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调查研究

2016-06-17 01:13施满容陆志平钟幼雄龚路生周三女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闽东调查保护

施满容,陆志平,钟幼雄,龚路生,周三女

(1.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00;2.福安质量监督检验所,福建 福安 355000)



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调查研究

施满容1,陆志平1,钟幼雄1,龚路生2,周三女1

(1.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00;2.福安质量监督检验所,福建 福安 355000)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闽东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通过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对闽东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包括分布情况、生境特点、数量统计、种类鉴定等。结果表明:闽东野生金线莲分布广,在海拔350~950 m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毛竹林或阔叶林下,林中水湿条件好,湿度高达80%~95%,光照较弱。闽东金线莲主要种是花叶开唇兰,但数量稀少,处于濒危状态,应大力保护闽东野生金线莲这一重要物种,并就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闽东;金线莲;调查;保护

金线莲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 B.l)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有40种,我国有20种,2个变种[1]。金线莲原植物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认为金线莲就是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 Lind.l〕[2-4];也有人认为金线莲包括两种原植物,一种是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又名花叶开唇兰,另一种是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又名金线莲、台湾金线莲[5];还有人认为金线莲的原植物有3种,即花叶开唇兰(A.roxburghii)、台湾金线莲(A.formosanus)和高雄金线莲(A.koshunensis)[6],学术界对以上3种说法尚无定论。在民间,各地药商所收购的金线莲主要是兰科开唇兰属中叶片上有金红色、白色或黄色网脉的植物,除花叶开唇兰、台湾金线莲外,还有高雄金线莲(A.koshunensis)、浙江金线莲(A.zhejiangensis Z.weiet Y .B.Chang)、滇越金线兰(A.chapaensis Gagnep.)、兴仁金线兰(A.xingrenensis Z.H.Tsiet X.H .Jin)、峨眉金线莲(A.emeiensis K.Y.Lang)、屏边金线兰(A.pingbianensis K.Y.Lan g)等[2,6-7]。

金线莲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凉血功能,可除湿解毒,治疗肺炎、肺癌、感冒等。民间还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乙型肝炎等疾病[8],有“药王”、“金草”之称,对糖尿病、肾炎、风湿性关节炎、毒蛇咬伤、口疮等均有显著疗效,对小儿惊风发烧有特效。金线莲所含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多糖、牛磺酸等具有抗衰老、调节人体机能之功效[9]。

随着金线莲药用价值日益被认可,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其价格逐年增长,群众采集行动比较普遍,加之不正确的采摘方式,金线莲资源已越来越少。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对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进行调查,掌握种质资源情况,摸清资源现状,观察记录金线莲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生境特征,为在福建闽东山区开展金线莲大规模人工仿野栽培、保护与持续利用这种珍稀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概况

闽东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俗称,地处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8°32'~120° 44'E、26°18'~27°4'N,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武夷名山,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全区面积1.34万km2,森林覆盖率62%,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20.2℃,年平均降雨量1 250~2 350 mm,无霜期235~300 d。

闽东地区现辖宁德、福安、福鼎3市和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6县。该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绝大部分在500 m以下,由山地过渡为高丘、低丘、平原;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其次是低丘和平原,山地呈零星分布。其中高丘分布面积较大,约占全区总面积51.9%,海拔多在350~450 m,主要由火山岩和花岗岩组成,多呈垅岗状,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后缘常与山地相连,属太姥山和鹫峰山脉的组成部分;丘体切割强烈,坡度大,多在30°以上,植被覆盖良好,具有山地气候、盆谷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特点,春夏雨热同期,秋冬光温互利,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植被丰富。

1.2 调查方法

课题组根据金线莲在闽东分布情况,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对闽东主要山区包括福安市、寿宁县、柘荣县、周宁县4个县市金线莲资源分布情况和生境环境特点进行重点调查,主要访谈对象是药农、村民、青草药店人员、护林员、保护区和林业局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了解各县市金线莲分布情况和利用现状。在访谈的基础上,由当地村民、药农作向导,选取福安市、寿宁县、柘荣县、周宁县4个县市有代表性的28个地点进行重点实地调查统计和生态环境因素的测定,为调查方便每667 m2随机设置5个5 m×5 m的样方,每个地点调查总面积为2 000 m2,统计金线莲的数量,观察记录其生态环境特点,同时进行活体植株移栽种植保护,开花后进行种类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闽东野生金线莲主要种类

