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命题探究及2016年命题预测

2016-06-12 16:18豆党锋
高中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热点新闻命题作文高考作文

豆党锋

无论高考怎么变,作文都不可能改变它在语文考试乃至整个高考中重中之重的地位,毕竟,一篇上乘的作文才是语文学习水平的集大成体现。在考场上,若是能手持一支妙笔写下生花好文,一定能占上不少优势。当然这支妙笔不是马良的神笔,没有一丝侥幸的成分,它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练习。2016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下面的高考作文攻略包含了近三年的命题分析、2016年作文命题及热点预测等内容,请大家务必细细揣摩,要知道,先得成竹在胸,才能叱咤考场风云。

考题回顾

近三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是主要形式。试题开放性比较强,但不可能没有限制因素。所以2016年的高考命题在继续开放的同时,可能会在具体要求上进一步增加限制,因此,写作时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近三年的作文题目:

一、试题及材料类型

2015年全国15道作文试题中,新材料作文占了14道;2014年的18道作文试题,新材料作文占了18道;2013年的18道作文试题,新材料作文占了17道。由此可见,新材料作文为近三年来最常见的题目,也将是2016年高考作文的主要试题类型。而在试题材料类型这方面,则表现得却相对集中,主要体现在生活类,如: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 社会类,如:2015年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言论类,如:2015年浙江卷“文章与人品”等。

二、关注方向

1.关注时代焦点。如:2015广东卷“感知自然”所探讨的话题实质是“科技与人文,科技与自然”; 又如:2014年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其材料的核心内涵是对“规则”的讨论,而其社会背景仍是“法治”。

2.关注传统文化。如:2015年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更是考查了考生对民族文化的掌握情况;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考生对民族文化经典的阅读情况。

3.关注道德引领。如2015年湖南卷“大树与种子”,启示我们只有懂得先利人,才能利己;湖北卷“泉水与喷泉”告诉考生,远离光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亦是伟大!

4.关注价值建构。如2015年新课标卷Ⅱ“风采人物的评选”,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最为赞赏的一位。这三名候选人实际上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平凡劳动者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自由职业群体。所以考生无论赞赏哪一位,均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又如2013年辽宁卷“沙子与珍珠”,也是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考查能力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而高考作文考生最缺的就是思想和科学思维,所以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就其考查的能力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开放思维能力

鼓励考生大胆质疑,自由表达,让考生有话可说一直是高考命题者的追求。所以,2015年新课标卷Ⅰ中,面对“举报父亲”的行为,全社会展开了讨论;新课标卷Ⅱ中,到底谁是“风采人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14年,北京卷的“老规矩”,考生可赞同,亦可反对; 2013年,江西卷的“怕与不怕”;安徽卷的“为什么会这样和为什么不能这样”之辩,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2.辩证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对同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思维能力。所以,2015年安徽卷,美丽的蝴蝶翅膀在显微镜下竟然是无色的;广东卷,从远与近的角度上感知自然,其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四川卷,“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014年上海卷,面对穿越沙漠,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 ;江苏卷,青春到底是“不朽”的还是“朽”的……

2013年,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辽宁卷“沙子与珍珠”……这些试题考生只有辩证分析才能写出深度,从而充分考查了考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应备的能力,鼓励创新更是一个社会应倡导的风气,所以,2015年天津卷认为“智慧是一种境界”;2014年天津卷“将人大脑中置入一个芯片”;2013年上海卷,“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些试题充分考查了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虽说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又代表着2016年高考的命题方向,具体表现如下。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加大。2015年的16道大作文题目再加上北京卷的小作文题目,考查传统文化的作文试题共有5道,占了全年试题总量的三分之一,而2014年和2013年此类试题仅各有一题。

预测——2016年将可能会继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如:北京卷的微作文,有可能将请柬、贺信等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类文体纳入考查范围;其他省份的试题有可能借鉴浙江卷的“文章与人品”,试题材料来源于文化典籍,探讨的话题是文学、文化等。

2.鼓励考生抒发真情实感,打击套作力度增大。2015年新课标卷Ⅰ要求必须用书信体写作,2015年北京卷试题为命题作文,且要求考生必须写成记叙文。这些要求均有力地打击了套作,代表着高考改革的大方向。

预测——2016年高考作文对文体的限制力度将会有所增大。如:为了打击“新八股文”式的议论文,在体裁上,更多的省份将可能会要求考生必须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3.试题取材社会热点新闻的力度加大。2011年的许多试题材料均直接取材于社会热点新闻;2012年~2014年,以社会热点新闻为试题材料的作文试题少之又少,而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和天津卷等试题,材料均直接取材或接近于社会热点新闻。

预测——将会有更多的试题关注社会焦点。如,为了鼓励考生“两耳要闻窗外事”,增强时代使命感,在试题材料类型上,有可能会向“时事新闻”、“漫画”等方面倾斜。

4.出现了命题作文,同时试题难度大幅度降低。从2015年来看,有北京卷穿着命题新马甲的新材料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深入灵魂的热爱”;浙江卷、江苏卷、广东卷、四川卷、上海卷、福建卷、天津卷虽说是材料作文,但材料的话题性十分明显,可以说是典型的“伪材料作文”。

预测——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两类作文和材料作文有望有机结合。如,为了有意降低试题的难度,不玩审题“猜谜语”游戏,让作文回到写作的本质,有可能会出现材料+命题式材料作文或材料+话题式材料作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命题作文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初三
初三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媒体在社会热点报道中的重新定位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