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电影教孩子,收获成长的惊喜

2016-06-15 18:54王月冰
现代家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纪录片小朋友儿子

王月冰

开春不久,家中迎来惊喜:儿子编剧、导演的话剧在全市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儿子很开心,抱着我和他爸亲了又亲。看着眼前这个阳光、积极、俊朗的少年,我思绪翻飞,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对他的教育,力求不显山不露水,春风化雨,总算没有白费劲儿。这其中,诸多的优秀电影扮演了重要角色,帮了我大忙。事实证明,我的“电影家教法”,效果令人满意。

电影帮儿子打开成长心结

儿子自小聪明伶俐,可5岁时出现了交际障碍。他向往和小朋友一起玩,但玩不到几分钟,他就会生气,和小朋友吵架,气冲冲地离开;他还喜欢要求小朋友这样那样,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渐渐地,邻家孩子都不愿和他玩了,幼儿园老师也反映他在交际方面有问题。我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想要他改变,但收效甚微,好了不到一天,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甚至出现孤僻倾向。我焦头烂额,思来想去,终于想到:借助他喜欢的影像,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呢?于是,我上网开始搜索相关的电影,一部部筛选,最后选出《E.T.外星人》《夏洛特的网》《虎兄虎弟》《钢铁巨人》《美丽人生》等九部电影。

周末或晚上,我陪儿子一起认真地看。《E.T.外星人》中,10岁男孩艾里·奥特与迷失的外星造访者E.T.建立了纯真友谊,并帮助他找到回家的方法;《夏洛特的网》《虎兄虎弟》《钢铁巨人》及其他几部电影,表达的主题也是友谊。通过欣赏这些影片,我想让儿子从中感受到友谊的宝贵和美好。《美丽人生》讲述的是身在纳粹集中营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的心灵不受到污染和伤害,把纳粹的残酷行为解释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儿子终于收获了“游戏”战果:坐上真正的坦克回家。这是一部描述父爱的电影,但游戏规则是片中的小主人公面对的重要内容。我觉得遵守游戏规则是儿子目前最应该学会的,于是就选了这部影片。

果然,随着电影慢慢地看下来,儿子似乎悟出了什么,再次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虽然摩擦与冲突仍会出现,但我适时用电影里面的情节提醒他,儿子竟很乐意地接受了。尝到了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快乐,儿子的交际圈子渐渐打开,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我总算松了口气。

儿子进入小学后,可能由于课业突然加重,我们家离学校又比较远,他每天很早就得起床,加上班主任比较严肃,儿子显得有些忧郁,甚至厌学。我一边给儿子做思想工作,一边和班主任沟通,另外就是陪他在周末看电影。我选了《狮子王》《征服者佩尔》《小鬼当家》《小孩不笨》《小猪宝贝》《千与千寻》《别哭,妈妈》,还有纪录片《动物战场》等。这些电影,有的真挚感人,有的幽默搞笑,有的可爱唯美,但都主要涉及坚强、勇敢、理想、战胜自我这一类的主题。儿子看得很投入,跟随着电影里的主人公时而紧张、时而忧虑、时而握紧了拳头、时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到最后,当胜利来临之际,儿子的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种克服与征服的过程,仿佛是他自己人生的彩排,他在其中逐渐接纳坚强、无畏、勇敢等优秀品质。一年多下来,儿子适应了新的环境,即便后来遭遇过大年级学生的欺负,他也乐观地走了过来,成绩开始稳步提升。

我还有意识地借助电影来提高儿子的审美观,培养他的艺术气质。音乐、语言、色彩、画面、服装等,都能在好电影里找到优秀的例子。比如宫崎骏的系列电影,画面、思想、主题都堪称完美,再结合久石让的音乐,可谓珠联璧合,美不胜收。在儿子读三年级时,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让他看一到两部宫崎骏的电影。迪士尼的系列动画电影、梦工厂系列,也很不错;还有音乐超美的《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绿野仙踪》以及一些充满地域风情的纪录片,我都选来让儿子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我一旦感觉到儿子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立刻想办法找对口的电影来帮助他成长。如:《狼图腾》教会他隐忍;《小飞侠彼得·潘》让他感受成长的真正内涵;《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教会他坚持;还有《逃生共同体》这样的纪录片,则教他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自救。

给孩子筛选合适的电影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思想单纯,课业重,时间也宝贵。因此,给孩子筛选好电影非常重要。

从报刊和网络上,我们能找到一些给孩子介绍和推荐电影的内容,平时可以多搜集。可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听从这些,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哪一部电影适合自家孩子,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看,都应仔细斟酌,不可过于随便。我个人认为最放心的办法就是爸爸妈妈先看,甚至看完后做一些比较详细的笔记。有的电影可以当时就给孩子看,有的要等孩子大一点再看,有的要视情况而定,有的最好请几个小朋友一起看,有的让孩子独自欣赏就可以。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本是拍给成人看的电影,其实也适合孩子,如获得奥斯卡奖的不少电影都有其特别的魅力之处,大可选些给孩子欣赏。另外,一些特别好的纪录片也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对增长见识很有作用,孩子写作文时也许又是好素材。还有,选应景电影也很棒,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窗外的景与电影画面相互映衬,既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美,又能提高他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孩子从电影中吸收营养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看电影更是如此。为了引导儿子,我想了很多办法。我在看每部电影时,都会列出8~10道问题来,等孩子看完,我们一起探讨,最初任他自由发挥,然后我再鼓励和引导。比如看《狮子王》,我会问他:“你最喜欢哪一只狮子,为什么?”“你欣赏小辛巴吗?欣赏它哪些方面?”“如果你是小辛巴,你会怎么做?”“哪个画面让你最感动?”……

另外,电影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当儿子在生活中出现状况时,我会让他回忆电影里面的画面。如果儿子耐心不好、不喜欢等待,我会提醒他想想《狼图腾》里面的那些狼。为了捕到羊,那些狼一直站在远处悄悄地看着羊尽情吃草,直到确定它们吃得饱饱的而跑不快时,才发起进攻。

还有,电影可以和阅读完美结合。很多电影都是由小说或童话改编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哈利·波特》。我先是带儿子看《哈利·波特》电影,然后再把这本书找来读,读完书又去看电影。“电影与书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为何电影会有这样的改动?”我引领儿子钻研这些问题,并让他学会思考,儿子逐渐爱上阅读,也慢慢感受到电影的特点。

儿子上五年级后,我开始要他写电影观后感,然后要他改写剧本。虽然儿子改得很蹩脚,但他敢于改就很好,而且越改越好,何况儿子总有他思想上的亮点。为了调动儿子的积极性,我还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家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演儿子改写的剧本。他爸在一旁拍下DV,然后放出来看,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很满足。儿子就是这样迷上写剧本和当导演的,他带给我们的惊喜也越来越多。

【编辑:吴万夫】

猜你喜欢
纪录片小朋友儿子
Rough Cut
打儿子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现代家长2016年6期

现代家长的其它文章
我爱我家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