经野外调查观察、室内鉴定,福建闽东药用金线莲为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 Lind.l〕,其主要特征:植株高4~15 cm,根茎细软,茎圆形,先端直立,基部匍匐状,茎节明显;叶3~5片,全缘互生,有柄,叶柄基部鞘状,叶片卵形,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叶面光滑,上表面墨绿色,背面淡紫红色;叶主脉明显,有金黄色网脉或网脉不明显。茎顶部抽薹开花,开花时间9~11月,总状花序,花1~7枚,花序梗长8~13 cm,被茸毛,花由下往上依次开放,白色或淡红色;萼片被柔毛,中萼片卵形,舟状,与花瓣粘贴呈兜状,侧萼片张开,近斜长圆形;花瓣半卵形,唇瓣位于上方,呈Y字形,前部2裂,裂片近长圆形,两侧各具6~8条流苏状细裂条,基部具圆锥状距,上举向唇瓣,末端2浅裂,距内近口具2枚肉质胼胝体;花药卵形,蕊喙直立,2裂;子房被柔毛,连花梗长1.0~1.3 cm,柱头2个,位于蕊喙的基部两侧。结果时间11~12月,棕色朔果,种子粉状细小。

调查发现,闽东产地野生金线莲有两种叶脉类型,一种叶面具有明显金黄色网纹,另一种叶面叶脉不明显或无网脉,两者常以伴生形式生长于同一生境中,前者数量较多。经花器解剖观察和文献资料检索,我们认为两者是同一种植物。民间习惯称叶面具明显金黄色网脉的为金线莲母(金线莲),叶面叶脉不明显或无脉的为金线莲公(或无线金线莲)。学者们曾经把无线金线莲定为绒叶斑叶兰(Goodyera velutina Maxim.)或分出一个新种[10-11],但经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兰科专家郎楷永教授鉴定二者为同种植物[12-13];郑纯等对此作了解剖和理化鉴别,也认为二者是同种植物[14]。为了准确鉴别这两种植物并搞清二者之间遗传变异,胡珊梅等[15]运用RAPD技术,对同一采集地具有不同叶面特征的有线金线莲和无线金线莲进行了DNA指纹鉴定,结果表明二者具有部分共同的谱带,但又有各自的特征性谱带,说明二者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建议分别独立成种。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有关将两者独立分种的报道。

表1 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分布情况

2.2 闽东野生金线莲的分布及生境特点

对闽东主要山区县市28个样地调查结果(表1)表明,在福安、柘荣、周宁、寿宁等县市都有野生金线莲分布,垂直分布幅度较广,在海拔350~950 m之间的竹林、阔叶林或竹阔混生林均有分布,特别是400~650 m中低海拔区的林下分布较多,但总体表现现存数量稀少,所调查地2 000 m2野生金线莲数量不超过50株,通常以散状零星生长在枯枝落叶层或沟边冲积处,在有些的地方仍可见到10多株小片状生长。多数生长在山的荫面东北向、西北向、北向,坡度在30°~65°,土壤下层为黄壤或红壤,上层有很多枯枝落叶,起到土壤保湿作用,同时落叶腐烂形成腐叶土,腐叶土厚3~5 cm,土质松疏,有利于金线莲生长。金线莲根系不发达,一般2~5条根,生长在林下枯枝落叶形成的浅表层,林下荫蔽度好,光照较弱,湿度较高,适合金线莲生长。经测定林中湿度高达80%~95%,光照强的地点在1 000~2 000 lx,光照弱的地点不足100 lx;温度适应范围较大,调查地点年极端最高温28℃,极端最低温-5℃,-5~28℃下都能生长。调查发现,金线莲分布在林下山凹面比凸面多,山的下半部比上部多,这也说明了金线莲生长需要荫湿条件好的生态环境。植株成点状分布,植株间距离有近有远,独立生长,相互之间没有粘连,据此初步判断金线连在野外以种子繁殖为主。在闽东4个县市调查地金线莲花果期基本一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开花,11月至12月为结果时间,高海拔处比低海拔处稍晚开花。

