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2016-06-15 14:54李兆明
当代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阿德福肌酐低剂量

李兆明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李兆明

目的 分析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根据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38例,剂量为3mg/d)、中剂量组(38例,剂量为9mg/d)及高剂量组(34例,剂量为12mg/d),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68.42%、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血清肌酐水平为(62.34±5.64)mmol/L,中剂量组血清肌酐水平为(63.48±6.21)mmol/L,高剂量组血清肌酐水平为(96.52±12.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血清磷水平为(4.45±1.23)mg/L,中剂量组血清磷水平为(5.48±1.38)mg/L,高剂量组血清磷水平为(6.32±2.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剂量不宜超过10mg/d,高剂量阿德福韦酯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但低剂量也会影响其临床效果,因此临床上应选择合适的阿德福韦酯剂量治疗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病,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以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增生,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最后以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具有传播性很强的特点。近几年,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率逐年提高,虽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但其临床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同时,同种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临床疗效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均不相同。本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剂量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均符合我国卫生组织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无肝肾功能不全疾病患者。按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低剂量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56.4±2.5)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病程(5.4±2.1)年;中剂量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57.3±2.6)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6.1±2.6)年;高剂量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58.4±2.7)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6.7±2.8)年。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德福韦酯(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98)。其中低剂量组服用剂量为3mg/d,2次/d;中剂量组服用剂量为9mg/d,2次/d;高剂量组服用剂量为12mg/d,2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服药后检测所有患者血液中的血清肌酐及血清磷水平,并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用药早晨空腹静脉抽血4~5mL,分离血清,对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采用ELISA酶免疫法进行测定,选择由华南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判断标准:阳性:HBV-DNA>1.00×103copies/mL;阴性:HBV-DNA<1.00×103copies/mL[2]。对所有患者的清肌酐及血清磷进行监测,血清肌酐正常为50~106mmol/L,血清磷正常水平为4.8~5.5mg/L[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低剂量组阳性率为15例(39.47%),中剂量组阳性率为26例(68.42%),高剂量组阳性率为25例(73.53%),中剂量组阳性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阳性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高剂量组的血清肌酐、血清磷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s)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s)

组别例数血清肌酐(mmol/L)血清磷(mg/L)低剂量组3862.34±5.644.45±1.23中剂量组3863.48±6.215.48±1.38高剂量组3496.52±12.326.32±2.03 F值23.05158.5685 P值0.00000.0138

3 讨论

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对于该病的治疗,抗病毒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已成为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法。阿德福韦酯是5’-单磷酸脱氧阿糖腺苷的无环类似物,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同时也可抑制病毒的YMDD变异珠[4]。相关研究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德福韦酯的临床疗效可逐步增加[5]。有研究报道,不同剂量的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6]。为进一步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采取不同剂量的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68.42%、73.53%,但高剂量组的血清肌酐、血清磷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由此说明高剂量的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有临床研究证实,当阿德福韦酯浓度超过10mg/d时,患者血液中的血清肌酐及血磷含量呈上升趋势[8]。本研究也证实此结论,故在临床治疗中,可选择剂量为9mg/d的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杨明岳.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长期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4):152-153.

[2] 李文刚,聂为民,何艳梅,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6):80-81.

[3] 孙海霞,曹红,张卡,等.HBV抗原定量对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的疗效预测[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1,25(2):132-134.

[4] 向冬梅,郑晓航,王秋颖,等.阿德福韦酯胶囊单用及其与扶正化瘀胶囊联用治疗慢乙肝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26(11):810-812.

[5]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6):1518-1520.

[6] 薛彩花,吴玮,罗维礁,等.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耐药位点自然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6):32-34.

[7] 郑良达,鲍艳婷,陈公英,等.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聚合酶RT区变异位点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4,28(1):38-40.

[8] 葛保民,梁永谦.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9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5):579-5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89

江苏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兆明)

猜你喜欢
阿德福肌酐低剂量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中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