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2016-06-15 14:54聂薇刘丽芳翁丽娟
当代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下肢

聂薇 刘丽芳 翁丽娟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聂薇 刘丽芳 翁丽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下肢骨折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对患者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上心理干预护理。记录并比较出院时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出院时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辅助可以使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地下降,值得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心理干预;下肢骨折;围术期;护理

现如今,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老年人由于骨密度下降,自身防护反射减弱,骨骼的脆性增大,软组织的保护作用下降,很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1]。这些生理变化,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数量增长有关。因为老年人年龄大、体质弱,骨折后需要长时间才会痊愈,这就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3]。而现如今心理问题的日益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了重视。有报道称,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很好的解决老年人的心情,和不良的心理问题[4]。如何更好的通过护理工作使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一直是护理学多年讨论的问题[5]。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治疗并护理的140例老年骨折患者,在有无心理干预护理下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治疗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实验组男4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6.1±10.3)岁,平均病程(5.3±1.9)d,住院时间(26.8±4.7)d,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39例。对照组男4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5.6±11.4)岁,平均病程(5.6±2.5)d,住院时间(26.3±5.2)d,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骨折29例,股骨颈骨折41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住院时间、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可进行试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围术期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时间段应用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患者的肢体长期的受限,病程长,担心手术的危险性、对自己本身疾病的不了解,通常表现为心理压力大、焦虑、恐惧以及为经济负担和手术安全性担心。因为老年患者的脏器的功能减退,一般骨折后愈合慢,甚至常常迁延愈合。所以老年人本身会忧虑自己对家里的其他人造成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有些患者身体遭受着病魔的折磨,心理没有准备,再因为疑心重,常常会表现出抑郁、消极、失去生活的信心、表情淡漠、不爱理人等负面情绪。心理干预措施:良好就医环境的创造。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迅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下一步,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和责任心,照顾好那些听力、视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的患者,积极地为患者服务好,快速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患者的稳定以后,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跟患者解释它的骨折原因和机制以及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和干预后,从而消除患者的忧虑和对疾病的恐惧感。可以让同一病房的其他患者对其进行现身说法,讲解自己的治疗经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树立治病信心。要及时的帮助那些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烦躁的患者正确的认识和对待疾病,充分的使其认识不良的情绪对疾病造成的影响,积极地心理干预,使其能够自我调节心理情绪。护士和家属应该常与患者交流,让其感到被关心和尊重,从而减少其寂寞、孤独、无助内心情绪,增加安全感。一般老年人最担心自己生病后使家庭负担加重的问题,所以要患者家属配合和参与,来增加患者的信心。因为患者的个性都不同,所以要因人实施护理,这样更容易和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使其产生信赖感,对治疗和护理有更好的合作性。入院时和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自评测量和焦虑自评测量,记录并分析比较2组的心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入院、出院时的抑郁、焦虑自评测量结果比较 2组同入院时进行比较,出院的结果均有所下降,实验组出入院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入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的下降程度要明显得大于对照组的下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抑郁自评表评分比较(±s)

表1 2组患者抑郁自评表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入院时相比,bP<0.05

组别例数入院时出院时实验组7054.2±3.942.5±5.4ab对照组7054.4±4.152.3±6.1

表2 2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入院时相比,bP<0.05

组别例数入院时出院时实验组7052.8±3.842.6±7.0ab对照组7051.3±4.549.4±2.5

3 讨论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使老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情绪得到改善,使其对治疗方法的顾虑和担忧减少,来帮助患者认识并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观念和知识[6-7]。从而激发患者对治疗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将患病初期的绝望和无助克服掉,从而来提高患者以及家属的生活质量[8]。本院在实验组的老年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了心理干预,使其得以矫正。2组患者入院、出院时的抑郁、焦虑自评测量结果比较2组同入院时进行比较,出院的结果均有所下降,实验组出入院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出入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的下降程度要明显得大于对照组的下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护理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患者的主管能动性,从而促进骨折的早起愈合。

综上所述,心理问题等因素也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患者是去治疗疾病的信心,而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使其抑郁和焦虑程度下降,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治疗与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赵凡,王亚军,张满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心理障碍测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1634-1635.

[2] 蒋明霞.心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046-1047.

[3] 魏乃娥.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J].基础医学论坛,2012,16(15):1958-1959.

[4] 张玲.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行为医学学科,2006,15(2):125-126.

[5] 陈梅.不同年龄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6, 20(5):1163.

[6] 米素敏.综合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2):105-106.

[7] 赵慧杰.加强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59-1160.

[8] 王莉.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50-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69

江西 330003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体检科 (聂薇 刘丽芳翁丽娟)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下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