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会在哪里筑巢

2016-06-12 08:33
绿色中国·B 2016年3期
关键词:努尔哈赤八旗满族

我真喜欢从八旗井中喷涌出的泉水,那泉水如玉,甘甜爽口。

我站在八旗井旁,仰头向上看,头顶是一方枝繁叶茂掩映的碧蓝天空,脚下是酝酿过历史风云的风水宝地。泉水奔涌,自带着的无限灵性;泉水静谧,还要化作祖家坊的圣酒。

这眼无论水酷暑寒冬一直保持8°的恒温清冽凉泉是女真时期建造,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井深6丈,水深3丈,水中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清代先祖努尔哈赤、皇太极起兵定天下,皆得益于此泉。

美酒之地必得甘泉

十六世纪末,爱新觉罗家族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崛起于辽东,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在清王朝统治的267年时间里,爱新觉罗家族共诞生了十二位帝王,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极至的谦逊之心学习汉文化,研究经史之学,掌握诗书礼仪,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堪称中国最后的贵族。

话说公元1619年,经过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命令军队大举移兵辽沈。1625年,努尔哈赤率军迁徙途中,经盛京郊野处(今沈阳市法库县)口干舌燥,命本旗族人去周边取水饮用。

在这荒郊野地,几位本旗族人找了好久都未找到水,此时济尔哈朗手中持一壶泉水,快马而至,到努尔哈赤身边急忙敬上。努尔哈赤饮泉水后荣光焕发,忙问济尔哈朗从何处取得如此甘冽泉水,济尔哈朗指向远处。

努尔哈赤带领八旗首领随济尔哈朗来到井旁,让其他旗主品尝泉水,其他旗主饮后赞不绝口,连连称奇:“天下竟有如此甘美爽口的泉水!”努尔哈赤仰天开怀大笑道:“这正预示着各旗主将可安享天下,日饮甘泉了。”努尔哈赤为此井赐名——“八旗井”,并下令只可八旗首领及其贵族享用。因济尔哈朗发现泉井有功,努尔哈赤特命他驻守此地护井,为八旗旗主及贵族日后饮用提供水源。

公元1635年,为迎接来年皇太极开元建国,济尔哈朗倾尽盛京所有精良酿酒师,用八旗井泉水倾力打造皇宫御用酒。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是时,皇宫盛宴中,皇亲国戚举杯共贺,一尽杯底后,被用此泉酿造的美酒所陶醉,纷纷夸赞此酒为天下绝妙,酒中至尊。

自此,皇太极对济尔哈朗更是情深意重,视其如同胞兄弟,鉴于其战功显赫和护井、酿酒绩佳,特晋封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同时,赐名其管制的酒坊为“满族酿造第一坊”。

八旗井又名“皇脉御泉”,与康熙、乾隆皇帝巡边有关。“皇脉御泉”是乾隆帝亲笔御书,因他几次巡边,必到八旗井附近驻足,他派人下井打探,发现泉底石隙交错泉涌不息,泉水清冽甘甜,喻示着喷涌不止的皇脉。乾隆帝饮水敬天,感恩皇脉佑清,遂命存甘泉酿皇酒,代代不息。直到清朝结束,民间方有幸品尝到“满族酿造第一坊”的皇室美酒。

百年大酒海的绝版储藏

沈阳市郊,法库县。

“风过大孤家子乡兮酒味香,月照半拉子山兮佛法彰。山川云蒸霞蔚兮太和光,东来紫气远空兮柳条长。”

祖家坊南区是沈阳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古建筑群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最高的建筑是“待月亭”。待月亭乃乾隆十九年乾隆帝第二次东巡留下的古迹,恰逢中秋之夜,因月未当空,乾隆帝在待月之时写就一首《浪淘沙·登高台而望明月》:日暮霞光天,紫气云烟,龙山月上逍怡然。一盘银光遮不住,洒满山川,风动霜漪,涟滢闪蹁跹。亭上独坐静思禅,悟得空心千江月,万里无边。

