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品贸易发展结构及改善策略

2016-06-15 13:44王铂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改善策略

王铂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对当前我国商品贸易发展结构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重点从商品贸易的整体性、批发贸易以及零售贸易三个不同的市场角度来探索新时期我国商品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完善策略。

关键词:商品贸易 发展结构 改善策略

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以商品货物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产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商品货物的流通领域更是发展迅猛。与此同时,我国紧紧抓住当前国际化制造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商品加工基地。本文基于对当前我国商品贸易发展结构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并提出完善策略。

我国商品贸易及其商贸结构发展现状

关于现阶段我国商品贸易及其商贸结构发展现状,具体可从商品贸易不同市场层次进行探索、认识。我国国内的商品贸易主要指以商品买卖为目的而进行的纯商业模式的市场经济贸易活动。当然,对于国内不同企业(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方式)一般都会采用不同的商品贸易模式,包括经销、代理、直接销售或者是展销、招标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展卖行为。同样道理,对于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而言,许多企业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最佳的贸易方式,从而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商品货物销售方式也极为相似。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等共同目的,共享一些市场资源,例如商品市场环境、物流等。本文主要从商品贸易整体性、批发贸易、零售贸易三个不同的商贸市场发展角度来深入探索、分析当前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结构。

(一)我国商贸整体发展现状分析

从表1的资料数据信息中,可以对最近十几年我国商品贸易产业,尤其是商品批发零售的整体性发展有一个全景的认识、了解,其中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随之带动着国内商品贸易产业以及商品货物批发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在表1当中,在20世纪末期,我国商品货物贸易批发与零售法人企业单位数量仅有2.71万个,说明此时我国商贸产业经济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到了2013年,我国国内商品货物贸易批发零售法人企业数量达到了17.2万个,相比较14年前,增加了5.35倍,其中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13% ,该项数据实际上已经表明我国当前的商贸产业结构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

(二)我国商品批发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批发企业属于商贸流通过程中的直接贸易企业,它是向零售商企业转卖商品的一种商业组织,其主要市场表现特征为具有很强的商业投机性,企业控制以及辐射的商圈范围比较大,相对服务的商业项目比较少,批发企业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企业直接贸易的交易金额多为大批量。

从1999年到2013年的15年时间内,我国商品批发贸易领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贸易方式的改变,而与之相对应的市场主体就是商贸行业注册企业类型的多样化,特别是当前国内的商品贸易企业类型与之前相比变化是非常大的。根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国内规模商品批发贸易法人代表企业数量仅为1.64万个,而到了2013年年底,具有规模性的商贸批发类型的法人企业数量达到了9.17万个。其中,企业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1999年,我国大陆市场区域内的内资企业占到了99.19%,而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为0.29% 和 0.32% ,而到了2013年,内资企业的比重有所下降,现为95.19% ,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上升到了 2.88% ,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上升到了1.93% 。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我国商品批发类型行业内,国有企业的数量仅占到3.02%,而私营企业则占到了59.54% ,相比较于1999年的63.34%(国有企业),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我国商品贸易批发市场内的主导地位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兴起壮大的民营私营企业。

(三)我国商品零售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商贸零售企业与批发企业一样,都是市场整体性发展框架下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商贸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商品零售贸易中,零售企业主要是向市场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一种经济活动组织。其主要市场特征表现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销售水平的要求较高,对市场消费者的诱导性比较强,零售企业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态势,零售企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呈现为“点多面广”的市场布局,无论是小型商场还是大型百货商城,其通常情况下多集中于城市繁华地段或者是居民区内,零售贸易企业与批发贸易企业有一点不同,零售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

表2中的资料数据所反映的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初级产品在贸易结构中的市场关系演变。当然,这也是当前国内商贸市场流通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以城乡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工农业生产消费品为主。

表2数据所反映的初级产品在整体商贸市场发展所占比重关系的演变当中,不同的商贸企业类型其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商品零售及市场贸易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商品零售贸易发展领域整体情况并不理想。

在20世纪末期,我国商品零售贸易企业数量仅有1.07万个,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上升到8.04万个,是15年前的7.5倍。其中,20世纪末商品零售贸易企业中规模以上的国有企业占到企业总数量的49% ,国家控股以及国内投资类型的企业占到了98.3% ,到了2013年年底,规模以上的国有企业仅占到了总数量的0.8%,私营企业所占比重上升到55.7% 。从不同行业市场来看,当前国内商品零售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燃料以及相关零配件等市场领域,企业数量为2.87万个,而企业数量最少的行业则是国内电子销售企业、体育产品零售等,且数量上差距非常明显。

商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我国国内市场区域中商品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首先可以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商品结构演变,就能够看出我国国内商品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与矛盾,如表3所示。