金线莲属喜阴植物,根状茎脆弱,根系不发达。多点调查发现,并不是海拔350~950 m的所有林下都有金线莲生长和分布。只有具备植被覆盖较好,郁闭度较大,上层林木荫蔽度为60%~70%,下层植被覆盖度40%左右,林内凉爽,水湿条件优越,林中湿度较大,土壤腐殖质较多,在这种独特的小环境中才能找到金线莲的足迹,尤喜生长于林下山坳处枯枝落叶层、沟边、岩缝、石壁、水湿条件较好的缓坡、沟谷冲积等阴湿处,在土壤贫瘠的山梁和草丛密集的地方很少见到。

2.3 群落特征

金线莲在闽东地区分布,其群落类型主要为毛竹林、阔叶林、竹阔混生林、针阔混生林。植被情况较好,乔木层构造比较简单,主要有禾本科的毛竹,山茶科的木荷,壳斗科的青冈、云山青冈、米槠、白栎,金缕梅科的枫香,樟科的香樟、楠木,松科的江南油杉、马尾松,杉科的杉木、柳杉等树种;灌木层主要有杜鹃花科的米饭花、刺毛杜鹃、鹿角杜鹃、刺毛乌饭,短尾乌饭,蔷薇科的小叶石楠、椤木石楠,清风藤科的笔罗子,桑科的粗叶榕,山茶科的细齿叶柃、小果油茶,山矾科的山矾,紫金牛科的山血丹、网脉酸藤子,漆树科的盐肤木,冬青科的梅叶冬青、毛冬青,山矾科的薄叶山矾,樟科的乌药,桤叶树科的贵定桤叶树,百合科的菝契、暗色菝契,野牡丹科的过路惊,锦葵科的肖梵天花,桃金娘科的小叶赤楠等;草本层主要有蕨类植物、药用植物及地被草本植物,蕨类植物主要种类是乌毛蕨科的狗脊蕨,里白科的芒箕、中华里白,鳞始蕨科的乌蕨,蹄盖蕨科的单叶双盖蕨,卷柏科的深绿卷柏,鳞毛蕨科的鳞毛蕨。地被草本层还有野牡丹科的地稔,蔷薇科的寒莓,莎草科十字苔草,姜科的山姜,禾本科的淡竹叶、五节芒等植物。药用植物有石松科蛇足石松、兰科血叶兰、小斑叶兰、大斑叶兰,百合科的重楼(七叶一枝花)、黄精等。

2.4 资源利用现状

2.4.1 市场价格 通过走访青草药店人员和市场调查,结果(图1)表明,目前金线莲的市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随着野生资源减少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金线莲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图1可以看出,当地这几年价格增长迅速,10年前每千克几十元,到2010年200元/kg、2011年600元/kg、2012 年1 000元/kg、2013年1 400元/kg、2014年2 000 元/kg,2015年2 200元/kg,价格的变化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闽东产地野生金线莲资源在逐年减少,资源已近枯遏。

图1 闽东野生金线莲价格走势

2.4.2 采集情况 受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目前闽东本地野生金线莲采集活动十分普遍,药农采摘金线莲不分季节、不管老幼、不管方式,不留种源、连根拔起、采光采尽,是毁灭性、扫地式采集,不留更新种源,严重破坏了野生金线莲资源的自然更新。村民采集时间大多集中在每年5~12月,目前采摘量已大不如前,前几年一天可采到0.25~0.5 kg,现在一天最多采到50~100 g左右,有时还空手而归。过度采集导致金线莲资数量更加减少,面临枯竭的危险。尽管福建省在1990年已将金线莲列为濒危珍稀药用植物加以保护,但并没有出台相关保护管理规定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闽东当地政府对本地金线莲保护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对金线莲野生原材料的保护刻不容缓,应充分引起各级相关部门重视,加强宣传力度,倡导科学采摘,积极保护好金线莲野生资源。

2.4.3 利用价值 金线莲在闽民间的主要利用价值体现在药用和保健两方面。民间用药情况在福建各地略有不同:闽西地区民间多用于小儿高烧不退、惊风等,闽南地区多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糖尿病等,闽中地区多用于消炎镇痛,治疗胆结石、胆道炎等,闽东地区多用于袪风湿、通经络、通痹、小儿惊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痹痛、肺炎、肾炎、糖尿病、血尿、感冒等,另外还可治疗体虚、保肝护肝、用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