全诗气象万千,意境悠远,令人遐思。沿斗转的楼梯登上待月亭,可俯瞰酒厂全貌,眺望远方,东山坡上风力发电叶片在不停转动,西边一望无际的田畴里乡民在辛勤劳作,碧空如洗,心定神游,这正是“无月也登楼,无花亦品酒”的美丽境界。

再向前行,注目右边的《康熙巡边图》,极尽逼真精微,无处不流淌着皇家风范。“雨过高天霁晚红,关山迢递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正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最南缘的紫云宫古庙里面供奉的是酒仙。乾隆九年,乾隆帝第一次东巡时在盛京凤凰楼题写“紫气东来”后,再度巡边法库,驻足皇脉御泉品茶用膳,傍晚时分见山间紫气笼罩,便跃马前行,见紫气聚集处是一座无名古庙,便赋诗一首:古庙神佑皇脉山,祖武其昌世代传,东来紫气边门定,天将祥云疆域安。随后,乾隆帝亲笔提写牌匾:紫云宫。

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位于国家4A级景区内,与祖家坊酒业北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处一地。酿酒所用粮谷,都是当地特产的老品,糜子、谷子、粘高粱、薏米等作物。它生长于半山坡上,天然绿色。半拉山村里的人几乎都在酒厂和博物院工作,他们大部分是皇家满族后裔,也有少数汉族人,他们服务于几百年的绿色环保酒厂,酒厂和博物院是当地满族村落文化的精华所在。

博物院酒窖通道全长一公里,酒的储藏在已近万吨。进入酒窖,见到皇家第一窖藏的百吨大酒海,大酒海的外围是用长柳条编成,里面糊上1000层的树皮纸,这个大酒海用时六年才建成,现依然保持着吉尼斯纪录。在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中,尚存最久的酒海已逾百年。酒海是由满族人最早编制的储酒器,他们把独特的编织手艺和树皮纸糊制工艺传承下来保留至今,令人感动。

为什么要用酒海来储酒?第一,酒海相对环境可保持恒温。第二,酒海里的酒因不接触金属,没有金属氧化过程,天然环保,无任何化学反应。储酒酒海外面柳条编就,里面用树皮纸加花泥、蛋清、鹿血糊制而成。糊制工艺要求每天只能糊一层,干后才能糊第二层,夏天下雨和阴天时不能糊,冬天不能糊,一个酒海要用一年乃至多年时间糊制。

因为酒是有活性的,可自行呼吸,当年入储酒的时候直接留出它呼吸的空间,所以每个酒海里的酒都是不满的。酒海里面的酒直接与纸接触,却能点滴不渗,因此酒海糊制工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祖家坊酒业糊制酒海的树皮纸是祖家坊纸坊的自制纸,市场上没有卖的,这项工艺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纸原料是树皮,树皮经浸泡、蒸煮、软化,捣饼、切丝,下池浸泡一天一夜,制成浆液,再用特制竹篦子——捞至成纸,捞好的纸贴在墙上进行阴干。这种纸韧性十足,拉力强劲,纤维也较长。

祖家坊的传世之酒,是用内外两层都是石质的石锅对发酵好的粮食进行蒸料,在蒸馏过程中可吸取石材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同时蓄热性好。从选粮到出酒,十八道工序,每一道都凭着良心来酿造,这口锅最有说服力,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祖家坊的水车,是过去没有电时是以水为动力来加工粮食的。祖家坊的酿造泥窖,则是把山上野生的香水梨放烂让它的香味自然散发,再用它加上红泥、麻刀做成泥窖,每个窖池有2米多深,发酵好的粮食吸收窖泥的香气,即成梨香型酒醅,这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手工和苍茫的味道,恰似桃园中人。“酒岁分明,勿昧良心”,酒入储时——必将年限标在封口处,那便是“良心酿造、以德治酒”气息。我十分喜欢手工酿酒的路子,一下子把人的心染绿了,不断湿润着,既带着道德的温度,更带有贡品的诚实。我脚下所踩的石板路,其实每走一步就像走在了一首古诗上面一样,弯弯曲曲的就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明证。

酒香如佛家音乐一样让人心醉

酒是有翅膀的,酒香会在哪里筑巢?

