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技术在铁路警务中的合理运用

2016-06-12 09:35
中国工作犬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嗅源警力警犬

肖 凝



警犬技术在铁路警务中的合理运用

肖 凝

训导员携犬巡逻

受地域环境、铁路设施及运输规律的影响,铁路警务工作与地方警务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针对铁路治安及刑事案件发案地点相对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现场易被破坏等特点,应确立早发现、快出动、重协同的跨时空整体警务作战模式。在铁路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运用警犬技术建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协作系统,并在勘查中及时、科学地使用警犬,可以增强治安防控力度并有效地打击铁路刑事犯罪。

一、运用警犬技术建立铁路预警机制,压缩发案与发现的时间差

铁路运输工作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客运列车被学者称之为“流动的社会”。在当前警力不足的实际情况下,要做好铁路警务工作,就要善于发动群众,建立社会联防组织。同时,更应充分认识到警犬巡逻对于解放警力的重要作用。铁路执勤民警带领警犬进行巡逻,不但能节省警力,还可以及时发现治安隐患与刑事犯罪嫌疑人。带犬巡逻的方式,往往要结合铁路治安的整体部署、现有警力、巡逻区的范围、地形、敌情等情况,本着全面部署、重点突出、明确任务、划区包干的原则,合理地进行安排。

采用携犬巡逻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徒步巡逻,一般由3~5人组成巡逻组,徒步携带警犬在铁路车站外的广场及进站口区域进行巡逻。一组可携带2~3头警犬,呈一字型或三角形排列,以5米间距为宜。无论是一字形还是三角形排列,发现目标或可疑情况均应以一犬主攻目标,其他犬迅速包围目标或进行阻击。第二是乘车巡逻,分为公开巡逻和秘密巡逻。公开巡逻是民警携警犬乘坐警用摩托车或电动巡逻车进行,2~3车为一编组,一车一犬,间距30米,保持通讯联系。公开巡逻的目的是制造较大的声势以震慑不法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起到预防犯罪、维护铁路治安的作用。秘密巡逻是指秘密带犬巡逻,驾驶无明显标志的民用轿车或出租车,在人员密集的站前广场等铁路地区进行巡逻。遇有情况及时跟踪或停车,而后带犬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巡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巡逻时警犬应该不离开带犬民警身边,以便随时指挥,攻击目标;二是巡逻时细心观察警犬的行为表现和周围动态,遇有犬竖耳或尖叫,要提高警惕,并做好战斗准备;三是巡逻中一旦发现可疑的痕迹、物品,应对其周围进行观察、搜索,判明情况后立即进行现场保护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切勿让警犬嗅扒;四是如遇到行凶杀人等暴力现行犯罪,应立即对犯罪嫌疑人发出警告,警告无效后可放警犬扑咬,扑咬时先要使警犬明确目标,再纵犬出击。

通过合理使用警犬技术,可以构建覆盖站、车、场、线的全方位巡防预警网络,一旦有嫌疑人触网报警,即可大大压缩发案到发现之间的时间差,为快速开展现场处置及侦查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基于警犬技术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将暴力犯罪遏制在始发阶段

发生在铁路公安管辖范围内的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带有明显的铁路特色,案件各构成因素多具有动态性,犯罪现场具有分离性。要抓住瞬息万变的破案时机,就必须“以快制快”,充分利用警犬的追踪技能,建立以信息指挥中心为核心,派出所、乘警队为依托,站勤民警、乘警为基础,刑警、治安警为骨干的快速反应系统。形成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侦查、快速破案的侦查机制,将暴力犯罪遏制在始发阶段。

因此必须在相关的局、处之间建立跨区段、辖区的固定刑侦协作系统,在警犬的帮助下,使局部有限的警力,成为全局的优势警力,由案发地的孤军作战,转为全局的整体统一打击行动;让各站、车、场、线都成为缉捕犯罪的前沿阵地,一处发案,八方堵截,将犯罪嫌疑人置于四面楚歌之境,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躲藏。由于铁路站区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气味混杂,环境条件较差。指挥员应在第一时间下令进行警犬追踪,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嗅源准确无误,但如果超过时限,同样也会失去利用价值,尤其是一些迹线气味。因为人在行走的过程中,踩在地面上的每枚单个足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热力、风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迹线气味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追踪时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空气中的气味和雨雪等因素,也都直接关系到追踪的效果。

三、铁路犯罪现场勘查中警犬技术的使用

铁路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铁路货场、线路普遍地域开阔、地处偏僻、复杂嗅源少,具备了使用警犬技术的良好条件。所以,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科学、及时地使用警犬技术,是侦破铁路刑事案件的重要抓手。铁路常发的货物盗窃案件现场地域性强,多存在于山区、偏远地区及列车慢行地区。这使得货盗案件现场具有流动性、分离性、多现场、极易破坏等特点。给侦查破案增加了难度,但同时现场环境却较为清净,给警犬技术的运用提供了适合的条件。

