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78例治疗效果评价

2016-06-15 14:54李丰陈晓鹏许金明童燕翔
当代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李丰 陈晓鹏 许金明 童燕翔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78例治疗效果评价

李丰 陈晓鹏 许金明 童燕翔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微创术治疗(观察组78例)与常规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70例)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5±0.4)h,出血量(31.6±5.5)mL,住院时间(8.5±2.4)d,对照组手术时间(5.1±1.7)h,出血量(202.2±67.3)mL,住院时间(16.9±3.2)d,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手术指征准确掌握,选择安全、高效的方法,可防范血管神经损伤及颅内感染,提高手术有效率,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微创术;高血压脑出血;效果

临床神经外科领域,高血压脑出血(HICH)为常见急症,实施手术的目的为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尽可能地恢复受压神经元,减轻和防止出血引发的继发性系列病理变化,将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恶性循环打破。以往多为开颅手术,创伤大、手术失败率高。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成效显著[1]。本研究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对常规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术治疗展开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94例,女54例,年龄39~78岁,平均(48.2±6.1)岁,均与脑出血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仪会议制定)符合,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出血部位:小脑7例,基底节80例,额页19例,丘脑15例,脑叶27例。就诊时意识尚清66例,不清47例,偏瘫11例,昏迷24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小脑4例,基底节40例,额页9例,丘脑8例,脑叶17例。对照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小脑3例,基底节40例,额页10例,丘脑7例,脑叶10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行常规开颅术,全麻,取直径3~4cm的骨窗,经岛叶对血肿清除。

1.2.2 观察组 本组采用微创术,先依据CT检查结果定位并标记穿刺点,对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穿刺点局麻,切开5mm头皮开口,颅孔钻开,硬脑膜用脑膜穿刺针扎透,在血肿处置引流管,固定并对头皮缝合,血肿缓慢抽出,初次抽出量约总量1/2即可,后取生理盐水行冲洗操作,接通引流瓶,予以包扎。若血肿有向脑室侵入的情况,可行侧脑室引流。完成手术后取尿激酶注入对残血溶解,2~3次/d。对患者颅内血肿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定期CT国,彻底清除血肿后将引流管拔掉。

1.3 指标观察 记录2组手术操作用时、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变化评估,治愈:积分呈91%~100%减少;显效:积分呈46%~90%减少;有效:积分呈18%~45%减少;无效:积分减少17%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例(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h)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705.1±1.7202.2±67.216.9±3.2观察组781.5±0.431.6±5.58.5±2.4 t值18.15722.36718.178 P值<0.05<0.05<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外科急危重症,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手术是最理想的确保预后的方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将血肿清除的同时,使脑组织损伤增长,手术用时较长,术中失血多,易引发水肿、创伤加重,术后预后多不佳,且有较高的死亡率。而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可节省时间,简便,定位准确,快捷,创伤小,故死亡率低,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及家属均有较高的治疗依从[2-3]。微创手术优点包括:(1)微创:实施微创手术时无需对患者全麻,损伤生理机能的程度较小,全身情况差及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特别是有多种并发症合并的高龄者,机体条件对传统开颅术无法耐受时,可首选微创术[4-5]。(2)操作简便:仅需局部麻醉,且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较短,可在床边完成,过程简单,避免了搬运过程,节省了救治时间,手术最快在30min内即可完成,赢得了抢救生命的时机[6]。(3)对脑组织损伤程度轻:实施微创术可反复冲洗血脓腔,可使脑部压力减轻,对功能性障碍的发生有防范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预后及生存质量[7-8]。(4)防范颅内感染:一次性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有较高的密闭程度,使颅内感染几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情况更占优势。同时,微创手术可一次成功,无需颅骨修复,住院时间短,降低了整体医疗费用,加快了病房床位周转速度,对维护患者权益、增强医院和社会效益意义显著。同时,为保障微创手术成功实施,需嘱患者在术中保持安静,依据需要取镇静和降压药应用,抽吸力量不宜过大,清除量首次也不宜过大,以防引发再出血事件。首次抽吸量通常在总血肿量的三分之一以下,其他可用盐水等量交换,降低颅内压,以防诱导负压情况,促使颅内积气。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手术指征准确掌握,选择安全、高效的方法,可防范血管神经损伤及颅内感染,提高手术有效率,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1] 刘淑琴.微创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4(10):127-128.

[2] 陈伟招,徐如祥,何雷,等.完全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一种可以通过1cm小骨孔在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的手术技术[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11):1168-1171.

[3] 詹传伟,郑仲贤,罗维平,等.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7):80-81.

[4] 关心,罗英华,邓忠勇,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6):111-112.

[5] 禹小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80-81.

[6] 李泽,宋炳军,张志银,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2):98-99.

[7] 姚开立,郑少涛,林喜容,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介入外科治疗进展方向[J].当代医学,2009,15(19):124-125.

[8] 邢栋.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探讨及手术方式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5,21(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35

云南 661199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李丰陈晓鹏 许金明 童燕翔)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