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初毛泽东为何弃小平而用华国锋

2016-06-11 18:39
党史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汪东兴天安门广场群众

1976年初,北京发生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反对“四人帮”、否定“文革”的全国性的群众非暴力抗议运动,这件事直接影响了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态度。4月5日之前,毛泽东一直保留着让邓小平和华国锋共同承担领导责任的可能。但是4月5日群众表现出的对邓小平的拥护程度,使这件事变得根本不可能了……

天安门事件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悲痛。但是,“四人帮”压制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诬陷邓小平,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义愤。清明节前后,北京市上百万人民群众,自发地聚集于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

4月4日,华国锋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会议,错误地认为群众的革命行动属于反革命性质,并在当晚开始清理天安门广场的花圈和标语,抓走许多坚持在广场进行悼念活动的群众。

当时,作为毛泽东同中央政治局之间“联络员”的毛远新把中央政治局委员会议情况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毛泽东圈阅批准了这个报告。

4月5日,北京广大人民群众提出抗议,在“还我花圈,还我战友”的口号下形成了天安门广场大规模的群众抗议运动,并同工人、民兵、警察和战士发生严重的冲突,导致车辆和治安岗亭被烧。

当晚7时半,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在广播讲话中说,天安门广场有坏人“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要认清这一政治事件的反动性”。9时半,出动1万名民兵,3000名警察和5个营的卫戍部队,带着木棍,包围天安门广场,对留在广场的群众进行镇压,并逮捕了一些人。

4月6日,中央政治局在京委员听取北京市委的汇报,认为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暴乱,并要北京市委写成材料通报全国。

毛泽东曾想保全邓小平

4月6日下午,毛远新与毛泽东会面,一起讨论了事件的性质,毛主席同意宣布这是一场阴谋。没有证据表明毛泽东本人认为邓小平是组织示威的幕后黑手(如公开宣布的那样),但他确实认为,假如邓小平继续掌权,将会把党带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当天晚上,江青也与毛泽东见面,再次要求把邓小平开除出党,但毛泽东仍然没有同意。

4月7日上午,当毛远新再次向毛泽东报告最新事态时,毛泽东给了他一份书面批示,对如何进行稍后即将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做出了指示。在政治局开会时,毛远新出示了毛泽东写的纸条,上面写着:“一首都,二天安门,三烧、打,性质变了。”简言之,运动变成了反革命运动,矛盾也不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更加严重,成了党与企图推翻党的敌人之间的矛盾。毛远新还向政治局传达了毛主席的两条建议:第一,代总理华国锋担任总理和党的第一副主席;第二,当时仍未被正式撤销党政军职务的邓小平,要免去其全部职务。

然而,即便在这时,毛泽东对待邓小平仍是有节制的,还指示说,对邓小平要“保留党籍,以观后效”。毛泽东的指示传达后,政治局会议上一片沉寂,随后便批准了毛泽东的建议。当汪东兴最先向毛泽东透露江青有可能动员群众批邓时,毛泽东指示汪东兴把邓小平转移到一个安全地方,地址要向“四人帮”保密。

毛泽东把权力全部交给华国锋,免去了邓小平的一切正式职务,这就为华国锋领导国家扫清了道路。在毛泽东看来,华国锋担任代总理的几个月里没有犯过大错,况且他也没有更好的人选能既忠实于他的威望,又能与激进派和老干部搞好关系。

一些了解内情的北京干部相信,直到4月5日之前,毛泽东一直保留着让邓小平和华国锋共同承担领导责任的可能。但是4月5日群众表现出的对邓小平的拥护程度,使这件事变得根本不可能了:华国锋将被邓小平压倒。毛泽东允许邓小平保留党籍,给他留下了重新报效国家的可能,只是现在还为时尚早。这一天晚8点,发布了华国锋被任命为党的第一副主席和政府总理的公告。

4月30日,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访华期间与毛泽东见面时,毛泽东拿出一张纸,在上面潦草地涂了几句话交给华国锋:“慢慢来,不要着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华国锋当时没有把毛泽东这条最后的指示公之于众,但纸条的真实性和毛泽东的意图无人质疑,毛泽东选定了华国锋做他的接班人。

毛泽东将权力交给华国锋

1976年4月8日,邓小平被撤销一切职务的次日,邓小平请汪东兴把他的一封信转交毛泽东。邓小平在信中明确表示自己仍会遵守党纪。他写道:“(我)完全拥护中央关于华国锋同志担任党的第一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决定。”他知道江青想把他开除出党,又说,“我对于主席和中央能够允许我留在党内”,“表示衷心的感激”。

但是,邓小平不被准许参加党内讨论或公开会议,也不能参加红军司令朱德(7月6日去世)和毛泽东(9月9日去世)的追悼会。在毛泽东逝世当晚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再次试图把邓小平开除出党,但不仅遭到叶帅的反对,也被恪守毛泽东命令的华国锋拒绝。

毛泽东不仅保护邓小平,允许他留在党内,还为他提供了一些特殊的关照。例如,邓小平在6月10日让汪东兴把他的一封信转交华国锋和毛泽东,他说自己的妻子为了治疗眼疾住进医院,最好能有一位家人在医院看护她。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求。邓小平在6月30日也接到通知,他可以从东交民巷的临时住处搬回宽街的老住所。即使在弥留之际,毛泽东也没有完全放弃邓小平。邓小平一家人搬回原来的家9天以后,北京100多公里外的唐山发生大地震,官方统计有24.2万人死亡。北京也有强烈震感,估计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结构受损。邓小平一家人和其他许多人一样,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帐篷,一直住到他们不再担心房子倒塌。邓小平一家人搬回原来的家之后,从1976年4月5日直到1977年初恢复工作,他在宽街的生活就像在江西的三年一样,又变成了以家人为中心,并只能从报纸和电台上了解新闻。

华国锋被选为总理和第一副主席意味着他在政治上的排名第一次超过了“四人帮”。华国锋想跟“四人帮”搞好关系,可是他们却要唱自己的戏。大体而言,他们是激进的宣传家,华国锋则是解决问题的实干家。此外,华国锋的晋升也使“四人帮”有理由把他视为劲敌。

华国锋从一个谦逊的中层干部到突然身负大任,在把握紧张的政治气氛上格外小心。很多老干部支持他,是因为至少在短期内他们找不到另外一个能维护国家团结的人,还因为华国锋走的是温和路线,更因为华国锋主动和他们合作。

毛泽东选定了华国锋,并在4月7日进一步明确地把统治权交给他,但无论在这之前还是之后,两人之间都很少直接来往。4月7日之后,尤其是5月11日第一次心脏病发作之后,毛泽东既无心也无力积极指导华国锋了。

尽管华国锋在4月7日担任了更高的职务,但并没有获得对军队的控制权,这使他不能像邓小平那样行使权力。华国锋指导行动的治国方针并没有远离邓小平的做法,即以务实的方式推动四个现代化。

(摘自《邓小平时代》傅高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猜你喜欢
汪东兴天安门广场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吉林一号视频07星天安门广场影像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功臣”汪东兴1978年为何被点名批评
胜利日大阅兵
汪东兴:带着争议离职,不带争议离世
毛泽东生前留话:汪东兴能对付江青
汪东兴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