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意义分析

2016-06-15 14:54任培培
当代医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调剂处方书写

任培培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意义分析

任培培

目的 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中药处方1200份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临床用药学与临床中药学分析处方的用药剂量、书写规范性、配伍禁忌等。结果 中药处方中,重复用药处方12份(1.0%)、有配伍禁忌处方25份(2.08%)、书写不规范处方24份(2.0%)及用药剂量错误处方24份(2.0%)。结论 中药处方中用药不合理现象存在,分析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充分发挥药剂科的监督检查作用,对于提高中药处方的合理性,保证给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中药调剂中推广应用。

中药调剂;处方分析;配伍禁忌;重复用药;书写不规范

中药调剂是形成处方的过程,根据医嘱、临床处方学和临床中药学原理,合理调配处方药物组分与用法、用量,形成满足患者的处方药[1]。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处方医师需考虑多方面因素,而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本院开具的1200份中药处方,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具的中药处方1200份为研究对象。在1200份中药处方中,内科中药处方350份,外科中药处方370份,儿科中药处方190份,妇产科中药处方290份。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处方分析路径和方法,分析1200份中药处方。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处方禁忌症等,深入分析用药处方的药物组分、药物用量、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并与患者临床症状行比较,如果发现用药不合理,则记录下来[2]。本研究处方分析内容包括:处方书写规范性、药物配伍合理性、用药合理性、是否存在重复用药、药物剂量和用法等[3]。

2 结果

经处方分析,本院开具的1200份中药处方中,重复用药处方12份(1.0%)、有配伍禁忌处方25份(2.08%)、书写不规范处方24份(2.0%)及用药剂量错误处方24份(2.0%)。见表1。

3 讨论

中药调剂在给患者用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处方分析是中药调剂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处方分析可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配伍禁忌、书写不规范、重复用药、剂量错误等问题,这也是处方分析的主要分析项目[4]。

本研究对1200份中药处方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发现:重复用药处方12份(1.0%)、有配伍禁忌处方25份(2.08%)、书写不规范处方24份(2.0%)及用药剂量错误处方24份(2.0%),说明本院中药处方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对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患者治疗会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中药处方合理性,做到避免重复,应掌握病人既往诊疗史、用药史,防止出现重复用药,如发现重复用药,应及时联系临床医师,并及时调整处方[5]。

表1 各科室中药处方不合理情况[n(%)]

3.1 电子书写问题分析 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处方分析应全面核对医生开具的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等内容,特别是需认真检查患者基本资料,防止出现性别错误、无年龄、无诊断等常见错误。而在核对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药味、用药剂量、药物漏写和药名重复等,如果发现电子书写存在问题,应及时纠正,重新核对,防止由于处方问题而使得中药调剂无法正常开展。由于中药种类繁多、处方复杂,如果电子书写出现问题,则会增加用药不合理风险,因此药师应加强对处方审查,检查错别字、白字等。遇到处方书写规范问题时,应及时和开具处方的医师联系,并询问处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便医师纠正处方中错误的内容或签字确认,从而有助于中药调剂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主方六味地黄汤加减,用来对肝肾阴虚患者治疗,一般情况下,药房中有山茱萸药物,但一些药物在开具处方时,可能由于打字时的疏忽而将山茱萸打成了吴茱萸,所以在对处方进行分析时,如果发现这种很明显的失误,应及时纠正。

3.2 核查重要配伍禁忌、剂量及用法错误 一般情况下,在中药处方中,处方理论有“十八反”和“十九畏”、妊娠禁忌证等配伍禁忌,而处方分析是发现配伍禁忌的重要环节[6]。处方分析中,应根据重要配伍禁忌,严格筛查,避免药物对患者治疗与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在处方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处方中存在严重配伍禁忌,一般情况下可拒绝进行调配,这种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然此类情况非常少见。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在处方分析过程中,认真、仔细核查处方药物用量和剂量,通过处方分析来审查药物剂量使用的合理性,检查用药是否符合临床标准,特别是老人、病重者和儿童处方用药,应认真检查,一旦发现用药剂量存在问题,则需及时咨询开具处方的医生,并作出适当的调整,防止由于服用方法错误、超剂量或疗程过长而对患者治疗产生影响。比如使用小剂量苏木,活血功效显著,而如果剂量较大时,患者可能起到破血反作用。在中药附子中,乌头碱为中药附子主要成分,小剂量使用治疗效果较佳,而大量使用时,可能导致患者中毒。通过处方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处方的出错率。

药物剂量与用法是处方分析的基本内容,如果剂量、用法错误,将直接影响处方的整体功效和适应症[7]。所以应通过处方分析,及时发现药物剂量、用法上的问题,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的中药处方,尤其要重视药物剂量与用法的正确性。

3.3 处方分析为药物调剂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处方中,所用的药物多数为饮片,且中药需要煎服,方可用于患者的治疗,但是在饮片调剂工作中,常常存在着炮制品准备不齐全问题,而通过处方分析,能够发现炮制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从而为中药调剂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个患者的体质是不同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为了满足患者不同体质的要求,不少药物均需提前炮制来缓和或改变药物药性,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如止咳平喘的药物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款冬花;补气药甘草、黄芪蜜炙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麻黄蜜炙缓和辛散之性,马兜铃蜜炙缓和苦寒之性等。而厚朴姜炙可缓和不良反应,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竹茹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半夏、南星、白附子常用生姜、白矾复制以降低毒性,增强化痰作用。因此,在中药调剂过程中,要以病人的体质为根本依据,科学恰当配置处方药物,从而满足患者临床治疗的需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处方分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重复用药、剂量不正确、配伍禁忌和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对于提高中药处方的合理性,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均有重要的意义,需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1] 倪南珍,万正兰.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 2013,19(8):150-151.

[2] 吴艳.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2(4):52-53.

[3] 贾树娟.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2):254-255.

[4] 冯建军.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 2015,18(9):131-132.

[5] 韦云威.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J].当代医药论丛, 2014,15(2):166-167.

[6] 李家娣,李宇佳,原玉珍,等.浅议处方分析在中药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4):238-239.

[7] 邱闯.中药调剂处方分析价值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24(4):138-139.

[8] 张龙伟,王大伟.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浅谈[J].当代医药论丛,2013,21(12):160-1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106

辽宁 11003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任培培)

猜你喜欢
调剂处方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要不要服从调剂?
人间处方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书写春天的“草”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