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引导双管齐下,帮女儿走出换老师的心理困局

2016-06-15 18:30艾叶
现代家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李老师女儿情绪

艾叶

女儿最喜欢的数学老师突然调走了,这让颇为重情的她很不适应。正值青春逆反期的女儿情绪越闹越大:不交作业,不想上学,考试成绩一塌糊涂……

最喜欢的老师调走了,

女儿情绪越闹越大

去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女儿晓欣放学回来,满脸的不高兴,嘴里嘟哝着什么。我逗她说:“和同学一个假期没见面了,该高兴才对呀!”晓欣烦躁地说:“有什么高兴的?教数学的李老师调走了,新换的吴老师整堂课都板着脸,课堂气氛一点都不活跃。唉,好怀念李老师呀!”

对于女儿的话,我并没太在意。十年寒窗,换老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开始不适应,过段时间就好了。我对女儿说:“才听新老师讲了一节课,别急着下结论,一个老师讲课一种风格,适应就好了!”对于我的劝慰,晓欣长叹一声:“不适应又能怎么样?李老师幽默风趣,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就差一年了,为什么不把我们送到毕业呢?”

我以为女儿闹几天情绪,换老师这件事就过去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我的意料。此后的一天,班主任许老师给我打电话,单刀直入地说:“晓欣这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你帮她找找原因吧!”

那天晚上,晓欣放学回来,我让她找出数学单元测试卷,只见上面写着“65分”。再看她出错的试题,一些基础知识题竟然错了好几道,后面两道10分的应用题全部做错。这在李老师任教的时候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面对晓欣一塌糊涂的单元测试,我仍往好处想,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刚换老师还没有适应,慢慢就好了,妈妈相信你!”面对我的安抚,晓欣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这件事情过后,我绷紧了神经,悄悄观察着晓欣的动态。没想到的是,第三天下午,新任数学老师发来短信,说晓欣没有交数学作业,特提出批评,并请家长监督孩子把作业完成,连当天布置的作业一起交上来。晓欣竟然没交作业?老师的这则短信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晓欣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询问她没交作业的事。晓欣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没交作业吗?以前李老师布置的作业少而精,这个吴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大堆,完成作业时间不够,我索性不做了,别的同学也有不交的!”

女儿先是单元测试成绩下滑,然后又不交作业,下一步保不齐会闹出什么事情来。初二至关重要,如果因为换老师女儿的数学成绩下降,那对她将来的中考大为不利,这件事我不能不重视。于是,我对晓欣好言相劝,向她讲明数学之于中考的重要性,一定不能因为换老师影响中考大局。晓欣烦躁地说:“你说的我都懂,不用你给我讲这些大道理!”

晓欣的逆反和不合作让我不敢怠慢,我马上联系了两个有同样烦恼的学生家长,一起去找管教学的林副校长。林校长解释说:“在老师安排方面,学校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从学生入学开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任课老师及班主任会一直跟班到初三。但实际教学中,总会有各种客观因素出现,比如,有的老师休产假、病假,或者是辞职。像原来教你孩子的李老师,人家追随老公去南方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吴老师虽然经验、资历不如李老师,可她教学态度严谨,喜欢钻研,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家校及时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并接受新老师的教学。”

女儿找理由不上学,

无奈向专家求助

从学校回来,我对晓欣讲了到学校反映情况的经过,对她说:“李老师跟随老公到南方工作,不可能再回来了。面对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快适应新老师。”听了我的话,晓欣神情沮丧,扭头进了自己的房间,狠狠关上了门。我对晓欣的状态很是担心。

当天晚上,我在晓欣的QQ空间里看到这样一段话:“无助、失望、沮丧,种种情绪交织,宛若一个被抛弃的孩子,两年来的相处与教诲,亦师亦友,狠心的你欠我们一个告别!”晓欣是个重情的女孩,为了她上学方便,我和老公在目前她上的这所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搬家那天,晓欣和楼下玩得很好的媛媛道别时,泪流不止。她和离开的李老师私人感情也不错,李老师喜欢晓欣的文静、机敏,课下还教晓欣折纸花,送电影票给她。晓欣投桃报李,端午节给李老师带粽子,教师节给李老师送花。李老师这次不辞而别,让晓欣很失落。

第二天早上,我叫晓欣起床上学,她竟赖在被窝里说身体不舒服,不想去上学了,让我向老师请假。晓欣的状态让我心头火起,觉得这丫头有些矫情,换老师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闹闹情绪也就罢了,她还没完没了了!我本想呵斥她一通,但还是压住了火气。我明白,孩子正值逆反期,就算逼她到学校上课,她情绪不好,也收不到效果。想到这里,我轻声安慰晓欣,问她哪里不舒服,带她去看医生。我的态度出乎晓欣的意料,她轻声说:“没太大的问题,休息一下就行了。”怕我担心,她又来了一句:“我睡一会儿,然后起床自己学习,妈你不用管我,忙你的事情去吧!”晓欣如此表态,我稍稍松了口气。

