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市财政投入对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

2016-06-15 06:41严彬彬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严彬彬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福建莆田351254)



莆田城市财政投入对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

严彬彬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福建莆田351254)

摘要: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某一个时期内,是稀缺的,因此,财政投入的取向,对产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的增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财政投入取向的选择上,根据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启示,有限的财政资源应当投入到对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更显著的领域。基于2000-2009年国家统计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财政投入对三产及文化产业增长影响的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的概念,衡量财政投入对三产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大小。最后,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对莆田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政投入;比较优势理论

莆田作为一座有着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现存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八百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7项、省级19项。据统计,2013年,莆田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数5331个,比上年增长18.0%,居全省第六位;资产总计1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居全省第五位;主营业务收入48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增幅居全省第四位;从业人员9.16万人,比上年增长18.9%,居全省第四位;全年共创造文化产业增加值1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由此可见,莆田市虽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全省的排位却相对靠后。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能否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以提升莆田文化产业竞争力?如果可以,那么,对莆田经济结构转型,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进行论述之前,必须澄清一点,鉴于市级(莆田市)相关统计数据的获得性相对较难、完整性相对较差,而国家层面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及完整性相对较为理想,因而,在论证思路的设计上采取的是从整体到个别,即通过对全国水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以此就莆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比较优势理论概述及实证分析思路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财政收入是不断增长的,但是,就某一阶段而言,财政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上,如果较多地向某一产业、某一领域倾斜,必然会导致其他产业、其他领域所能够获得的财政资源便相对地减少。因此,如果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更多地向文化产业倾斜,而不是集中于第一、二产业,那么,是否真的能够有效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更高的经济增长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探讨,比较优势理论给出了可靠的分析思路。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创立的,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因此,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该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借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思想逻辑,通过检验财政投入力度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寻找出财政投入效应最明显、效果最显著的领域,即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具体的分析思路是:首先,基于2000-2009年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指标及数据,选取、确定因变量(被解释变量)和自变量(解释变量),构建财政投入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线性回归模型;其次,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该模型进行计量统计分析,进而比较分析财政投入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影响大小;最后,根据比较分析结果,结合莆田发展实际,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二、财政投入对三产及文化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情况

鉴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相关统计计量数据不尽完善,存在统计口径变化的情况。比如,《中国统计年鉴》分省份年度数据中关于人口的统计是从2000年开始的,2000年以前并没有进行统计。再如,《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关于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标,2010年(含)以后便没有再进行统计。因此,关于变量的确定及数据的来源,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说明:

1.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变量的确定。按照《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增加值”的解释,即产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而增加的价值,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一个生产单位的增加值代表了这个单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另外,《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收录了2000-2009年这10个年份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完整、口径一致,因此,选取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变量,能够充分描述2000-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关于财政投入力度变量的确定。按照《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的解释,“文化事业费”指国家用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的经费支出,包括国有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纪念馆、文艺团体以及新闻、通讯、广播、电视、出版等部门的经费拨款。因此,选取文化事业费作为变量,能够直观地描述我国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3.基于投入产出关系,假定文化产业增加值受文化事业费支出的影响和制约,进而,构建线性回归模型:Y=c(1)+c(2)*X。其中,c(1)、c(2)是回归系数。c(1)是曲线的截距,代表文化产业增加值受外生变量影响的情况,如果c(1)是正值,则表明外生变量对财政投入效应有正向的作用;如果c(1)是负值,则表明外生变量对财政投入效应有反向的作用。c(2)是曲线的斜率,代表文化事业费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净影响”,因此,如果c(2)取正值且统计显著,则说明二者正向相关,表明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正效应,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如果c(2)取负值且统计显著,则说明二者负相关,表明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负效应,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如果c(2)统计不显著,则说明二者相关性弱,无法判断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为剔除人口增长因素影响,模型采用人均值。

