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物流增值服务研究

2016-06-15 13:41杨利军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价值链供应链

■ 杨利军 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物流增值服务研究

■ 杨利军 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内容摘要:物流增值服务具有延伸性、超常规、创新性以及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等基本特征,其内容将不断扩展和演变。物流增值服务对于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物流增值服务应以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促进协同效应和降低风险的高度进行设计。

关键词:增值服务 物流增值服务 供应链 供应链协同 价值链

物流增值服务的提出、概念和内容

现代物流增值服务或增值物流服务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5月德国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上,也有学者从理论上认为Friedman于1942年提出的物流金融是最早的增值服务研究(高晓红等,2010)。关于物流增值服务的概念,国际物流博览会将其定义为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的各种延伸业务活动,是在物流基本服务基础上创新延伸的特殊个性化服务(韦克俭,2012)。张怡(2015)对我国航空物流增值服务进行了研究,在认同物流增值服务延伸业务活动特性的同时提出延伸既包括物流链条的延伸也包括跨界延伸。王佳丽(2010)则强调了物流增值服务的超常规属性,是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采用超出常规方法所提供的服务。利少波(2011)则提出物流企业对客户物流系统一体化的功能整合就是物流的增值服务,即在完成物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货主的需求细分再细分、对服务品种创新再创新的过程。赵宁等(2012)认为存在广义和狭义的物流增值服务概念,所谓广义的物流增值服务是传统意义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细化和延伸;狭义的物流增值服务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部分承担传统上由生产企业完成的工作。以上定义集中体现了物流增值服务延伸性、超常规、创新性以及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基本特征。

从物流增值服务的内容来看,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广泛的一致。部分学者认为在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中,传统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都属于常规物流服务,而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则属于物流增值服务的范畴。韦克俭(2012)认为凡能增加便利性、加快反应速度、降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及延伸与拓展的服务都是增值服务的内容。王佳丽(2010)则将物流增值服务划分为五类:常规扩展型、联合型、第四方型、纵向延伸型和跨行业集成型物流增值服务。物流金融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又被视为混业型增值服务,而物流系统规划服务、供应链咨询服务则被视为第四方物流增值服务的典型。此外,罗娟娟等(2012)探讨了电子商务代运营的增值服务,表明了代运营业务也可以是增值服务的内容;史杨焱(2010)则探讨了第三方采购增值服务,提出物流企业应深度介入生产企业供应链提供第三方采购增值服务;邢怀香(2012)提出了第三方VMI(卖方库存管理)服务的概念,主张物流企业集成VMI库存以实现整体物流成本的降低和增值。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增值服务的内容将不断扩展、充实和演变,王之泰(2013)对快递业务从增值服务到普遍服务的探讨说明了增值服务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动态变化的概念。

物流增值服务的作用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既面临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全行业来看,粗放式经营、进入壁垒和产业集中度过低等因素导致行业增长质量不高、物流企业素质层次不齐,激烈乃至过度的竞争最直接的结果是全行业利润率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30%降至目前的10%左右(袁开福等,2014)。与此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长期居高不下,占GDP的比重达18%,物流成本在电子商务公司总运营成本中同样高达13%(罗娟娟等,2014)。

从微观层面来看,物流企业业务类型、盈利模式高度趋同,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常规性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高达85%(方智勇等,2015)。现阶段,常规性和基础性的物流服务已经无法形成企业牢固的市场竞争基础,企业亟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摆脱低水平竞争的不利局面,实现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突破,而物流增值服务是主要的努力方向。高晓红等(2010)的研究表明增值服务与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高度相关,在同样面临金融危机和企业运营成本显著上升的情况下,宁波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物流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0.54%和33.10%,其原因主要来自于物流增值服务。增值服务不仅关系到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目前学术界对物流增值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值服务的概念及内容、增值服务的种类、增值服务应具备的条件、增值服务的作用等方面,但绝大多数研究成果以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缺乏站在供应链系统的高度统筹考虑物流增值服务的成果。将物流增值服务的目的仅限于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收益与竞争能力,既违背了增值服务的初衷,也限制了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向,降低了物流增值服务的价值。因此,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改善供应链协同效应、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同时获取超额利润应该成为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向和动力所在。

供应链协同视角下的物流增值服务方向和内容

关于供应链协同,Larsen(2000)认为供应链协同是通过不同层面的节点企业网络以及长期合作、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以实现联合计划、联合产品开发和信息系统共享。Simatupang(2002)则强调供应链协同意味着两个或更多的独立企业从计划到执行的供应链运作上相互合作以实现比单独行动更大的利益。Xu(2006)则提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战略响应,该响应是应对由于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相互依赖关系所带来的挑战。综合以上观点,所谓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节点企业或供应链合作伙伴为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和绩效最优,以竞争合作取代竞争对抗的企业间关系,通过一体化协调运作以实现供应链竞争优势整体涌现性的过程。

