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

2016-06-11 03:11张文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学激励机制校企

张文福

[摘 要]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是这个改革工程的主要力量,是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课题。在对高职院教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和思考。

[关 键 词] 教师激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34-03

一、研究意義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从1999年的161所增加到2016年的1300多所,高等职业教育有如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浙江省高职教育的情况发展更为迅速,从1998年仅1所高职学院到2015年50所高职学院,招生人数也是呈几何倍数在增加。然而,在高职院校中符合高职教学规律要求的双师素质教师比率还不足,能适应工学交替教学的教师更少,如何在国家提出工学会合、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加学生综合实力,推进学生个性化的成人成才,是各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的高职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学校如何通过创新机制,健全教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创造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思考,以求为对高职院校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2015年12月,课题组对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内专任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主要涉及教师现状及激励现状内容。调查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68份,问卷回收率为93.33%,有效问卷163份,问卷有效率为90.56%。作者采用SPSS 20.0和Excel 2013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统计分析

1.样本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在被调查的教师群体来看,男性71人,占样本的43.56%,女性92人,占样本总量的56.44%,女性教师占比高于男性教师,具体如图1所示。年龄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30~40周岁教师,共85人,占样本总量的52.15%,其次是40~45周岁与30周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样本总量的17.79%,19.02%,50周岁以上教师18人,占样本总量11.04%,具体如图2所示。

2.样本的职称与学历情况

被调查的教师中,教授4人,占2.45%;副教授34人,占20.86%;讲师95人,占58.28%;助教30人,占18.41%。具体如图3所示。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样本中以讲师为主,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略高于初级职称教师,占23.31%。学历结构方面,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共101人,占样本总量的61.96%;博士研究生仅8人,点4.91%。具体如图4所示。

3.样本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情况

从被调查情况来看,69.33%的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少于5年,其中有18位教师直接从高校到高职院校工作,并没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只有9位,占5.52%。

1~5年工作经历中还有部分是到高校后的一些企业挂职。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4.样本教师工作量情况

很多高职院校规定教师的年工作量,如有些规定全年360课时,或480课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周课时在10节以上的占80.37%,共131人。其中周课时在20节以上的有35人,占样本总量的21.47%,每周按5天计,每天课时超过4节。每周6~10节的占14.11%,每周课时在6节以下的只有9人,占5.52%。说明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量相对较多,授课任务繁重。

5.样本教师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状

在回收的163份有效问卷中,针对“是否有必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问题,有104位教师认为“有必要,并不同程度的开展相关活动”,有40位教师认为“有必要,但还未开展活动”,认为有必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师占样本总量的88.34%,只有19位教师认为“没必要开展”,仅占11.66%。在“是否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活动”问题中,有89.96%的教师参加过学生顶岗活动,参与形式最多的分别是驻企业值班、指导教师,联系企业安排实习等,没有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仅11.04%。在“你进行工学结合教学的场地在哪里”的问卷中,144位开展过工学结合教学的教师中,有12位选择在教室完成,另外有41位教师选择了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另外大部分教师选择校内实训基地完成。

6.样本教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进因素的看法

从调研中“您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哪些应该改进”问题的选择来看,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完善相关制度、与企业多互动,提高合作的双赢。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健全高职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整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人才培养改革的生力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前提下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在管理组织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组织成员成长和价值,在管理中综合考虑组织成员的能力、特长、兴趣和心理状况,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发展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群体是学历高、能力强的知识型员工,对于教师而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是十分有效的。近十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专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素质养成、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的方面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学生成長成才时充分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因此,在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时,更应该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充分发现、理解和尊重教师的需求,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实现全面发展,并实现自己的个体价值。为此,学校应该变传统的“事本管理”为“人本管理”,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活力,在开展素质养成、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强化教学基础建设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的重要前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促进教师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还应当满足教师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及受尊重的需求。要达成这些需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好基础,完善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要做好工学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中认知、体验及完成相关工作。不具备校外真实工作环境教学的情况下,要不断完善校内教学条件、硬件设备的建设。要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模拟,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学校教学基础条件的建设水平。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基础薄弱,职业基础能力建设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从调研的数据显示,有53位教师选择在校内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有近4成的教师认为,由于学院教学实训条件还不能適应工学结合企业实践任务的开展,特别是对于如酒店管理、电子商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及机械制造等专业,更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方式、工艺流程及企业文化,提高校内实训基础的建设水平,创设集研、训、创、培一体的实训环境。

(三)完善制度建设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的有力保障

制度建设是高校完善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至少应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经历。对于该规定,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空间及电动机都受到行业企业经营的影响,往往行业企业业务、经营受季节性的制约,与学校学习周期经常出现冲突,甚至出现一些不确定性。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在寒假需求最旺,然而,根据传统学期安排,这段时间学生并不处于教学时间,这样就造成学生需要安排顶岗的时期,企业不愿意接纳,企业需要学生进行顶岗时,学校已经放假的两难局面。在调研中,有45%的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束缚了教师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当充分考虑行业企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适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制度,切实调整学期制度,实施大小学期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参与学生企业实践的激励管理制度,健全教师教学与非教学工作量的管理制度,健全教师业绩考核制度,将工学结合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之中,避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的制度缺位。

(四)优化薪酬结构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的核心要素

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最核心的要素,科学构建薪酬体系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经济性报酬组合,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及健康的内部关系。在调研过程中,有54.60%的人认为,学校应该通过增加工作量补贴来增加校企合作教学的补贴,以弥补由于实施工学交替教学而增加的精力投入,有近80%的人希望能增加顶岗实习的教师补贴。一方面,由于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确实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在校企合作初期,教师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靠更多的是教师个人的社会资源,为了对教师在联系企业实习基地过程中投入精力和物力,学校在进行工作量计算时应当引入非教学工作量去补贴相关教师;另一方面,对于实施工学交替教學的课堂,学校在计算工作量时应当给予一定的倾斜,以引导实践教学课程往工学结合方向进行改革,如,对课时费用上浮10%~30%计算。同时,要重视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与奖励,对于行业企业技能能手、能工巧匠更应该着重奖励。通过科学合理薪酬体系的构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校和谐、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增强高职学院各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情况下,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基础教学条件建设,改革薪酬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相信能够加快学院各专业深化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为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浙江省高职教育发展报告(2006-2015)[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1.

[2]胡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7).

猜你喜欢
工学激励机制校企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