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等你慢慢来

2016-06-12 13:55朱晓皎
考试周刊 2016年39期
关键词:五线谱郑振铎电线

朱晓皎

一、“几痕”带来的纠结

“草长莺飞二月天”,春的萌动总给人带来惊喜。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的小草,抽拔出嫩芽的柳枝,细碎地开在枝头的迎春花,还有孩子们朗朗悦耳的读书声。

自然之美,不领略有些可惜。今天,我要和学生们一同学习第四课《燕子》,透过文字感受春的动人。这篇文章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他笔下的燕子灵动可爱,透着一丝调皮,孩子们学习兴致很高。按照以往的习惯,我备课时除了研读课文、教参外,还关注《语文补充习题册》。将习题册上的一些问题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学生完成习题降低了难度,一举两得。

课堂上,同学们读道:“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我顺势抛出习题册上的问题:“同学们,文中写电线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条或‘几道呢?”

我满心期待学生能说出我心中所想的答案——“几痕”显出细细的电线在远处隐隐约约,天空高远辽阔。

但接连请了几个同学,都没有说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五线谱就是这样的,如果用几条就不像五线谱了。”

我接着引导:“这个句子是把燕子停在电线上的样子比作五线谱。说明作者先看到了电线的样子才联想到了五线谱的。我们试着想象作者看到的画面,天空蓝蓝的,远处的电线……”我边说边亮出了五线谱的图片。

教室里原本举着的手都放下了,孩子们一个个皱着眉,抓耳挠腮,完全没有头绪。

此时下课铃声响起了。我站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挫败感扑面而来。

“你看,你看学校门口的电线,黑黑的,粗粗的,用‘几条和‘几道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呀。五线谱的线也黑得很明显啊。”几个学生看着校门外的电线讨论起来。

“是呀!是呀!你说是为什么呢?”

突然间,我好像想到了什么。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查找了资料。

【资料1】郑振铎,189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27年,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海燕》是他这时期的作品。他凭借对故乡的了解,用工笔的手法描绘家乡在春意盎然的景象中,由南方回来的逗人喜爱的小燕子。

【资料2】起始于1882年的中国电力工业,至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从185万千瓦,艰难地攀升到1978年的5712万千瓦,中国用了整整29年的时间。到2007年底,中国发电装机规模已达7.18亿千瓦——这个数字是1978年的12.6倍。

【资料3】电线粗细表示其所能承载的电流是不同的,越粗的电线所能承载的电流越大。

结合这三段资料,我们可以知道,郑振铎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电力发展的起步阶段。电力不够强大,不需要太粗的电线即可以满足需求。细细的电线,即使相隔不太远,看起来也是隐隐约约的。如此,文中的“几痕”用得相当贴切。时至今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所使用的电线肯定是比90年代的电线粗很多,也许距离要足够远,才能让粗粗的电线看起来若隐若现。

关于“几痕”的纠结到此结束。我没有再苛求孩子去体会“几痕”一词的妙处,只是把我刨根问底的过程与他们一同分享。他们与郑振铎生活的时代相隔了20多年,这种隔阂与不理解是无法避免的,要他们与过去产生强烈的共鸣,真的是太难为他们了。

二、理论指明了方向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对课本进行了多次调整,但作为配套练习的《补充习题册》却仍然割裂文本,只着眼于字词,让学生做题时伴随着满满的挫败感,老师教学时,心中充斥着深深的无力感。

教育为什么要难为孩子?优秀的文章是应该好好读,读透、读深,但是需要这样抠字眼,抠得兹兹冒火星吗?不仅仅是《燕子》,之后要学习的《第一次抱母亲》等,都在要求学生理解超越年龄的感情。教育者为什么不能给予他们时间与空间,将这种对感情的体悟过程留在他们各自人生经历中最恰当无比的时间呢?

孩子们不懂“几痕”的妙用,也能感受燕子的可爱机灵;他们会孝顺母亲,只是抱住母亲时又是心疼又是心酸的复杂感情,也许要他们成为父母后才能体会;他们也许不甚明白非典时期,护士长叶欣舍生忘死的选择,但这依然不妨碍他们形成助人为乐、为他人奉献的良好品质。有些感情,有些体会,真的不用急于一时,教育者应该成为愿意等他们慢慢来的人。

我遍寻了时下流行的教育理念,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研读了李希贵老师提出的“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想法后,我脑海中关于语文教学的方向变得清晰了。

李希贵老师认为: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表现最突出的是——我们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点,改变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很多文章都明白,语文素养就大大提高的认识。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正好相反,必须反三归一。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感悟最后有所得。将每天无法保证质量的课外阅读挪入课堂,压缩对同一文本的学习时间、练习时间,把更多时间用来指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博览群书丰厚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和阅读中能更快速、灵敏地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研究引发的思考

理论终究是要通过实践检验的。在将李喜贵老师的理念化为语文教学中的行动时,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什么样的文章适合“语文主题学习”?我同意李希贵老师所说的,不要太过精雕细琢,不需要挖地三尺过分地咬文嚼字。但语文书上的课文作为精读的范文,其示范意义是主要的。示范的内容不仅仅是优美的词句,更有文章的结构、描写的手法和丰富的感情。浓缩学习教材的时间,取舍是一门学问。是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浓缩,哪些要挖,哪些一带而过,都要斟酌。

二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否要改变?“语文主题学习”说到底就是减少教学比重,变为广泛的课外阅读。但知识是需要反复强调才能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摆在大家面前,最首要也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考试制度如何改进。考课内还是课外?课内讲得少练得少,课外又是浮光掠影,面对检测孩子如何复习,家长是否能接受,等等。由此看来,一个多元的评价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课外阅读的好处。我相信书本如同食物最终会化作一个人的骨与血、灵与肉,意义非凡,甚至可以说阅读将夯实学生整个人生的基础,使其最终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只是阅读不能完全替代语文课,在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考试仍然作为主流评价方式的当下,我们必须为学生考虑更多。

猜你喜欢
五线谱郑振铎电线
嘻哈音乐课
十二点钟
郑振铎炒股
天然的五线谱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郑振铎虚心接受批评
1000条蛇守卫电线
电线
地上电线不要碰
在留守儿童的“五线谱”上谱入浓浓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