与此同时,为实现供应链协同的战略目标,价值链活动外包、精简的供应商队伍、精益制造与及时制生产、全球化采购制造与分销以及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等策略在带来巨大协同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供应链不确定性、复杂性不断提高,供应链断裂、崩溃的风险大大增加(J rn -Henrik Thun et al.,2011)。当前,供应链管理核心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同能力和协同水平;二是如何控制、减少乃至消除供应链脆弱物流性和风险,有效防止供应链断裂、崩溃。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增值服务的方向和内容应与供应链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实现增值服务价值最大化、服务长期化和自身收益的最大化。

(一)战略层面

1.精益物流服务供应商计划。精益物流服务供应商计划是指物流企业以自身实力与所服务对象建立高信任度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成为所服务对象的少数、长期稳定物流服务供应商。从战略协同的角度,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能够为所服务对象有效减少交易费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产专用性投资针对性强,因而能够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实现快速响应。同时,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促使各种资源的流动和共享以产生创新效应,对合作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益物流服务供应商计划是一种长期导向、关系导向的增值服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物流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为服务对象创造价值同时也会为本企业带来更为持久的收益,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战略安排。

2.物流枢纽服务。长期以来,物流企业在以生产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物流服务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独立竞争的局面。物流服务供应商要在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中起到真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就需要将核心企业的物流统筹考虑,围绕核心企业并站在核心企业和供应链系统的高度进行自身战略定位。具体而言,物流服务供应商应寻求建立与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客户对内与对外物流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合约物流为主要形式实现物流的规模化和集成化。

物流服务供应商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和企业自身优势,提供具有成本和个性化竞争优势的枢纽服务,既可以是综合性的物流枢纽,也可以是库存、组装、配送、中转的枢纽。以卖方库存管理为例(VMI),其目的是实现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生产、库存管理一体化,以达到及时响应和供应链库存总成本最低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是大型核心企业为实现JIT和最低库存甚至是零库存的运作目标,往往要求供应商就近自建零部件库存以满足其生产需要。这种分散的库存运作造成重复投资与低效率,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核心企业运作能力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物流服务供应商可以采用建立库存枢纽的方式将供应商围绕核心企业分散建立的库存集成化管理,以充分利用物流企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经济性,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以使核心生产企业、供应商长期受益。

3.第四方物流服务。第四方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利用其智力资源、信息与技术优势为所服务客户提供的涉及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相比于其他物流增值服务,第四方物流服务是最具价值、最具技术含量和难度最高的服务类型,也是最具潜力的高端增值服务。第四方物流服务对于物流企业建立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改善企业盈利状况,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实现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为:一是成为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以获得在物流服务方面更大的话语权、定价权;二是通过供应链规划与设计、物流咨询服务获取高利润、长期收益。第四方物流服务的收益可以直接来自于供应链咨询,也可以来自于科学合理的供应链规划所带来的供应链竞争优势的提升与改善等系统性长期收益。

(二)策略层面

1.物流服务供应商早期参与计划(ESI)。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早期参与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重要途径,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早期参与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从物流等其他价值链环节寻找、创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选择,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体验在供应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物流成本在生产企业总成本中占据相当的比例,特别是在充分竞争的产业中。对生产企业而言,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早期参与有助于企业获得适宜的物流服务费用、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因而是增值服务的重要环节。

在早期参与的方式上,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新项目上马、产能改扩建等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新产品开发与工艺创新的前期、产能设计以及市场开发过程中,物流供应商的早期参与能够起到提高供应链柔性、降低成本与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作用:一是物流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二是高效且足够安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任何企业而言都具有巨大吸引力。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早期参与能够为生产企业其提供个性化、一对一服务,使增值服务更具有针对性。

2.保持供应链可视性服务(supply chain visibility)。供应链的可视性是指分布于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信息、数据等能否及时查询、获取、传递及共享,以保持供应链的动态稳定、运作顺畅。供应链的可视性是供应链协同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是消除牛鞭效应、短缺或过剩以及避免错误市场预测的重要手段,也是管控供应链风险的重要方法。从保持供应链可视性的角度,物流企业增值服务的方向是及时准确提供信息、数据服务,与供应链成员企业共享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运输、库存、配送、销售等环节的实时数据。通过提供供应链可视性服务,物流企业不仅可以获取直接的业务收入,而且也可以从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强化中获取长期合作的收益。

3.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服务。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是一个利益与风险关联的虚拟企业组织,因而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符合供应链整体利益。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其优势资源和专有技能为所服务对象提供支持,特别是解决服务对象的运营“短板”问题。当前物流企业提供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服务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和代运营服务上。供应链是一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集合体,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其熟悉服务对象经营状况、供应链在位优势,联合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流通货物抵押、担保等资金融通便利,也可以通过成立企业财务公司的方式为所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代运营业务的范围则更加广泛,物流企业具有专业优势同时对所服务客户而言属于相对陌生的领域都可以是代运营的范围。以电子商务代运营业务为例,物流企业同时也承担了业务风险,但对物流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代运营业务不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和硬件投入,投资的重点是人才和智力资产,既符合轻资产运营的理念也有助于塑造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操作层面

