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体会

2016-06-15 17:12张红燕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部瘢痕

张红燕,张 钒

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体会

张红燕1,张 钒2

1.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2.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 分析手部被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并全部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前者在术后进行系统化的功能训练,后者则依靠患者自觉性进行相应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外科手术与术后训练方面的目标均顺利达成,其中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0.32%,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则是66.32%(10例),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受到烧伤后的手部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拥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需要医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体会

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手部烧伤之后可能致使瘢痕挛缩,进而形成过伸畸形或者关节关节屈曲的情况,如果是较轻程度患者会使其手部活动不灵活、有限制,并损害外观,当达到较重程度时,将会致使手部功能无法发挥作用,丧失自理与劳动能力,对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影响。本文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并全部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前者在术后进行系统化的功能训练,后者则依靠患者自觉性进行相应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呈现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共30只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20例,女10例,年龄在18岁~72岁,平均年龄为(42.41±4.36)岁;从烧伤到就诊的间隔时期为6个月~9年,平均(2.32±0.15)年;导致患者烧伤的原因包括:2例火焰、18例热液、8例热金属以及2例蒸汽,具体患处分布在患者的虎口、手掌、手背以及手指等位置。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拥有一定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外科手术治疗 对臂丛神经阻滞作常规性半麻或全麻处理,使瘢痕组织被彻底切除到基底作为正常性的组织,保证患者的关节部位可以正常活动,并注意对肌腱位置的腱膜完整度保护[1]。对于Ⅲ度烧伤患者,应将栓塞静脉网摒除,基于谨防肌腱外露目的所采取的针对伸腱腱膜的保留措施,一旦出现肌腱外露情况,即可对肌腱周围组织加以利用,达到修复效果[2]。如果是手掌瘢痕挛缩患者,则应对腱膜做切除处理,当形成出血点及可见血管腔的时候,予以缝扎或者电凝止血处置。以生理盐水纱布在患处加以覆盖,经压迫止血5min以后,进行去除纱布止血操作,对患处使用清洗液的顺序一般是先4%双氧水,然后生理盐水,最后为抗生素盐水。以患者大腿外、前侧、背部等为主要选择供区,在对厚度大概0.3mm-0.5mm切取之后,在患处有效使其固定,做好紧贴以便预留打包线。需要对拼接状况留意,规避纵形直线创缘的产生,对手指蹼做三角形皮片的切开与插入缝合处理。以抗生素盐水冲洗皮片下方部位后,对血凝块做包扎处理,并以单层抗生素纱布和松散碎纱布作为术区包扎主要材料,尤其针对手部的抗挛缩位情况,需要进行多层的干纱布包扎处理。同时让指尖得以外露帮助植皮后血运状况的观察分析,待术后一周后,术区包扎需打开进行第一次换药处理,后续则结合不同患者的情况加以针对性、可行性的功能训练治疗[3]。

1.2.2 术后辅助治疗 治疗组在术后实施系统化的功能训练,等到患者经术后的其它相关生理指标正常以后,倡导在初期以主动形式做轻微活动锻炼为主,随后不断提升关节活动强度与范围。其中所运用的功能训练方法主要涵盖了对掌、对指、握拳以及分指等锻炼内容,而具体运动强度和时间设置则依据患者的耐受性决定。同时引导患者以按摩方式自行锻炼,待患处愈合之后,以40℃的温水做手部的水浴锻炼,每天坚持,以主、被动等不同形式做伸屈运动,保证每次时间在10min—20min之间,同时使用瘢痕贴等药物予以止痒、软化瘢痕处理。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依靠自觉性进行相应功能训练。

1.3 治疗效果判断

对于手部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疗效判断主要依据根据在进行治疗前后的患者手部关节活动机能及生活能力的变化状况而定。治愈:通过治疗,使手部关节的活动能力达到正常水平,实现生活自理;有效:通过治疗,让手部关节的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对生活大部分事务实现自理;无效:通过治疗,患者手部关节的活动能力没有效果,并可能严重,无法实现生活自理。而总有效率=(痊愈患者数量+有效患者数量)/总患者数量×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外科手术与术后训练方面的目标均顺利达成,其中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0.32%,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则是66.32%(10例),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例(%)

3 讨 论

对于手部受到烧伤之后的治疗方法现在依然以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方式,当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正常、有足够供皮地方且不存在手术的相关禁忌证情况时,即可以采取切削痂以后,予以自体皮瓣移植的治疗方法[4-5]。本次研究中将厚度在0.3mm—0.5mm范围间的移植皮肤作为主选,进而达到对皮片成活率的明显提升,有效抵抗挛缩效果的目的。在相关研究文献中不难看出,通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以后的手部瘢痕挛缩患者依然应该谨遵遗嘱要求,予以具体、可行的功能训练。从有关研究实践中证实,尽管予以外科手术能够取得相应治疗效果,但术后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系统化及规律化的训练计划,则对患者肢体功能以及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更加有益,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成效。

经过本次研究可知,对于受到烧伤后的手部瘢痕挛缩畸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拥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需要医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 於国军,王光军,张大维,等.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24例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24):3168-3169,3173.

[2] 周晓,许亚军,芮永军,等.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在拇指及虎口狭长瘢痕挛缩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29(3):181-183.

[3] 许学文,岑瑛,石健林,等.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9):902-905.

[4] 任凤丽,宫昔愿,娄焕民,等.双Y形切开法在瘢痕挛缩松解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2):68-69.

[5] 孙玥玥,袁洋.44例烧伤后瘢痕的预防及后期瘢痕整形治疗[J].中国医疗美容,2014,4(2):69,79.

张钒(1983-),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

方向:烧伤专业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手部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本刊2019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