苏联专家赶下台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学苏联。搞导弹,自然也不例外。

1958年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在北京丰台的长辛店成立导弹培训班,由苏联专家授课,对中国各兵种部队和高等院校的优秀人才实施专门培训。当时,由于时间紧迫,绝大部分导弹资料都还来不及翻译成中文;要想从苏联专家那儿学点东西,只能靠翻译。

当时,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有关部门从全国高校火速选拔了几个学翻译的大学生,紧急调往长辛店。可很多有关导弹的专业术语,既生涩,又复杂,相当难懂。于是,这些年轻翻译在报到的当晚,便开始投入工作,一本《中俄大词典》在他们的手上24小时不停地翻来翻去,不久就被翻烂了。此外,苏联专家多,中国翻译少,平均5个苏联专家才能摊上一个中国翻译。由于翻译们说话多,喝水少;加之休息不好,先是不停地咳嗽,后来持续地发烧,一个月不到,3个翻译全得了肺结核!

而翻译们最难的,是在课堂上为苏联专家当翻译。每次上课时,苏联专家讲一段,翻译就当场翻译一段;翻译直接面对的,不光是近在咫尺的苏联大专家,还有几十个赫赫有名的中国将军。但苏联专家对翻译的要求相当严厉,不管你这个翻译姓甚名谁,只要在一节课上出现3次卡壳———翻译不出来,立即重新换人,赶你下台!每当这个时候,被赶下台的翻译总是低着脑袋、满脸通红地坐到教室最后排的角落,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为“老大哥”改善伙食杀小猪

1959年3月6日,是苏联专家抵达酒泉基地的日子。经过重重波折,早在1957年10月15日,以聂荣臻为团长、宋任穷和陈赓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在苏联国防部大楼正式签订了一份中苏协定。

在这份协定中,苏联答应帮助中国进行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等诸多方面的建设。这是苏联援助中国的首次官方承诺。根据这个协定,中国从苏联引进“地地”导弹、“空空”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四种导弹系统以及其设计制造技术和战斗使用资料。

这次来的,是第三批来华苏联专家,多数来自苏联的靶场和工厂,这第三批专家非常重要,因为基地的设备安装和训练工作,必须要等他们驾到后才能开始。

苏联“老大哥”到基地的第六天,一场“罢饭”风波便发生了。

风波是由一盆肉菜引起的。这天中午,苏联专家在招待所餐厅用餐,一个苏联专家突然叫了起来:“这肉是冷冻肉,有问题,不能吃!”先是两个苏联专家围上去,接着是五六个苏联专家围上去,最后,十几个苏联专家一口不吃,唰唰唰,把各自盆里的菜全倒进了泔水缸!

导弹基地司令员李福泽将军很快赶到招待所,一进餐厅,直奔泔水缸。看着一缸油花花的肉菜,将军心疼得直想骂娘!朝鲜战争结束后,国家非常困难,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国家还从全国人民的嘴里抠出这些东西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了!再说这些东西本来是留给中国官兵过年过节尝上一口的,“老大哥”一来,全让进他们嘴里了,还要怎么样呢?

苏联专家见将军来了,马上围过来,毫不客气地提开了意见。为了中国的导弹,将军憋着一肚子气,还得笑着脸给人家赔不是。

翻译官谢家彬赶到后,去和苏联专家做工作,口水都说干了,对方还是有意见。

李福泽将军说:“你再去,就说我说的,只要他们好好讲课,好好工作,什么要求我都答应,我保证让他们吃上新鲜猪肉!”

谢家彬看着将军,莫名其妙:“戈壁滩这鬼地方,到哪儿弄新鲜猪肉去?”将军有些急了:“弄不到也得弄,没办法也得想办法!”

于是,谢家彬向苏联专家转告了将军的承诺后,急忙回到办公室,打电话,问情况,查信息。很快,谢家彬就获悉一个重要“情报”:工兵团炊事班偷偷养了一头猪!

謝家彬找到工兵团团长,做了思想工作。团长回去后,把将军的话向战士们讲了,战士们一致同意,纷纷表示:为了咱中国的导弹,应该把小猪全部送给苏联专家吃,我们自己就不留了,一根猪大肠也不留了!

于是当天中午,团长一声令下:杀猪!然而,当炊事班的战士们将小猪按倒在一张床板上,举起屠刀,却怎么也下不了手;而围在小猪身边的上百名战士,看见小猪求救似的望着他们,也不知所措。最后,团长一把夺过屠刀,一狠心,嗖地一声插进小猪的脖子。

望着躺倒在血泊里的小猪,战士们伤心至极。小猪很快被装进一个筐里,由两个战士抬着走出团部大门。战士们目送着小猪走了好远好远,直到再也望不见小猪,才偷偷抹开了眼泪。

小猪很快摆放在了“老大哥”的餐桌上。后来“老大哥”对将军说,这是他们到中国后,吃得最鲜、最香的一次猪肉!

苏联专家的情感饥渴

当时,中苏合作有规定,凡是来华帮助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超过3个月的,夫人都可以来华探亲,并由中方统一安排住在北京总政西直门招待所。然后基地利用每个周末,把在戈壁滩上工作的苏联专家用专机送往北京,让小两口过一晚上,再用专机接回基地。

随着枯燥的日子越来越长,苏联专家的情绪开始出现波动。一天,两名苏联专家来到将军办公室,用生硬的汉语说:“这儿生活太枯燥,能不能搞个舞会,让大家跳跳舞?”

酒泉基地文工团,即当年有名的“火线文工团”,组建于1958年底,其团员均是从朝鲜战场撤回来的第1军、16军和23军的3个文工团中挑选出来的骨干。而女文工团员多是小兵,有的年仅十二三岁,都是1949年参的军。她们是在朝鲜坑道里滚过的人,是在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兵,听从组织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安排,把一切交给党,已然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当文工团的副政委把陪苏联专家跳舞的决定告诉她们后,她们二话不说,服从!

根据“老大哥”的愿望,基地每周举办两次舞会。“老大哥”对此反应很好。可到了第四周,问题便出来了。问题出在舞伴上。是舞场上僧多粥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舞伴怎么也不够使。“老大哥”的兴致越跳越高,舞会的时间也就越拖越长,几个小时旋转下来,姑娘们早已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

最让姑娘们不能忍受的,是“老大哥”身上的那股气味儿!听说了苏联专家怕吃大蒜的秘密,姑娘们就商量着说:“在跳舞前,要是我们吃上几瓣大蒜,跳舞时苏联专家一闻到蒜味,肯定就不愿和我们跳舞了。”结果,舞会从开始到结束,不到半小时。

一年后,中苏两党撕破脸皮,“老大哥”嘣嚓嚓、嘣嚓嚓的舞步声从此消失在大漠深处。

(摘自《航天七部曲:发射将军》,李鸣生著,天地出版社)

猜你喜欢
老大哥将军小猪
我家的“将军”
打饭即景
将军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将军驾到
减肥药
谁去买早餐
Six psychotropics for pre-symptomatic & early Alzheimer’s (MCI), Parkinson’s, and Huntington’s disease modification
将军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