“口袋房、万字炕、山中茅屋土坯墙,烟囱落在地面上。”这句俗语形象、集中的反映了半拉山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半拉山的满族宅院,一般为方形,有的住户“立木为栅”将房屋包围起来,前面正中立一栅门;富裕人家四周砌墙,并建有影壁。“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一般是3间或5间,坐北朝南,房顶用草苫,周围墙多用土垒成。门大多开在东边,也有的中间开门,称“对面屋”。

进门是伙房,又称外屋,西侧或东西两侧为里屋,即卧室。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这是满族卧室的最大特点。火炕又称“万字炕”等,满语叫“土瓦”。一般南、北为在炕,东端接伙房炕灶,西炕是窄炕,下通烟道。按满族习俗,西炕上供着神圣的“窝撒库”枣祖宗板。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火炕既住人又取暖,冬令时,常放一只泥制或铁制的火盆,深得满族群众喜爱。

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半拉山村民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来了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

满族认为,“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件大喜事,同堂的辈行越多越光荣。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建有东西厢房和南向而中间留有门洞的门房。其特点是:院内靠门洞的地方建一矮墙,称为“影壁”。影壁后竖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顶端挂有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索仑杆”,是祭天用的,斗内放些粮食、肉类喂乌鸦,传说乌鸦曾经救过老罕王努尔哈赤。两厢南端是牲畜栏圈。正房后中间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树或花卉。房屋四周围以横墙,自成院落,大户用砖石,小户用木栅。这样院连院,户连户,很自然地形成了半拉山村子。

“半拉山一大怪,养活孩子吊起来。”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指婴儿睡摇车的事儿。半拉山的满族先民以狩猎为生,妇女也和男人一样,也要骑马去打野兽,带着婴儿行动不方便,放在居住的窝棚又不安全,担心野兽伤害,便想出把婴儿装在桦皮篮子里悬挂在树上的办法。后期演变成了摇车,摇车是用两块筛板圈曲而成,两头翘起似船形,外面刷有红漆,并绘有金色图案,两头各写着“长命百岁”“九子十成”等吉祥字。所有这些都熔铸着满族人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满族人民的创造精神。

祖家坊酒业用人类最淳朴的生存环境进行着最环保的生物酿酒工程,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泥屋、灰瓦、甘泉,祖家坊4A景区的整个建筑保持老满族的建筑风格,这正是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的文化底蕴所在。

这,也正是祖家坊这只大鹏鸟——独立于漫漫红尘之外的价值,好像偌大的旷野只有它了。在空旷的视野里,我拜访那些树木、酒海、古迹、建筑,拜访那些孤单——好像正是寂寞营造了酒禅的境界。

望着或大或小的酒海,像佛门净地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我用手摩挲着酒海的柳条,想起岁月的年轮。我的思绪在那些柳条中游走着,甜甜的,淳淳的,感受这酒中的禅意和淡定。

酒海是一个大的修炼场,一处大的嬗变池,这种修炼真的很好——那些粮食的火气、戾气以及粗糙脾性被岁月一一消融掉。酒是什么时候获得生命的,我想是时间的沉淀,是自我的修行,因为岁月高高在上,它们在岁月里禅定,让自己的品味变得日益丰厚。

酒是物质的,修炼是精神的。这酒带着八旗井泉水特有的神秘和灵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筑巢之地,要有纯美、天然的自然环境,要有卓越、非凡的文化传承,更要有独立于世的佛法情怀。无论以后酒海里的酒走到哪里,它们都会把佛带到哪里,因为它们曾经修行过。

(责编:张志国)

猜你喜欢
努尔哈赤八旗满族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八旗之殇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清代右卫八旗驻防述论
沙场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