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应用

2016-06-15 17:13曲晓东冯志才覃沅华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5期
关键词:磨牙种植体牙齿

曲晓东,冯志才,覃沅华

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应用

曲晓东1,冯志才2,覃沅华1

1.广西省柳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 柳州545000
2.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广东 广州 510055

目的 使用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5例患者,就诊日期均在2015年09月~2016年03月之间,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远中移动上颌牙,使用种植体支抗结合移动棒远中移动上颌牙。测量移动前后上颌牙前后以及上下移动的距离,矫正前后各项头影测量指标,观察治疗后牙齿咬合关系的恢复情况。分析使用移动棒和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牙的临床效果应用。结果 15例需要进行远中移动上颌牙的患者治疗后效果明显,上下颌牙均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SNA、∠SNB、 PFH(mm)略减小以及∠FMA略增加,变化不明显,∠IMPA、L1-NB(mm)显著减小,上颌第一与第二磨牙分别平均远移4.18mm、4.01mm,平均上颌牙远移距离为4.63mm,改变明显,上颌牙上下移动距离0.85mm,变化不明显;治疗后患者上颌牙总体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可以显著矫正上颌牙,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棒;上颌牙;临床疗效

上颌牙拥挤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牙齿畸形,不仅影响牙齿正常的咬合关系,更重要的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影响[1]。随着经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应用简便、有效的方法改善自己的上颌牙拥挤的症状。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使用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5例患者,入院日期均在2010年1月~2016年1月之间,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远中移动上颌牙,使用种植体结合移动棒远中移动上颌牙,年龄20~48岁之间,其中患者男8例,女7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2]

15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标准:①身体已经结束发育;②通过检查确定下颌牙无明显拥挤,下颌骨发育无异常或者接近正常;③上颌牙I~II度拥挤;④尖牙和磨牙为远中关系。

1.3 治疗方法

1.3.1 材料:种植体支抗选用由瑞典生产的诺贝尔种植体,规格:长度为10~11mm,直径为1.5mm,远中移动棒选用由美国生产的Masel-远中移动棒。1.3.2操作方法:①将下颌牙列粘结托槽,排齐下列牙,上颌牙粘结后仅进行牙区的托槽并排齐;②向上颌牙放入0.465mm x 0.641mm不锈钢方丝,在前磨牙上放置长牵引钩;③在上颌牙的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植入种植体,与牵引钩连接,使用远中移动棒远移后牙;④直至上颌牙的前牙与后牙之间出现空隙后,粘结排齐上颌牙前牙,再使用微种植体内收上颌牙,直至恢复正常的牙齿咬合关系。

1.3.2 测量方法:13例患者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使用Dophin软件测量。

1.4 疗效评价 测量移动前后上颌牙前后以及上下移动的距离,矫正前后各项头影测量指标,观察治疗后牙齿咬合关系的恢复情况。分析使用移动棒和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牙的临床效果应用。

2 结 果

15例患者上颌牙移动距离 上颌第一与第二磨牙分别平均远移4.18mm、4.01mm,平均上颌牙远移距离为4.63mm,改变明显,上颌牙上下移动距离0.85mm,变化不明显。15例患者线距以及角度测量结果 ∠SNA、∠SNB、PFH(mm)略减小以及∠FMA略增加,变化无统计学差异,∠IMPA、L1-NB(mm)显著减小,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15例患者线距以及角度测量结果 (x!s,d)

3 讨 论

牙齿拥挤是口腔科一种最常见牙齿畸形类型,约占65%~70%。单纯的牙齿拥挤表现为牙齿间隙相对不足而导致牙齿排列不整齐,对患者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影响[3]。根据牙齿拥挤的程度,可以分为三度:Ⅰ度(轻度)拥挤:牙弓中拥挤在2~4mm;Ⅱ度(中度)拥挤:牙弓拥挤在4~8mm之间;Ⅲ度(重度)拥挤:牙弓拥挤大于8mm。

在临床上,传统使用的治疗牙齿拥挤的方法如拔牙不仅使患者产生恐惧、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会产生不良后果:伤口感染、出血、损伤牙神经、牙齿移位等[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医学界的不断探索,发明了使用种植体抗体来治疗牙齿拥挤、牙齿对和不整齐的现象。种植体支抗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微种植支抗的临床应用使口腔正畸治疗的指征更为宽广、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逐渐受到口腔科医生和广大患有牙齿拥挤等畸形的患者的青睐,满足了患者美观、舒适、稳固、安全、有效的要求[5]。

本实验旨在研究使用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效果,15例患有牙齿拥挤的患者在使用种植体支抗治疗后效果显著,上下颌牙均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SNA、∠SNB、PFH(mm)略减小以及∠FMA略增加,∠IMPA、L1-NB(mm)显著减小,上颌第一与第二磨牙分别平均远移4.18mm、4.01mm,平均上颌牙远移距离为4.63mm,改变明显,上颌牙上下移动距离0.85mm,变化不明显,治疗后患者上颌牙总体改变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朱胜吉,周彦恒,傅民魁,等.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磨牙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4-7.

[2] 石彦涛,平燕,单丽华,等.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过程中的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6):5109-5112.

[3] 寻春雷,曾祥龙,王兴,等.微型自攻钛钉种植体支抗压低切牙的初步应用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4,11(1):29-32.

[4] 窦晓晨,万澎波,刘鑫,等.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对牙列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10):1510-1512.

[5] 岳士超,杜跃华,唐晓君,等.微镙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对正畸前后上颌或双颌前突变化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881-3885.

曲晓东(1979-),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应用

冯志才(1976-),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磨牙种植体牙齿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磨牙
可怜的牙齿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