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布局与协同发展研究

2016-06-16 10:01王欢芳何燕子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工业经济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王欢芳,何燕子(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布局与协同发展研究

王欢芳,何燕子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为尽快改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然而,不同类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彼此绝非独立存在,可以在多方面加强相互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对我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分布格局现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相关策略,包括:实行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并重;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并举;自主发展与联合发展并存等。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区;布局动态;协同发展

一、引言

2015年1月,一次世界性的环保大会“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年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该年会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举办。会上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针对世界各国继续加大绿色经济变革力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近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具有明显高碳特征,中国单位GDP能耗排放比高于世界平均值,能耗强度高出近一倍。近年来,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人类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产业集群是一种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规模集聚效应的有效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因而需要高起点、高配置,在早期通过政府科学的宏观政策引导和支持在全国合理布局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我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配置重要引擎。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早在19世纪,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就已被经济学家所认知。Marshall (1890)开始基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并提出产业集群可以同时增加集群内部和外部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推动该产业较快增长[1]。但此后的很长时间里,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产业集群,但是相关研究一直没能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直到一百年后, Krug-man(1991)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代表学者再一次把产业集群引入主流经济学,该学者对空间地理因素与产业集聚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2]。后来,Fujita、Thisse等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而且能很好地促进集群内隐性知识的流动,同时也能让集群迅速获得较好的经济外部效应。近年,有一些学者关注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问题,如剑桥学者赫费南(Hefe man,2008)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升级机制。美国学者丹尼斯(2011)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理念到产出的较长转变过程,技术是其中的重要因素[3]。

国内有部分学者对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涂文明(2012)从宏观战略层、中观集聚层和微观产业技术层具体分析了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具体思路,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三种实践模式,即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型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型[4]。吕岩威,孙慧(2013)选取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行业,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空间布局构想[5]。李宝庆,陈林(2014)先分析了我国长江三角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的空间演化情况,然后采用耦合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经济的的耦合程度[6]。李金华(2014)认为技术、人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决定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大型国有企业和领军企业主导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在发达地区差异小,而在落后地区差异大[7]。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和空间布局进行了早期研究。但尚未有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而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对促进我国新兴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布局

2010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一项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根据我国当前总体的经济状况和具体产业的发展实情,并结合国际各产业的发展趋势,当前将新能源、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确定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出台后引了起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上项目,结果却出现了盲目上项目,盲目给政策等众多问题,导致各地发展呈现严重的产业趋同性。这迫切需要国家统一筹划,从宏观视角对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优化布局。

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快速的发展,2012年10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发改高技〔2012〕3438 号),国家有关部门按照优势地区试点先行,其它地方参照渐渐推广的发展模式,确定了五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区,即江苏、安徽、湖北、广东、深圳。对于这五个试点地区,国家将从批准年度开始,连续五年给予资金等滚动支持。2014年6月,我国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的通知》(〔2014〕1179号),要求各省市有关部门认真阅读文件,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好试点的申报工作。这次审批将重点倾向四个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各地区可以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从这4个大方向下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子方向作为产业集聚区试点进行申报。国家在审核的时候重点考察区域特色、产业优势、集聚基础、发展潜力和协同创新等要素,注重这些集聚区试点对整体新兴产业的带动能力和示范作用。这次国家新批复了北京、上海、哈尔滨、甘肃金昌、山东淄博、湖南株洲等10个新试点,支持年度为2015-2017年。

目前我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基本集中在中东部,初步形成了点状式的分布格局。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领域分布情况,具体总结见表1。国家两次批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主要集中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五大领域。第一次批复的五省市是综合类型的试点,例如江苏试点包括江苏泰州生物医药、南京的智能电网产业、盐城的海上风电产业。广东试点主要支持三大领域:一是支持15个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二是支持10个新型动力电池领域; 三是支持18个蛋白类生物药及植(介)入器械领域。第二次批复了十个城市的具体某个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国家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6个,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7个,新材料产业集聚区5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2个,新能源产业集聚区2个。

表1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的产业分布情况统计表

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策略

虽然目前我国的15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从事不同的新兴产业领域,且分布于各地呈点状式的格局,但整体仍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相对比较集中。不同类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彼此绝非独立存在,可以在多方面加强相互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最终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大格局。