(二)实证分析结果

运用Eviews6.0对2000-2009年的全国三大产业及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考察、测度、比较财政支出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变化的影响。

1.财政投入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1)关于模型相关性的检验

就全国水平而言,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1),R2=0.972652,R次方调整值R2=0.969233,充分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回归拟合程度很好;另由p=0可知,该模型有充分的理由拒绝零假设。综上,有理由认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可以由全国财政投入力度给予97.27%的合理解释。

表1 

(2)关于c(1)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2),c(1)=740.053,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外生变量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总影响是正向的,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净影响”。同时,在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中,得到p值0,显然拒绝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1)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外生变量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表2 

(3)关于c(2)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3),c(2)=0.342217,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财政投入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正向的。同时,由p=0可知,拒绝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2)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表3 

(4)弹性分析

将c(1)=740.053,c(2)=0.342217代入模型函数,得到:

Y=740.053+0.342217*X,则

E=(əY/əX)*(X/Y)

=0.342217*X/(740.053+0.342217*X)

∴E=X/(740.053/0.342217+X)≈X/(X+2162.53)

2.财政投入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1)相关模型相关性的检验

就全国水平而言,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4),R2=0.974494,R次方调整值R2=0.971305,充分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回归拟合程度很好;另由p=0可知,该模型有充分的理由拒绝零假设。综上,有理由认为,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可以由全国财政投入力度给予97.45%的合理解释。

表4 

(2)关于c(1)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5),c(1)=1122.459,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外生变量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总影响是正向的,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净影响”。同时,在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中,得到p值0.016,显然拒绝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1)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即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外生变量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表5 

(3)关于c(2)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6),c(2)=2.034325,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正向的。同时,由p=0可知,拒绝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2)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表6 

(4)弹性分析

将c(1)=1122.459,c(2)=2.034325代入模型函数,得到:

Y=1122.459+2.034325*X,则

E=(əY/əX)*(X/Y)

=2.034325*X/(1122.459+2.034325*X)

∴E=X/(1122.459/2.034325+X)≈X/(X+551.76)

3.财政投入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1)关于模型相关性的检验

就全国水平而言,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7),R2=0.99164,R次方调整值R2=0.990595,充分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回归拟合程度很好;另由p=0可知,该模型有充分的理由拒绝零假设。综上,有理由认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可以由全国财政投入力度给予99.16%的合理解释。

表7 

(2)关于c(1)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8),c(1)=763.4028,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外生变量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总影响是负向的,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财政投入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净影响”。同时,在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中,得到p值0.0054,显然,拒绝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1)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外生变量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表8 

(3)关于c(2)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9),c(2)=1.966208,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正向的。同时,由p=0可知,拒绝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2)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表9 

(4)弹性分析

将c(1)=763.4028,c(2)=1.966208代入模型函数,得到:

Y=763.4028+1.966208*X,则

E=(əY/əX)*(X/Y)

=1.966208*X/(763.4028+1.966208*X)

∴E =1.966208*X/(763.4028 +1.966208*X)≈X/(X + 388.26)

4.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1)关于模型相关性的检验

就全国水平而言,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10),R2=0.956566,R次方调整值R2=0.951137,充分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回归拟合程度很好;另由p= 0.000001可知,该模型有充分的理由拒绝零假设。综上,有理由认为,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可以由全国文化事业费支出给予可以95.66%的合理解释。

表10 

(2)关于c(1)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11),c(1)=-4.511707,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外生变量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总影响是负向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净影响”。但是在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中,得到p值0.2209,显然拒绝不了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1)不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即不能用于解释外生变量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只具有数学上的意义,表示曲线的纵轴截距。

表11

(3)关于c(2)取值情况的说明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表12),c(2)=3.64411,根据上文关于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可以推论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正向的。同时,由p=0可知,拒绝零假设。由此,有理由认为,c(2)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表12 

(4)弹性分析

将c(1)=-4.511707,c(2)=3.64411代入模型函数,得到:

Y=-4.511707+3.64411*X,则

E=(əY/əX)*(X/Y)

=3.64411*X/(-4.511707+3.64411*X)

∴E=X/(-4.511707/3.64411+X)≈X/(X-1.24)

三、实证分析结论说明及对莆田财政投入的相关建议

(一)结论说明

根据回归统计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得到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对财政投入力度的弹性系数,分别用E1、E2、E3、E4代表,则有:

E1=X/(X+2162.53),E2=X/(X+551.76),E3=X/(X+ 388.26),E4=X/(X-1.24)

∵X>0

∴X+2162.53>X+551.76>X+388.26>X-1.24

∴0<X/(X+2162.53)<X/(X+551.76)<X/(X+ 388.26)<1<X/(X-1.24)

据此,可以推论,财政投入每增加1%,对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带来的正影响不仅超过了对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正影响,同时也不低于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影响程度,而且影响值不低于1%。

(二)对莆田财政投入的相关建议

根据统计实证结果,结合政策运用实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合理化财政支出的分配。由上文推论可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加大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财政投入,其效果远不如对第三产业,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鉴于此,莆田作为三线城市,在提高城市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上,财政投入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不应紧盯一线、二线城市传统行业的转移、承接,而应牢牢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实际,围绕妈祖文化、传统工艺、民俗文化、文献名邦等四大文化序列,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创新文化产品,采取财政投入搭台、民间资本唱戏的形式,真正让莆田的文化底蕴放出光彩,为莆田在“人兴业茂、彰文宜居”的赶超战略中后来居上,提供强大的增长动力。

2.多元化财政扶持的方式。筹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础项目和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开发、运营,形成文化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运用购买性支出或转移性支付手段,通过“财政收入-国库-政府支付”的流通过程将财政收入从政府一方转移到文化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一方,以鼓励制造商生产或提供更多价廉质优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合理引入风险投资金,对国家鼓励、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公益性发展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项目,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给予优惠的资金支持。

3.发挥财政投入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技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人才的培养就更为重要而影响深远。因此,建议莆田市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发掘现有两所高校,即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培育人才中的先锋主体作用,具体来讲:一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引导文化领域优秀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培训模式,重点培养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运营人才、文化经纪代理人才、数字艺术软件、网络游戏开发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鼓励优秀工艺美术大师、省级以上美术家协会会员及具有特殊技能的民间艺人创建“大师工作室”,采取“师带徒”的模式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点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根尧.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与省际差异研究:基于31个省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1):69-75.

[2]傅利平,宋俊生,邓晶,等.近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10(6):168-171.

[3]顾乃华,夏杰长.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2):52-68.

[4]胡惠林,王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CCIDI)[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02-105.

[5]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4-36.

[6]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6.

[7]蓝庆新,郑学党.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基于2010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3):32-39.

[8]徐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11):150-151.

[9]卿立新.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J].求索,2006(3):78-79.

[10]杨良松.财政支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了吗:基于1981-2003年省级数据的分析[J].公共经济研究,2013(2):26-44.

[11]叶丽君,李琳.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差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3):94-97.

[12]周浩然.文化国力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1-20.

(责任编辑:冯起国)

Reflection on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Increasement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Puti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YAN Binb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eizhou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Putian,Fujian 351254)

Key words:culture industry;financial investment;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bstract:In a certain period,finance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government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is scarce,therefore,the orientation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es and economic growth. On the choice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orientation,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created by David Ricardo,the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invested to the field which plays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00 to 2009,use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to build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on the three main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industry growth,and then,use the concept of elasticity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main industries and culture industries. At las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make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Putian.

中图分类号:F812.41,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4-0040-06

收稿日期:2016-02-02

作者简介:严彬彬(1982-),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三农、市场营销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对城市空间的依赖与改造——以民国苏州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点赞首届丝绸之路玉石文化产业博览会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探讨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