走出家门,我给一位在重点中学任教的同学打电话,就晓欣目前的状态向她请教。同学帮我联系了一位心理专家,说这位姓陈的老师专门从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像晓欣这种情况,她应该接触过不少,也许她能给我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随后,我和陈老师取得了联系,她让我过去面谈。一个小时后,我找到了陈老师的工作室。听了我对晓欣的情况介绍,陈老师分析道:“首先,晓欣以前天天和喜欢的老师相处,建立了非常亲密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旦失去,对心理上的影响和冲击非常大。家长应理解孩子对原来老师的依恋之情,帮助孩子缓解这种失落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给她一些在老师身上最想得到的东西。孩子感到被理解,会有种释放感和安全感,焦虑会渐渐减弱。其次,孩子看待问题往往是单方面的,没有多角度去发现,家长要引导孩子客观看待老师,而不是仅凭自己一时的喜好。当孩子对新老师有诸多挑剔时,家长应该教导其多去看新老师的可取之处,如有的老师特别有爱心,有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等。平时鼓励孩子多和同班的好朋友聊一聊感受,听一听别人对新老师的感受和评价,获得同龄人的反馈和支持,从而修正自己对新老师的印象。再次,和孩子多沟通,可以谈谈原来的老师,也可以联系一下原来的老师,让她给孩子一些建议,以宽慰孩子失落的心。在孩子与新老师的适应过程中,家长不应过多干预,听孩子倾诉完,再有方法有技巧地鼓励孩子主动将不利局面扭转过来。如孩子说老师讲解不细致,可以告诉孩子现在正是锻炼自己用心的好机会,要把教材吃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评价、指责老师,要帮助老师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如果矛盾很突出,家长一定要冷静,从其他渠道了解情况,进行沟通,不要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最后,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好帮助就是给予孩子自信,相信孩子能够克服困难,顺利成长。”

双管齐下,

女儿学习的热情又回来了

听了陈老师的分析和建议,我心里有了底,决定用爱和策略把晓欣拉回正常轨道。想到晓欣QQ空间里那句“狠心的你,欠我们一个告别”的话,我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李老师此前的同事,我拿到了她的新电话号码,并瞒着女儿给李老师打了电话,告诉她的离开给晓欣造成的心理影响,恳请她能对晓欣说几句话。李老师听后,很是不安,用手机录了一段视频发给我,让我给晓欣看。

那天晚上,晓欣放学回到家,情绪依然低迷。我把她叫到身边,让她看一段视频。视频里,李老师笑着向她打招呼:“嗨,晓欣,请你和同学们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很想念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内心也舍不得你们,我还会回去看你们的。晓欣,听妈妈说你现在对新老师有些抵触情绪。其实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都不相同,多经历几个老师是笔财富,我一直很看好你,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失望,我会继续关注你,并期待你的好消息传来。虽然相隔千里,有数学上的问题以及想说的话,你可以随时说给我听哟!替我向同学们问好,说我想念他们……”晓欣一遍遍地看着李老师发来的视频,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弄得我心里也酸酸的。我为女儿的重情既感动又有些不安: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次的离别,这孩子得经历多少次折磨呀!

也许是李老师的视频给了晓欣慰藉,再加上情绪得到了宣泄,第二天早上,晓欣情绪好多了,脸上也有了笑意。临出门时,我主动拥抱了晓欣,动情地说:“宝贝,新的一天开始了,妈妈和你一起努力!”

此后,从班主任许老师和吴老师那里得知,晓欣听课专心多了。不过,有几次晓欣仍吐槽说,吴老师讲课太细致,不如以前的李老师会抓重点。我说:“老师讲课细致是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说明吴老师比较负责任。”每次晓欣对数学老师吐槽,我从不当着她的面评价、指责老师,我想帮助老师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她。

2015年10月18日,是晓欣的14岁生日,我在家里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把晓欣两个要好的同学邀请到家里来。饭桌上,我问晓欣的两个同学对新来的数学老师感觉怎么样。一个女孩说,吴老师讲课细致,虽然没有以前的李老师幽默,但她很有耐心。另一个女孩说,吴老师很会关心人。有一次,她向吴老师问一道题的解法,吴老师有事没顾得上讲就走了。第二天,吴老师专门把她叫到办公室,一连给她讲了那道题的三种解法,一点都不烦。听了同学对吴老师的评价,晓欣若有所思。我清楚,同学对老师的评价和看法,以及我平时对她的灌输,让她对吴老师的看法慢慢发生了改变。

2016年元旦前的一天,晓欣着凉了,有些鼻塞。我嘱咐她上学前冲包板蓝根喝,谁知她走得匆忙,给忘了。那天放学回到家,晓欣高兴地说,今天她去吴老师办公室问问题,吴老师感冒了,正在那里冲板蓝根,听到她鼻音有些重,就拿出一包板蓝根,找了个一次性杯子,给她也冲了一杯,让她喝下去。这个举动让晓欣很感动,觉得吴老师是个很有爱心的人。

晓欣从内心真正接受了吴老师,学数学的积极性又上来了。2016年寒假前,晓欣的数学考了98分,吴老师还指定她在班里发言,把学数学的经验介绍给大家。2016年春节后开学第一天,吴老师在班里成立了四个数学学习小组,任命晓欣为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晓欣很开心。看着女儿激动的神情,我知道,她已彻底走出了李老师调走的心理阴影。今后,她的学习之路还很长,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了这次挫折,我和她都学会了从容面对。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李老师女儿情绪
该得奖的李老师
海的女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