保健方面主要是加工成茶包、制药酒或鲜食。闽东当地有多种加工成茶包的产品,可直接冲泡,零销价在5 000~30 000元/kg。鲜食可直接热水冲泡了喝或与猪肉、排骨、鸡、鸭、白鸽、猪心等煲汤炖服。

民间食疗食谱有:(1)金线莲鸡:金线莲6 g,母鸡1只,炖服。治疗关节炎、腰膝疼痛、肝炎等。(2)金线莲猪心汤:金线莲6 g,猪心1个。主治小儿急惊风,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关节炎、泌尿道结石。(3)金线莲蛇汤:金线5 g,蛇一条,黄豆100 g。用于清热凉血、治肺炎、平肝、抗衰老。(4)金线莲排骨汤:金线莲5 g,排骨适量,枸杞10 g。有滋补强壮之功。(5)金线莲全草适量水煎煮或直接冲热水代茶饮,能降肝火,保肝护肝。

3 结论与讨论

3.1 闽东金线莲分布范围广

近3年持续调查结果表明,闽东各县均有金线莲,垂直分布幅度较广,在海拔350~950 m处皆有发现,尤以海拔400~600 m处林下分布较为集中,生长在人迹较稀少、群落结构完整的亚热带毛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下的枯枝落叶层上或阴湿石头间的腐质土上,主要是花叶开唇兰,未发现浙江金线兰、台湾银线兰等其他种类。在不同海拔范围内,金线莲的分布数量亦有明显差异。对福安市的调查结果表明,靠近白云山一带的毛竹林、阔叶林,金线莲生长相对更为集中,调查中仍能见到10多株的小片生长,这可能与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白云山一带气候比较凉爽、经常云雾辽绕有关。金线莲尤其喜欢生长在林下枯枝落叶层、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土壤要求疏松、透气、湿润,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湿度要求高,郁闭度高,光照约为正常日照的1/3,忌阳光直射。在自然条件下,腐殖土、黄壤、红壤类型的土壤都有金线莲生长分布。

3.2 野生金线莲以种子繁殖为主

调查发现,金线莲多数单株独立生长或多株生长但相互不相连,成点状分布,移栽种植的苗也未见分株繁殖现象,有的植株地上直立茎段被老鼠、鸟吃后根茎处腋芽会萌发向上生长。由此可以判断野生状态金线莲是以种子繁殖为主,当蒴果成熟开裂后借风力吹散,撒落土壤中,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土壤共生真菌,才可顺利萌发,一粒种子萌发形成一棵植株。

3.3 光照、湿度对金线莲生长影响较大

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的环境,是耐荫性植物,野生金线莲大多分布在山的阴面,大多为西北向、东北向、北向,没有阳光直接照射,光线较弱,调查地点经测定强光处光强也只有1 000~2 000 lx。水分是影响金线莲存活的最主要因子,金线莲不能在气候干燥、土壤缺水的环境生存,林内凉爽、土壤腐殖质丰富、水湿条件优越、空气相对湿度85%~95%的小环境才适合野生金线莲生长。在调查中发现金线莲在山的凹面、山体的下半部、林下溪涧附近、水溪边冲积沟和岩缝石壁分布较多,山体凸面、山梁、山岗较少发现金线莲生长,这说明金线莲生长需要荫湿的生长环境。

3.4 闽东野生金线莲处于濒危状态

金线莲虽然在闽东地区分布广,但数量极少,处于濒危状态,所调查点面积达2 000 m2,但数量不足100株,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据当地药农反映现在是一年比一年难采到金线莲。主要原因有:一是金线莲种子在野外萌发要求的自然条件严格,自然繁殖率低[16-17];二是自身的抗逆性不强,金线莲生长于腐叶土的浅表层,根系不发达,只有2~5条不定根,根状茎沿浅层横向生长,节间长出不定根附着于腐烂的叶片上,植株较嫩易失水,当遇上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时,金线莲抗逆性明显不足,极易死亡;三是金线莲生长时间长,根茎处会腐烂死亡;四是受人类不科学的采摘活动的影响。近年来,金线莲的价值倍受关注,大量的采集对本来就稀有的金线莲更是雪上加霜;五是自然天敌多,野外调查发现金线莲有的叶片残缺,有的地上直立茎部分残缺,据药农反映,鸟、蛇、虫、老鼠等喜食金线莲,都导致野生资源数量减少。

