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疗效观察

2016-06-13 01:50张剑锋黄瑞聪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阳江5295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梗死

张剑锋,黄瑞聪(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 阳江 529500)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疗效观察

张剑锋,黄瑞聪
(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摘 要]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配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状态;醒脑开窍针法

抑郁症是脑梗死后最常见情绪障碍,约占脑梗死患者的20%~60%,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厌世﹑失眠等,脑梗死后抑郁症是同时包含精神症状和生理症状的复杂精神性疾病[1]。我们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8例,均为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9~76岁,平均(58.63±6.71)岁;原发疾病病程10~38天,平均(24.63±8.50)天。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50~75岁,平均(60.43±5.22)岁;原发疾病病程12~40天,平均(25.51±9.37)天。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经头颅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脑梗死后抑郁的诊断标准[3],抑郁症严重程度参照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4]。轻度抑郁评分大于等于20分,中度抑郁评分大于等于27分,重度抑郁评分大于等于35分。

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及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脑梗死病程小于2个月,无精神障碍病史或家庭病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其他器官系统疾病,存在沟通障碍无法配合检查治疗,不耐受针灸疗法,不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西药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西药用盐酸舍曲林片(国药准字H10980141)50mg,1日1次口服,服用4周。常规针刺取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委中﹑极泉穴,直刺进针,每次行针1~3min,至有麻胀感,1 日6次(周一至周六治疗,周日休息),治疗4周。

观察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印堂﹑委中﹑完骨﹑天柱﹑极泉等穴,患者取仰卧位。内关穴捻针角度大于180°,捻转频率每分钟40~60转,留针30min;人中穴用雀啄泻法针刺,至眼部湿润为止,留针30min;印堂穴用小幅度平补平泻法,捻针角度为90°,捻转频率每分钟120~160转,留针30min;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进针15mm,至下肢出现被动运动,留针30min,随症加减穴位。1日6次(周一至周六治疗,周日休息),治疗4周。

3 疗效标准

采用HAMD评分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根据HAMD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统计治疗效果。痊愈为减分率大于等于75%,显效为减分率50%~74%,有效为减分率25%~49%,无效为减分率小于25%。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4  28.62±3.41 12.52±1.50对照组 44  28.76±3.93 20.33±2.45 t 4.633 10.977 P >0.05  <0.05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出现晕针2例,卧床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4.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食欲减退1例,对症治疗后均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体 会

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与气血痰上扰脑窍﹑窍闭神匿所致神机失调有关。石氏所创醒脑开窍针法以“调神”为本,针刺内关穴等达到醒神开窍﹑疏通气血的功效。通过多个穴位的共同刺激既可以调节脏腑,又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抑郁状态的改善和痊愈。与传统针刺法相比,醒脑开窍针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王清梅,刘跃晖,熊钰,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并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5):397-400.

[2] 杨利革.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 (12):99-100.

[3] 武华侨.心理干预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 (30):150.

[4] 崔丽笙.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905-910.

[中图分类号]R246.29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490-02

[收稿日期]2016-01-07

猜你喜欢
脑梗死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
急性脑梗死的CT脑灌注成像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