1.价值链重构服务。为实现协同,节点企业的价值链及其价值活动应置于整个供应链体系之内优化与重构,其中价值链的重构对于协同具有决定性影响。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价值链重构方面的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持续不断地“做减法”以达到“瘦身”的目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流通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介入了这一聚焦于核心资源与能力的战略变革之中。制造与流通环节价值链的重叠与交错直接导致二者相互之间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也塑造了供应链新的竞争优势。以物流环节为例,发达国家生产企业通过“合约物流”实现对内物流和对外物流的外包成为极其普遍的现象,但物流外包绝不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供应链协同的唯一模式和最佳模式,在物流外包基础之上的增值服务才是双方长期持续性合作的基石。为此,物流企业首先应提高对增值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以全新的增值服务理念开展业务,要学会站在所服务对象的立场,实现与生产企业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其次,物流企业要主动寻求和承接生产企业价值链转移活动,跳出物流外包的局限,在更为广大的空间谋求协作。因此,价值链中低效率的活动、高成本的活动、不具有或丧失竞争优势的活动、常规性和一般性的活动等影响和制约供应链协同实现的价值链活动,都可以是物流增值服务的范畴;第三,基于物流企业自身资源与能力、优势与劣势理性选择增值服务项目,在深度介入服务对象价值链、深入融入供应链体系中调整优化自身价值链,以真正实现节点企业聚焦于各自核心竞争优势的供应链战略目标。

典型的价值链重构型增值服务是基于物流外包基础上的第三方采购、第三方组装以及第三方制造。目前生产企业采购活动呈现两个较显著的趋势:一是由原材料采购向零部件采购转变;二是由一般性采购向核心部件的采购转变,以实现更进一步的聚焦和快速响应。对于制造环节而言,非核心部件的制造、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以第三方制造的形式外包给物流服务供应商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2.一体化运作改善。协同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一体化运作,物流企业应从内部提升自身的运作能力服务于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一体化运作改善的物流增值服务主要包括:增加效率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提供便利性的服务和根据客户要求的个性化服务等,这是目前传统物流增值服务主要的发展方向。上述物流增值服务是对基础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基础物流服务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全冷链服务、配送环节的小包装服务、库存环节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服务等。

一体化运作改善服务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一站式、集成化物流服务。一站式服务提供“门到门”的物流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一次委托全程运作的目标,要求物流企业具备全业务物流服务的能力;集成化则要求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之间有效衔接、高效运作,以综合化的物流管理能力赢得竞争。要实现一站式和集成化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应打破多种物流运输工具之间、多个物流行业之间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以提供全方位物流解决方案为主要竞争手段,通过创造物流需求拓展基础物流的生存空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3.风险降低服务。对于物流服务供应商而言,可以通过增加供应链可视性、建立柔性物流供应商计划和延迟策略的方式提供有助于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增值服务。柔性物流服务要求物流供应商改变线性思维模式,通过整合外部资源或被整合以建立动态稳定战略联盟和业务联盟的方式实现业务触角、业务能力的延伸与拓展。物流服务供应商应有意识地寻求加入更大物流网络的战略计划之中,建立完善高效、相互补充或相互替代的柔性物流联盟。这种物流联盟可以是松散型契约联盟,也可以通过相互持股的产权纽带结成实质性的企业联盟关系。物流战略联盟的建立对于建立并巩固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防止供应链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延迟策略主要是应对市场需求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需求波动造成生产企业供货不足或超额库存风险。为应对此类风险,生产企业同样可以采用将最终产品的组装转移至物流服务供应商处,在最终订单下达后由物流服务供应商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这同样是价值链重构在风险管理上的体现。

物流增值服务是物流企业摆脱价格竞争困局、实现转型与升级的方向之一,可以理解为业务模式和赢利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对物流企业而言,选择增值服务的方向、内容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也要基于所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供应链协同为物流增值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支撑,也使其更具有战略意义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高晓红,俞海宏.宁波民营物流企业开展增值服务的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

2.韦克俭.德国物流增值服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3.张怡.我国航空物流企业增值服务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港口经济,2015(4)

4.王佳丽.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增值服务类型及途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0(15)

5.利少波.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需求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

6.赵宁,张振洋.基于不同客户视角的物流公司增值服务价格导入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6)

7.罗娟娟,许仲生.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创新模式——电子商务代运营[J].怀化学院学报,2012(5)

8.史杨焱.第三方物流的增值服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

9.邢怀香.基于 Supply- Hub 的钢材物流增值服务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12)

10.王之泰.快递物流:从增值服务到普遍服务[J].中国储运,2013(11)

11.袁开福,张恒恒.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14(12)

12.方智勇,江锐.我国物流企业增值服务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5(5)

13.Larsen, S.T. European logistics beyond 200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2000(6)

14.Simatupang, T.M., Wright, A.C.,Sridharan, R. The knowledge of coordination for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散型决策结构与随机性外部需求环境下供应链知识协同实现机制的研究”(71271077)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供应链知识协同的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2013BJJ078)课题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价值链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