3.5 建议

根据野外调查和活体植株移栽种植观察,金线莲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生长发育缓慢,叶面积小,光合强度低,种子微小,萌发率低,生态环境要求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对闽东野生金线莲资源的保护。首先应加强对野生金线莲采集方式的管理,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引导群众摈弃连根拔起和不留种源等不可持续的采集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留种、留根、限量的采集方式,推广普及科学采集,通过限量采集、采大留小、采密留稀、采茎留根、合理轮采等采集方式,选择种子成熟后进行采集,并通过敲打、抖落等方式,进行人促天然下种,使野生金线莲资源有自然更新的机会;(2)收集各地野生金线莲资源,进行适量集中栽培种植保护,建立野生金线莲种质资源库,做到资源永续利用;(3)大力开展人工繁殖和栽培,解决市场的需求。目前市场对金线莲需求量大,野生金线莲已满足不了市场所需,只有大力开展植物组织培养工作,特别是筛选出活性成份含量高的植株,建立优良品种无菌培养体系,并通过林下种植和大棚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促进闽东金线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将珍稀资源转为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为老百姓造福,让人民受益。只有实现人工种植生产,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野生金线莲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第十三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2] 郎楷永,陈心启,罗毅波,等.中国植物志(第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4-227 .

[3] 陈谦海.贵州植物志(第10卷)[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43-355.

[4] 孔祥海.“药王”金线莲的自然资源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1,32(2):155-157.

[5]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75.

[6] 陈泽宇.珍稀草药金线莲[J].中国野生植物,1992 (2):23-24.

[7] 金效华,吉占和,覃海宁,等.贵州兰科植物增补[J].植物分类学报,2002,40(1):82-88.

[8] 福建中医药研究所.福建药物志(第2册)[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2:215.

[9] 赖应辉,吴锦忠.金线莲中无机元素及糖类的分析[J].中药材,1997,20(2):84.

[10] 江海燕,王建.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研究近况[J].中医药研究,1997,13(2):51-52.

[11] 陈纲,林竞成.金线莲的真伪鉴别[J].海峡药学,1994(4):83.

[12] 陈裕,管其宽.金线莲若干栽培技术研究[J].亚热带植物通讯,1994,23(1):46-51.

[13] 许文江,陈裕.药用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的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00(4):9-11.

[14] 郑纯,黄以钟.金线莲的生药鉴定[J].中药材,1997,20(11): 522-524.

[15] 胡珊梅,张启国,周涵韬,等.RAPD 法在金线莲的鉴别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2,33(10):949-950.

[16] 郝丽丽,乙引,申刚,等.金线莲腋芽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0(7):18-19.

[17] 陈裕,管其宽.金线莲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特点研究[J].热带植物通讯,1994,23(1):18- 24.

(责任编辑邹移光)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wild herba Anoectochili resources in east Fujian

SHI Man-rong1,LU Zhi-ping1,ZHONG You-xiong1,GONG Lu-sheng2,ZHOU San-nv1

(1.Ningde Vocational College,Fuan 355000,China;2.Fuan Institute for Quality Control,Fuan 355000,China)

Key words:east Fujian;herba Anoectochili;investigation;protection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and exploit wild herba Anoectochili resources in east Fujian,by market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he distribution situation,habitat characteristics,data statistic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etc of herba Anoectochili resources in east Fujia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lant has a large distribution in east Fujian.It can be found at the altitudes ranging from 350 meters to 950 meters.It mainly grows under the moso bamboo forests and broad-leaf forests.Because the humidity condition is excellent there and the humidity can be as high as from 80% to 95%.Moreover,the light is weak.But at the same time,we find out the main kind of herba Anoectochili is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and the quantity of this kind is small and it has been in endangered status.So we should vigorously protect this important herba Anoectochili species,and propos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bet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wild resources in east Fujian.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6)01-0024-06

收稿日期:2015-07-26

基金项目:福建省宁德市科研项目(20130024);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A13441);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32154)

作者简介:施满容(1965-),女,副教授,E-mail:shimanrong@163.com

猜你喜欢
闽东调查保护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