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2016-06-11 20:58
吉林农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种业农作物种子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农作物种业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构建五大体系、突出五种创新、提升五个能力,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新格局,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强化构建五大体系

(一)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是着力开展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省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着力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二是创新种业科研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基础性研究为主体的科研教学单位、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研新体制。三是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建立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奖励机制,对重大科技成果给予团队和个人重奖。商业化育种成果可以直接享受企业的利益分配,对选育出突破性品种的育种者,给予重奖。四是严格品种审定、退出和保护。进一步规范品种试验、品种审定、品种保护测试和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行为。

(二)强化产业推进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重点支持吉林省吉农高新种业、平安种业、吉东种业和鸿翔种业等大型“育繁推一体化”骨干种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并购优势科研单位或种子企业,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壮大。二是提高市场经营准入门槛。在企业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营销服务等方面大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净化种子经营主体,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企业布局。三是推进种业兼并重组。鼓励种业间的兼并重组,重点扶持大型优势种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打造我省现代农作物种业航母。

(三)强化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设立种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整合现有专项资金设立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二是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调动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满足种业发展的固定资产购置、基地建设、品种研发和种子收储等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要简化贷款手续,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真正解决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三是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种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大型工商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四是完善种子储备调控机制。重点储备玉米等大宗作物种子,同时增加短生育期的杂粮杂豆种子储备数量,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

(四)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培育引进高端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培养建立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科研拔尖和管理精英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配偶工作、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优待。二是建设高质量的种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支持高等院校与种子企业合作办学,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建立科研人员有效流动机制。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科技资源合理流动。

(五)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健全管理体系。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管理职能,明确负责种子管理的机构,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队伍。二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组织开展企业间、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保障种业管理工作经费。省、市(州)、县(市、区)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种子管理工作需要。

二、突出创新五种机制

(一)创新品种审定机制。一是完善试验管理办法。根据新修订《种子法》、《农业部主要農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吉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出台了新的《吉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品种参试条件、申请程序及要求等。二是健全和完善试验标准。根据农业生产和试验实际情况,每年都在对一些重要指标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品种评价指标日趋完善,更加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三是加强试验网络建设。目前,我省已构建了覆盖全省各生态类型区的试验网络,拥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综合能力较强、较为稳定的试验技术队伍。四是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编码和种子包衣、统一DNA指纹检测、统一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统一田间鉴评、统一收获测产、统一品质检测。五是建立审定品种退出机制。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点、种性严重退化、未按要求提供标准样品、审定年限已超过8年并失去使用价值的玉米、水稻、大豆、高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给予退出种子市场。六是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根据国家的品种审定标准,制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方案,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开辟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开通联合体试验。

(二)创新市场监管机制。一是建立跨省监管机制。建立种子产销省际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我省种子外产内销这一特点,为加强对种子从源头到市场的监管,提高执法工作效能。二是建立入户倒查机制。针对当前种子经营直销入户比例逐年增大,相当比例的种子不通过门店,直接通过订单形式直接达到农户家中。三是建立品种信息公示机制。每年印制并下发了10000余张《致全省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张贴到每个种子销售网点及主要村屯,公开我省审定及国审适合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名录以及退出品种名录,并就农民如何科学选种、用种给予提示。四是建立种子管理基础工作规范机制。在全省实行了统一种子备案条件、统一备案证明、统一种子包装标签模板、统一种子销售凭证、统一种子经营档案的“五统一”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种子市场监管工作。

(三)创新基地建设机制。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以省内和省外相结合。一是省内基地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和农作物制种特点,按照“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分作物、分区域科学规划农作物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二是省外主要是建设杂交玉米生产基地,重点是在新疆、甘肃等我国西部建设制种基地,提高良种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良种供应。三是加强海南南繁基地建设,鼓励种子企业加强科研育种基地建设,缩短杂交种子繁育周期,加快良种繁育步伐。抓好我省南繁基地建设工作。我省已经制定了《吉林省南繁基地建设意见》,此意见已经多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上报省政府,并以省政府文件上报农业部和国家南繁指挥部。同时,我省已经落实南繁基地征地资金2000万元,正与海南农垦总局协商租用1500~2000亩的育种耕地,确保我省更多的种业在三亚有南繁育种基地。

(四)创新质量全程管理机制。建立种子田间、收获、加工、贮藏、经营等每个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机制。一是开展种子田苗期、花期质量检验。二是开展冬季入库种子质量企业检查。三是开展春季种子质量市场抽检。四是开展种子质量海南种植鉴定。五是健全种子监督检验网络。

(五)创新种业发展扶持机制。设立种业发展基金,全力扶持种业发展。2013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设立5000万元的种业基金,加大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投入。2014年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专项资金正式列入省级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率先研究利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专项资金,与建行、基金公司按照比例,擴大资金规模,通过市场化运作,以股权或债权投资形式,建立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基金。2016年省人大对我委贯彻落实新法检查,并已通过省人大督促重新启动5000万元的种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将资金滚动使用,支持、促进我省种业发展壮大。

三、全面提升五个能力

(一)提升种子保障能力。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种业生产能力、储备能力、供给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是种子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建立省内和省外长期稳定的种子基地面积达40万亩,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亿多斤,保证了农业生产用种需要。二是储备能力得到提升。建立并实行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年储备种子240万公斤,落实种子储备经费340万元,提升了农业救灾备荒种子供应能力和市场调控能力,保证了用种安全。三是供给能力较大提升。按照“实行政企脱钩、健全管理机构、推进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种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提升品种管理能力。一是完善试验管理办法。在品种试验管理上,不断完善,提高科学性和公正性。采取了全程编码、全程封闭,提高对照品种标准,开展品种DNA鉴定,坚持田间现场鉴评等一系列措施,从严审定标准。二是完善品种审定专家库制度,力争做到审定客观公正。重新组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库,将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委员由67人增补到222人,其中玉米由22人增加到80人。三是在全国率先建立品种退出机制。目前我省已分9批次累计退出品种78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品种退出数量占审定数量52.3%。打击了侵权套牌行为,保护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三)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坚持“属地监管、主体责任、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全省种子市场,有效规范了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保护了农民利益。

(四)提升质量检测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省(部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为龙头,市县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省级)为主体,辐射全省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进一步加大了种子苗检、花检、库检、市场抽检和海南种植鉴定的工作力度,扩大检查范围,对种子质量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控。

(五)提升品种推广能力。通过广泛布局示范展示点,扩大品种试验容量,加大品种筛选和示范展示力度,加快了新品种推广步伐。一是通过广泛布局示范展示点,加大品种筛选和示范展示力度,加快了新品种推广步伐。二是拓宽品种审定试验渠道,提高承试能力。为吉农高新、平安、吉东等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加快品种选育和推广步伐。三是开展东北地区机收籽粒品种优选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研究,筛选适合东北籽粒机收的品种和节本增效模式。四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玉米主推品种田间种植信息采集工作,通过田间种植信息采集和录入,农民可通过手机或APP直观、便捷、动态、多点了解主推玉米品种田间表现,既方便农民选种用种,又方便良种良法推广,实现种子管理服务“互联网+”。

猜你喜欢
种业农作物种子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