我国对外出口商品贸易发展状况,基本可以反映出我国当前国内商品贸易结构性发展问题。根据表3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能够看出我国商品贸易发展速度一直处在一个高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7%,但是在高增长速度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市场盈利水平以及市场促进就业能力还呈现为一种低发展水平。先从国内商品贸易的企业类型来看,包括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内资企业等,其在国内所占比重包括企业数量比重、就业人数比重、商品销售额比重、商品购进额比重都在明显下降。虽然在商品库存方面,我国内资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相对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从现阶段商贸市场分配的环境背景来看,内资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荡然无存,其市场批发及其销售份额也逐步被瓜分,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在商品贸易以及零售领域市场结构深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国内私营企业表现更为抢眼,其市场发展优势更为强势、突出。

根据上述商贸发展分析,关于当前我国商品贸易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发展结构差距较大

当前主要发展行业多集中在汽车、建材、五金及其相关产品等批发零售贸易,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产能过剩(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市场消费能力的总和)。相比较此类企业而言,包括农业等行业在内的批发与零售贸易,其发展程度严重不足,在这种局面下,资源不足、资金不足、人力不足共同造成了目前行业发展结构性差距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常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协调等情况。

(二)商品贸易市场格局呈现为主体多元化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比较于世界市场、亚洲市场,在当前国内市场区域范围内,传统的商贸发展格局都在被打破,尤其是在当前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态势下,以往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其由于盈利能力不佳等原因,市场垄断地位已经完全丧失,这种局面的出现非常有助于我国商品贸易产业发展朝着市场化方向前进,极大的提升了市场机制对商品贸易的促进、推动作用。但是,与国有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国内绝大部分的私营企业由于经营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到国内市场,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商贸市场出现结构失调问题,近年来我国国内商贸企业集中出现倒闭的现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三)从商贸整体性发展看批发和零售发展结构存在严重的衔接问题

在商贸发展领域,处于最大劣势的就是农产品批发与销售领域,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表面上国内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总体上还比较完善,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市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实际需求,同时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商品过剩现象,但事实上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却与之背道而驰。虽然农产品零售贸易体系比较完善,但批发环节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盈利能力却下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批发与零售贸易结构出现了衔接性问题。由此就可以理解近几年农产品商贸市场存在的怪现象——菜农低价抛售、消费者高价购买,批发与零售衔接性问题的背后则是整个商贸物流及商品流通结构性问题。

促进我国商品贸易发展的改善策略

(一)优化商贸市场发展结构,促进国内商品贸易升级

加快推进国内商品结构优化升级。借助于当前贸易大环境,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商贸产业的结构与发展模式。当前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在新时期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在当前我国贸易产业发展中,正在逐步向以商贸服务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贸易经济过渡,因此,加快优化与调整我国商品贸易发展结构是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

强化商品批发市场,扩展商贸物流以及零售渠道。在这方面,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例如,部分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进入到生产制造企业,这样就可以高效地实现产业融合,也就是所说的“1+1>2”、“1+1+1>3”的市场效果。

(二)强化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全面改善市场环境

最大限度保障当前商贸市场基本秩序,无论是实体店批发、运输、销售等环节,还是在电子商务贸易领域,都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商品贸易市场发展环境作为支撑,逐步完善并实现商品贸易结构优化整合。当前国内商贸市场内存在着假货、次货、劣货等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造成了市场贸易活动无法顺利正常健康地进行。因此,政府以及各地方相关管理机构,在完善政策法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适应性原则,就是要结合市场实际发展需求来进行研究分析,并适时地规划、预测未来市场的商贸需求以及重点发展方向。

第二,充分考虑市场准入机制,各地区要结合市场基本发展形势、态势有针对性地设置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保障商品贸易市场主体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

第三,充分考虑政策法规的市场可行性,要坚决从执行的角度出发,以政策法规最终为了实施来作为唯一依据,充分发挥出其执行效力。

(三)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优化商品贸易市场结构

关于现阶段我国商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由市场主体多元化以及行业结构差异性过大等因素造成的。从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电子商务将成为商品贸易的主流方向,并且其市场盈利水平以及市场商品份额占有率也会大幅度增加。尽管如此,电子商务终归是作为一种商业平台而存在,任何市场运作机制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电子商业产业模式也不例外,其涉及到整个商贸市场及其货物的流通、商品的批发与商品的零售等环节。

因此,我国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在充分加强行业资源规划以及协调各行业资源分配的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间接监管能力,有效地减少或者避免政府对与商贸市场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由此以来,以往经常出现的产能过剩、贸易结构不合理(其原因多是政府过度的干预市场)等问题矛盾也会逐步得到缓解与改善,在避免商贸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和市场整合,其中就包括了商品批发、商品零售等多个市场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

2.李春景.碳标签制度对中国出口产生的贸易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

3.殷永林.中巴商品贸易发展研究[J].南亚研究,2015(1)

4.李辉.我国进口商品贸易结构问题的研究——基于2001~2010年数据的经验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

5.张歌,史安娜.技术进步对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学海,2013(5)

6.谢润德.中国与越南商品贸易流量与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4(8)

猜你喜欢
改善策略
浅析如何做好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探究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关于配电线路施工管理现状和改善策略研究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