(一)现场查找嗅源的方法

侦查人员进行勘查时一定要阻止闲杂人员靠近现场,以免破坏嗅源。首先应巡视现场,划定勘查范围,明确勘查前哪些人接触过哪些物品,然后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确定勘查顺序。在铁路犯罪现场,查找嗅源的方法和重点部位如下:

1.从现场进出口查找嗅源

现场进出口是犯罪嫌疑人的必经之路,尤其在货物盗窃案件现场,犯罪嫌疑人破坏车体、搬运货物会留下较为明显的进出口,这是查找嗅源的重要部位。犯罪嫌疑人翻越或破坏防护网、破坏车门铅封及加固铁丝均会停留一定的时间而留有气味。所以只要对犯罪嫌疑人的现场进出口判断正确并进行仔细勘查,就很有可能发现可供警犬追踪作业的嗅源。

2.从实施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查找嗅源

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核心地带,停留时间长,破坏程度大,犯罪目标物往往被移位、翻动、毁坏或抛散。由于犯罪嫌疑人接触物品较多,所以中心现场也是犯罪嫌疑人最易留下可供警犬使用嗅源的地方。在进行盗窃货物时,犯罪嫌疑人因精神紧张和时间有限,极有可能在现场遗留下头发、纽扣、血迹等微量物质。这些物质除了可供刑事技术人员进行检验鉴定之外,在查明确实没有被他人触碰的情况下,还能作为警犬作业的嗅源。

3.从犯罪嫌疑人的来去路线及犯罪预伏、藏身之处发现嗅源

在中心现场和进出口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应根据现场的环境和地形条件,进一步扩大勘查范围。犯罪嫌疑人作案之前,会对现场进行踩点,以熟悉作案环境,其逗留之处可以发现足迹及交通工具痕迹。同时在其来去路线及作案中的预伏、藏身之处要重点关注,很可能会留有遗留物,尤其隐蔽之处因为停留时间较长,发现犯罪嫌疑人使用过的衣物鞋袜、烟蒂、作案工具、饮料瓶、食品袋等痕迹物证和有效嗅源的几率较大。但在现场的嗅源,必须经过核对考证或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方可确定,切忌主观臆断。有些被变动了的物体及周围的地面,即使没有明显的痕迹特征,同样也能够留下可供警犬作业的嗅源。

需要注意的是,嗅源能否正确提取,关系到警犬的作业效果,应多发现、多提取并分别保存。勘查时,如果警犬未能及时到达现场,要立即对发现的嗅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嗅源的浓度和纯度,防止气味的散失、淡化和混淆,这对提高警犬的作业质量至关重要。

(二)嗅源的合理使用

根据警犬对有气味的物质能建立永久性或暂时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嗅源提取之后要及时、合理地使用嗅源,使警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帮助。首先,应注意将人体气味与非人体气味结合使用。在铁路货物盗窃案件中,除了足迹嗅源等人体气味之外,只要被盗物品达到一定数量并具有独特气味,也能供警犬追踪使用,如粮油食品、机电设备、建筑材料等等。结合使用人体嗅源及赃物嗅源可以大大提高警犬追踪方向的准确性。其次,警犬在进行气味鉴别作业时,要针对警犬的不同特点使用嗅源。除了存在作业水平高低之分外,在某种情况下,犬对某种气味的鉴别有它的特长。训导员应根据自己犬的鉴别特点,选择嗅源气味的部位及浓度进行作业。同时要为鉴别复核保留嗅源,避免使用后随意丢弃或破坏,同一案件的鉴别有时需要反复进行,以得出准确结论。在现场提取和保存的嗅源,如果对其是否具有使用的价值产生疑问,可通过鉴别加以验证。最后,带犬民警应在工作中注意犬的劳逸结合,避免作业强度过大引起犬的不良反应。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警犬技术,才能让警犬在工作中发挥更准确、更强大的作用。

结语

随着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及恐怖活动的日渐猖獗,铁路警务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和难度日渐提高。面对复杂的现实局面,铁路警方应加大警犬使用力度,并逐渐将警犬技术合理地引入到铁路警务的各方面工作之中。警犬可以在日常铁路警务工作中进行巡逻和安全检查,为铁路运输和旅客安全保驾护航;在铁路犯罪现场,警犬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嗅源进行追踪,或通过气味鉴别能力为案件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甚至可以在现场搜索中直接发现物证,为案件的侦破及诉讼提供重要证据。这对于缓解铁路警力匮乏的现状、提高铁路警方的综合打击能力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警犬工作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地运用警犬技术,在新时期的铁路警务工作中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450000)

基金项目: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有效提高铁路‘三盗’案件破案率研究”(2016TJJBKY035)

猜你喜欢
嗅源警力警犬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基于快速凸包的目标车辆动态围堵算法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警犬搜索物证训练的程序和方法研究
嗅源气味吸附采集动力形式比较研究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浅谈带犬民警如何选择 嗅源
警犬钢笔画
谈谈训犬员在案件现场中的工作要求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