1.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并重,强化横向合作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的主导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将从政策和财政上大力支持。因此,各地方政府、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都非常重视与上级政府的纵向沟通,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这次申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申报,有的省市甚至省级领导亲自组队进行筹划设计,反复向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请示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注意事项。但这两次试点的申报都没有省市之间合作联合申报的,其实邻近省市之间完全可以增加横向沟通,从更高的视野平台,组建更大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从而可以打造更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具有更大竞争力的价值链,从而取得更优的规模经济效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忌目光局限于区域,应有国际视野,应努力形成国际竞争力。

2.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并举,实现整体突破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内新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中心等要素地理集中的优势,构建内部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新兴技术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还要高度重视与邻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其它同类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在新兴技术上的联合创新,努力建设外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新兴技术的整体突破。例如,我国所批复的7个生物医药产业试点,虽然各自发展的重点领域有所不同,但是都属于生物医药这个大领域,技术研发有一定的基础共通性,因而彼此之间可以共建一个技术共享创新平台,共同突破生物医药领域的共性技术问题。同时,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生物医药技术的突破需要依赖新的电子信息手段来实现。因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可以向邻近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提出给予技术帮助,共享技术效益的合作建议[8]。

3.自主发展与联合发展并存,注重利益共享

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不仅要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合理设置产业链、完善内部管理服务平台、扩大市场需要等各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自主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合作,或是共同承接国际大单,促进彼此联合发展,真正实现利益共享。例如,株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几乎每年都有国际订单,2013年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竞标成功,获得了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地铁车辆订单324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欧洲地铁市场收获的最大一笔订单。目前株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已与土耳其伊兹密尔、印度新德里等国外城市实现合作。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已实现“1+Y”的产业空间布局和“3+X”的产业布局目标。“1+Y”是指以公司本部所在的株洲田心为核心,产业生产基地向周边省市及整个国内外市场发散设置,“3+X”是以现有的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这三大产业为基石,产业领域逐步向各种特种设备、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先进轻轨车辆等产业辐射,科学地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最终实现产业的多元化[9]。基于株洲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多元化,可以考虑从装备产业链上与国内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加强合作,新材料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都是促进高端装备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同时株洲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也可以和其它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共同承担国外大订单,强强联合。一方面,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利益共享,真正获得共同发展。

五、结论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是我国为尽快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但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仍处于政府主推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批复的15个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主要从事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五大领域,初步形成了集中于中东部的点状式分布格局。为最大限度发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整体效应,现有各大集聚区应积极探索相互合作、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策略。今后我国还应在产业链合理延伸、技术合作创新等协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发展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1,85-105.

[2[Bathelt,H.and Bogs,J.S.Towards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hs: Is Leipzig's Media Cluster a Continuation of or a Rupture with the Past? [J].Economic Geography.2003,79:265-293.

[3]Kennedy S, Sgouridis S.Rigorous classification and carbon accounting principles for low and zero carbon cities [J].Energy Policy,2011, 39(9): 5259-5268.

[4]涂文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2(9):54-59.

[5]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演变与空间布局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8):15-21.

[6]李宝庆,陈琳.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演化及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4(1):94-98.

[7]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雏形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5):14-21.

[8]曹兴,黄玲雁.基于DEA的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1-24.

[9]常德日报.全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花落株洲[EB/OL].http://cdrb.cdyee.com/html/2014-10/21/ content_412987.htm.2014-10-21.

The Research on the Layout and Joint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luster

Huanfang Wang, Yanzi He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pollution process accompani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s soon as possible, we ne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gathering area.However, different typ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gathering areas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they can make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y strengthening mutual cooperation in various aspects.This thesis first combin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emerging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path, development model, development trend and spatial layout.Then proposed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gathering are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our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ystematic.Th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joint innovation,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joint development together, etc.

Key word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dustry cluster; Layout dynamic; Joi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866 (2016) 03-283-06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3.0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水平测度及布局优化研究”(14 CJY03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13YBB06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布局优化研究”(14B048)。

作者简介:

王欢芳(1980-),女,汉族,湖南醴陵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何燕子(1971-),女,土家族,湖南耒阳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规划。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